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千顺万顺!助力高质量发展:中小企业数字化升级,从财务做起!

(2023-04-08 16:27:42)
标签:

it

财经

健康

情感

时评

千顺万顺!助力高质量发展:中小企业数字化升级,从财务做起!

    从案例说起:

    王总的公司是商贸集团,主要从事快速消费品的批发、生鲜食材的B端配送,并有数十家自营品牌的连锁超市,年产值超过1个亿。

他想理顺一下进销存管理,他觉得从订货到发货、回款都很混乱。现在信息技术这么发达了,而他们的业务员还是通过微信跟内勤沟通,经查有遗漏、错误,效率很低。

他已关注到了订货这个问题点,却没有注意到业务与财务脱节、财务核算体系不健全的隐患您目前能够实时、准确的掌握自己生意的收入、成本、费用、利润吗?您能掌握不同事业部、不同品牌、不同产品类别的盈利情况吗?您能掌握畅销品TOP10、滞销品TOP10、库存结构、临期商品、应收账龄吗?您现在有专职的财务人员向您汇报上述数据吗?对于他们报上来的数据您觉得可信度有多高?

   王总说:这些数据“应该是有”,但是可能不完整。单位有财务总监,但主要工作做财务账、纳税申报、对接扶持政策等工作,以及成本控制、财务审核。

    财务总监是偏外不偏内(这是普遍现象),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其实是失控的状态。刚刚提到的只是业务最前端。但这只是表层问题,关键点在于进销存管理与财务核算的严重脱节,以至于业务数据并不自动核算,也就无法形成财务的结果。对于整盘生意来说,是盈是亏,其实老板并不掌握!这就是深层次的隐患,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王总点头称是!很多数据我并不掌握,比如说,上游价格经常跟着我们的指标达成率调整,还有搭赠和返货,对于进货成本我们也算不太准。而销售环节也一样,利都很薄,我们再经常做些促销活动,究竟赚不赚钱,真没有准确的核算。以前大环境比较好,还是知道自己是赚的,而今受到线上冲击,利润普遍下滑,搞不清楚财务数据,风险真的很大!

    不要只盯住订货这一个环节,要从总体上搭建业务、财务一体化系统,把盈亏算明白才是最重要的目标!既要有高效的业务管理手段,更要有准确的财务核算体系,才能确保生意的健康良性发展。

    其实,很多会计不愿意到企业做内部会计,就烦恼在无法与业务结合。业务抱怨会计不懂业务,会计抱怨业务不配合工作。老板抱怨会计算不明白账,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把业务管理好了不只是大大提升经营效率,更是解决了财务核算和生意管理的问题。可以设想这样一个数据漏斗,最上端是业务员订货、客户微信下单、门店零售,中端是采购、销售(根据上端自动生成)、仓库管理,最底端是财务核算,根据前端数据自动核算出老板所关心的收入、成本、费用、利润。这是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所有的数据都是前因后果,都来自于各个岗位的分工合作。可见会计工作绝对不是孤立的存在,必须与业务融合成为一体!

    当然会计会说,自己没有权限去规范业务,财务制度往往是一纸空文。所以强调信息技术手段的作用,通过系统把各个岗位建立起协同关系,各个岗位分工授权、数据共享,业务单据之间自动核算,将物流、资金流、财务流整合为统一的信息流,在这种情况下,财务管理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财务即业务,业务数据推导出财务结果。会计如果不把重心前移到业务端,那就一定会被淘汰出局。反之,会计主动参与到业务流程中,借助管理系统这个工具搭建业财一体化的桥梁,帮助老板控制好账期库龄、库存预警、采购成本、推广费用等风险点,又有哪个老板不不器重?

    如果没有信息系统的手段,业务与财务之间的“信息孤岛”如何打破?那些在外面跑客户的业务员、车销配送的司机、库房搬货的仓管,他们的哪项业务不涉及到“货”和“钱”?财务又如何及时而准确的获取出入库、收付款的情况?如果按照传统会计思维,坐等业务岗位把单据、表格交给财务室,那个账做出来是否也仅仅是个形式上的财务报表?恐怕自己对数据都没有太多把握,又怎么赢得老板的认可?

    对于企业内部财务,也绝对不能用代账思维去简单复制。税局有征税的方法,老板有经营的考虑。不同的出发点、目的性,决定了内部财务管理与报税不是一个方向。就比如常说的,内部财务凭单据入账,附以发票,报税的账以发票为主,附以单据。结果上应该一致,但实时上总会有时间差。企业按销售收入计算业务员提成,总不能等到全部发票开完再核算吧?同样是权责发生制,内外有别是必然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