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调研报告(一)(摘自深圳钱诚调研报告)

标签:
it财经健康情感时评 |
广东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调研报告(一)(摘自深圳钱诚调研报告)
这两年各项指标变化大,从这些变化中我们亦能窥探一些规律。先看看去年的情况。
我国中小微企业贡献了约50%的税收、60%的GDP、70%的技术创新、80%的就业、90%的企业总数,是创新重要发源地,是我国经济韧性的重要基础,是保市场主体、保就业的主力军,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关键环节,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力支撑。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简称“小巨人”)是中小微企业中的佼佼者,经各省级中小微企业主管部门推荐、行业协会限定性条件论证、专家组审核通过后,公示。从2019年6月工信部公示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起,截至目前,工信部已先后公示了三批,共4922家企业。最后,160家被淘汰,4762家获得通过,通过率为96.75%。
广东省有433家企业公示,429家通过成为“小巨人”,通过率为99.08%。广东省“小巨人”数量,排名全国第二,仅次于浙江省的470家;在全国“小巨人”20强城市中,广东省有深圳、东莞和广州三市上榜,上榜城市数量与浙江并列第一;广东省“小巨人”中,15家已在沪深主板上市、14家已在创业板上市、15家已在科创板上市、2家在北交所上市,新三板挂牌34家,数量居全国前列。广东省“小巨人”具有行业分布集中、创新能力强、专业化程度高、成长性好等特点。
本报告聚焦广东省“小巨人”,我们将针对这429家公司从规模体量、成长能力、所在领域、经营情况、最新业绩、优势特点等角度进行深入分析,旨在更好地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广大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为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一、产业分布
广东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所属行业大部分为制造业。数据显示,429家广东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有90.68%(389家)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布在制造业,其次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9家,4.43%)。其中,排名前三的产业分别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32家),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56家),专用设备制造业(46家),合计234家,占比达54.55%。这也意味着在全球产业链分化重构,国际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补链强链延链中的作用愈加凸显。
基于目前广东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表征的整体,从企业所在产业分布来看,可分为三大板块。
第一大板块企业数量296家,占比达到69%。从主营产品上看,整体技术密集程度相对较高,包括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5个领域。
第二大板块企业数量101家,占比为23.54%。主营产品的技术密集程度相对次之,包括橡胶和塑料制品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仪器仪表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医药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其他制造业、研究和试验发展等9个行业。
第三大板块企业数量32家,仅占7.46%。多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包括专业技术服务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家具制造业等18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