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调研报告(二)(摘自深圳钱诚调研报告)
标签:
it财经健康情感时评 |
广东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调研报告(二)(摘自深圳钱诚调研报告)
(这两年各项指标变化大,从这些变化中我们亦能窥探一些规律。先看看去年的情况)
二、空间分布
(一)广东省各城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分布
工信部已认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三批共计4762家,其中广东省有429家。数据显示,广东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主要集中在粤港澳大湾区九市,且深圳数量明显领先。
这也显示,粤港澳大湾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发展存在一定的不均衡现象,与各市经济发展差异在一定程度上相一致,但从内外部比较来看,无论广州、佛山,还是惠州、珠海,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培育发展,与地方产业基础、营商环境、政策助力密不可分。深圳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之所以能够实现领跑,一方面得益于产业根基深厚,孕育出一大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做后备力量,另一方面又与当地企业重视科技研发投入关系密切。
(二)产业与空间的关联分析
广东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产业的空间分布呈现连绵成片分布、核心集聚分布、形成多个散点等特点。三种分布形态意味着三种不同的发展模式。连绵成片分布的企业依托基础优势,同时与其他企业配合协作;核心集聚分布是因为企业要依托强大智力、技术支持,共享资源,所以形成集聚核心;散点分布是由于受到政策影响较大,城市之间存在竞争的可能性。通过三种分布形态,可以初步发现:依托单个城市未必是良好的发展模式,需突破城市,在更广域的城市群层面形成配合协作,这样才能使产业发展壮大。
1、不同产业的空间分布特点
(1)连绵成片分布
从产业分布来看,呈现连绵分布的行业主要包括“专用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主要是专用设备、机械制造。广东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涉及此行业的有46家企业,主要分布在深圳市、东莞市、广州市、佛山市、韶关市、江门市、汕头市等7个城市形成连绵成片形态。

通用设备制造业主要使用于多个行业制备制造。广东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涉及此行业的有30家企业,主要分布在深圳市、东莞市、广州市、佛山市、惠州市、中山市、韶关市等7个城市形成连绵成片形态。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主要利用计算机、通信网络等技术对信息进行生产、收集、处理、加工、存储、运输、检索和利用,并提供信息相关服务。广东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涉及此行业的有18家企业,主要分布在深圳市、东莞市、广州市、佛山市、珠海市等5个城市相对比较连片。

(2)核心集聚分布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主要分布在深圳市、东莞市、广州市、佛山市、惠州市、珠海市、中山市、肇庆市等8个城市形成连片形态,而在深圳市(77家)、东莞市(24家)、广州市(10家)三个城市具有高聚集度,形成集聚点,这三个城市合计111家,占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32家的84.09%。
(3)散点分布
呈现散点分布的行业主要包括“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这些行业的企业数量少,且散布在多个城市,没有形成明显核心集聚形态,也未连绵成片。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主要是电力的产生、输送、使用等相关的制造。广东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涉及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有56家企业,空间上,主要分布在深圳市(12家)、东莞市(12家)、广州市(7家)、惠州市(8家)、佛山市(4家)、珠海市(4家)、中山市(3家)、肇庆市(2家)、江门市(2家)、汕尾市(1家)、湛江市(1家)等11个城市,形成众多散点分布。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领域的专精特新企业主要生产化学新材料,作为其他高新产品的原料。广东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涉及此行业的有32家企业,空间上,主要分布在深圳市(6家)、东莞市(6家)、广州市(5家)、惠州市(3家)、佛山市(2家)、珠海市(1家)、肇庆市(1家)、韶关市(5家)、汕头市(1家)、清远市(1家)、潮州市(1家)等11个城市,形成众多散点分布。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涉及塑料薄膜制造、塑料零件及其他塑料制品制造等。广东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涉及此行业的有19家企业,主要分布在深圳市、东莞市、广州市、惠州市、佛山市、珠海市、中山市、韶关市、汕头市等9个城市,以散点分布的形态为主。
2、不同城市的产业分布特点
从空间分布看,广东49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主要集中分布在深圳市(169家),东莞市(79家),广州市(68家),合计316家,占比超73.66%。
深圳市16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涉及21个行业,主要集中在以下5个行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77家)、专用设备制造业(20家)、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12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2家)、仪器仪表制造业(12家),合计133家,占整个深圳的78.70%。
东莞市7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涉及17个行业,主要集中在以下5个行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4家)、专用设备制造业(12家)、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12家)、通用设备制造业(6家)、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6家),合计60家,占整个东莞的75.95%。
广州市6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涉及18个行业,主要集中在以下5个行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0家)、通用设备制造业(9家)、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7家)、专用设备制造业(6家)、研究和试验发展(6家),合计38家,占整个广州的55.88%。
从行业分布来看,粤港澳大湾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主要活跃在广东省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发挥重要支撑和促进发展作用:一是破解细分领域“卡脖子”难题;二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三是催化创新生态和产业集群;四是普遍具有较高专业程度、创新能力、科技含量和质量效益,不少企业专注细分领域10年以上,主导产品在国内外占有率领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