“合理维权”与“恶意敲诈”的判断与对策(一)
(2025-09-16 08:51:19)
标签:
it财经房产股票时评 |
再优秀的公司,也难以让所有股东始终满意。预防个别股东“碰瓷”“敲诈”,关键在于构建“制度防火墙”与“沟通缓冲器”,让无理要求无机可乘,将潜在问题提前化解。
就在昨天,一位满脸疲惫、心力交瘁的公司负责人来到研究院向我们咨询。他所在的公司这些年来饱受一个小股东的“折腾”。这个小股东不断通过向法院提起诉讼、向政府部门举报,甚至借助专业机构来给公司制造麻烦。尽管每一次,公司都能凭借自身合规运营赢得官司、化解举报危机,但这一系列无端行为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公司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资金去应对这些无意义的纷争,正常的业务开展受到了严重干扰,品牌形象也在无形中受到了巨大损害。而那个小股东呢,除了浪费自己的时间、精力以及支付一些不必要的费用外,并没有从这些行为中捞到任何实质性的好处。这一案例深刻地反映出,股东“恶意敲诈”行为对公司造成的危害不容小觑,也凸显了构建有效应对机制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