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数字金融:调查研究报告摘要(二)千顺·万顺
(2023-06-10 11:17:41)
标签:
it财经健康情感时评 |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举办“产业数字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主题培训)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中办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强调,“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调查研究,提高科学性和实效性”。
本报告是对产业数字金融的调查研究,摘自深圳市钱诚互联网金融研究院调研报告。其负责人胡尔义表示: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要充分发挥数字科技作用,让数据说话,巧用数据、妙用数据、活用数据。
【一】主题培训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举办“产业数字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主题培训。
培训通知强调: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产业数字金融是数字化技术和产业金融服务的有机结合,是传统产业金融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实践。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履行国家金融行业自律组织职责,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举办“产业数字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主题培训。帮助从业机构提升产业金融服务核心能力,高质量推进金融数字化转型。通知如下:
培训班邀请国务院参事室金融研究中心、商业银行、通信行业领军企业、律师事务所等相关领域专家授课。
【二】两驾马车
数字金融的两驾马车,产业数字金融和消费数字金融。
消费数字金融服务的重点是消费者,在产业数字金融兴起之前,数字金融主要为消费端客户提供线上场景化的移动支付、个人信贷、理财产品等服务;而产业数字金融面对的是基于行业供应链之上的核心企业、供应商、分销商群体,对金融服务要求更高,信贷需求额度更大,往往是中长期的大额授信。同时,因为经营风险大,风控要求更为严格。
在国家大力推动数字经济的大背景下,将实体经济引入数字金融生态,产业数字金融随后迎来发展机遇期。产业金融已由以银行对公业务为代表的产业金融1.0阶段、以供应链金融为代表的产业金融2.0阶段,发展至以产业数字金融为代表的全新的产业金融3.0阶段。
【三】三个变化
制造业核心企业基于自身品牌积累的声誉主导构建了产业数字金融平台,通过“金融服务+产业运营”双轮赋能的方式重构了传统金融生态中的金融资源配置机制,并助力产业链上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四】四大重点
由于数字化带来生产组织、商业模式的变革,很多企业都实行柔性生产,生产资料共享,金融服务的主体从过去一个一个法人转变为一个行业、一个产业链、一个集群,迫切要求银行重构整体的评估、整体的授信框架和能力,产业数字化发展倒逼金融服务创新。
有专家指出,发展产业数字金融未来有四大重点:
顶层制度安排。深化产融合作,健全国家产融合作平台,总结推广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经验,推动产融合作政策与实务研究,创新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模式。
监管规则和指引。产业数字金融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就是数字信用基础设施,如何确保数据真实可靠,数据融合、数据验证,金融机构产业互联网的技术对接标准明晰和规范,治理的权责划分清晰。
场景聚合与生态对接。选择适合的产业链、产业集群,先行先试,逐步推进金融机构、企业客户的产业数字化、线上化,从而实现“一站式”综合化金融服务。
风控模式变革。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如何整体评估、授信、监测和管控风险,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全生命周期的监管。最后构建产业数字金融能力的评价体系,衡量一个金融机构服务产业的能力。
【五】五点建议
关于产业数字金融的发展,有专家提出五点建议:
用好政策。用好税收减免与财政补贴等政策工具;发挥政府产业基金的杠杆和示范作用;设立科研项目、提供创新奖励;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合作,借鉴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实践经验。
促进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提高制造业企业参与产业数字金融生态的积极性。
推动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丰富产业数字金融服务模式。
完善数据治理机制,构建产业数字金融监管体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