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和颐酒店女子遇袭一事,无疑为本周最热。但除此之外,还有更多传媒动态值得关注,一方面,在资本运作下,媒体和企业分分合合,或聚或散;另一方面,在技术推动中,互联网企业不断创造新动态,探索发展方向。一周传媒热点,刺猬君带你观察。
刺猬公社原创出品,欢迎转载。
合作事宜请联系微信号:yunlugong
商务合作通道:13094718432(手机)
by 罗彬心 整理

和颐酒店事件刷屏
4月5日至今,一条“女子在和颐酒店遭陌生男劫持”的微博及视频在网络上持续刷屏。截至9日9时,该话题在新浪微博上的阅读量已达到25.7亿,讨论数有257.2万次,稳居新浪微博话题社会榜第一。

在整个事件的发酵过程中,有《新京报》、《北京青年报》和《法制晚报》等传统媒体的争相报道。各大网站对事件本身、女主角身份、酒店历史资质和公关等情况进行了全方位剖析。自媒体也百家争鸣。(更多内容请参见刺猬公社文章《和颐酒店事件如何瞬间引爆舆论场,形成遍在效应?》)
目前,涉案男子李某和2名同伙已经落网,警方公布案情,称犯罪嫌疑人李某3日晚误女事主系同行,因而对其进行拖拽,并意图驱赶。4月8日上午如家酒店集团通过官方微博公布给遇袭女子@弯弯_2016的致歉信。随后@弯弯_2016表示,将不再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想过平静生活”。
事情发展至此,媒体进入事后的相关议题设置期——调查相关快捷酒店管理情况,揭秘色情小卡片背后江湖,采访相关监管部门和行业内人士、法律人士等等。与此同时,有的自媒体发表观点认为,某些传统媒体报道只是隔靴搔痒;也有的自媒体总结此次事件中各方的公关得失;还有的自媒体专注于事件的舆情变化。
此事成为舆论热点,发展过程和过往公共危机并无多大区别,各方争论,意见交锋,网友喧闹。刺猬君一路观之,只问,公共事务的讨论何时才能摆脱无序的套路?

优土正式“姓”阿里
按照去年的收购计划,本周三,合一集团(优酷土豆)与阿里巴巴集团已完成合并交易,正式成为阿里巴巴旗下全资子公司。
对于合一集团来说,有阿里巴巴这样的重量级靠山百利而无一害。其董事局主席兼CEO古永锵表示:中国正在进入文化娱乐的黄金时代,灵活的资本环境将使我们拥有更大的施展空间,更快地推进公司战略。而对于想做互联网大生态的阿里集团来说,找到这样一个有优质内容IP和大流量的视频平台施展布局想法更是相得益彰。
与之相似的是,就在4月5日,酷6传媒与盛大投资也达成了最终私有化协议,盛大投资以每股普通股0.0108美元的现金收购酷6传媒。酷6本是国内第一家在美纳斯达克独立上市的视频公司,但近年来却在国内网络视频搏命厮杀的江湖中败下阵来。盛大的收购协议,也是解了酷6最近因估值过低面临的强制摘牌退市的窘境

值乎,知乎的下一个重头戏?
让用户分享一条有价值的信息在朋友圈,给关键部分打上“码”,自己定个价,发到朋友圈,让别人付费来看,这就是“值乎”的玩法。知乎在4月1日愚人节放出的这个与朋友圈“红包照片”很相似的新产品,经一些大V转发而引发了刷屏。
目前,知乎并没有开发值乎的app,要玩这个需要关注知乎的微信公众号进入值乎才行。有消息称,值乎的发布只是公司每年内部活动的优胜产品的短期展示。
不过,在当前原创“打赏“、内容付费的大势下,知乎会仅仅把“值乎”作为一个小彩蛋博君一乐吗?恐怕没有那么简单,知乎创始人周源拍了部宣传视频,称“值乎”是知乎的商业化尝试,目标是要做到月流水20亿人民币。网上对此的评论不一,有人认为值乎有可能成为知乎的一个正式产品,带领知乎走上“轻知识、定制化”的商业化道路,而有人却认为刷屏并不意味着成功,其功能简单只是短暂过热,知乎扛不下20亿。

《近报》——逆流而行的勇气
由山东广电网络集团与大众报业集团联合创办的《近报》, 4月8日正式创刊,近报融媒旗下微博、
微信、APP等新媒体产品同步上线。据悉,《近报》目前定为56个版,每周五出版,双面胶印双面彩,立足于服务家庭生活。
《近报》的前身是山东省级媒体集团大众报业集团旗下的《蓝色快报》。《蓝色快报》2012年7月创刊,2013年7月因在烟台违规设立编辑部并刊登低俗内容而停刊。去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复同意《蓝色快报》更名为《近报》。
在《近报》的发刊词中有这样一段:“我希望,在每一个平淡而漫长的日子里,陪你逛逛街,看看景,偶尔去那家新开的时髦餐厅去试试菜。”在纸媒纷纷关张的今天,《近报》却选择了激流而上,或许其本身并不特别,其结局也未可知,但仍给报人们的选择送上最由衷的祝福。

黑镜实验,无关成败的挑战
《时尚先生》Esquire实验室与腾讯新闻联合发起“黑镜实验”,自愿参与实验者需要屏蔽包括手机在内的一切电子屏幕,脱离互联网,并将自己的生活在腾讯网7×24小时向公众直播。第一期挑战者是“网络依赖症”重度患者,知名编剧史航。几天只与猫咪,食物,书籍,茶报相伴,偶尔出出门,史航的七天断网生活被完整记录下来,超过两百万人观看了直播,在4月5日,实验顺利收官。

这个实验是腾讯新闻的一次大胆尝试,跳出媒体专题策划的桎梏。实验要求隔绝互联网,但其呈现形式却是互联网无孔不入的明证。观众在观看直播感受生活抑或间隙兴起思考人生时,其实已是沉迷互联网景象中的一道。这也许就是腾讯新闻想要通过此探究的人性,有“悖论”的情趣,是本身就要传达的“张力”。
所以实验本身成败并不重要,网络浸淫之深重不需要一次实验的失败来说明,成功了也不代表我们需要庆幸找到了和这个智能世界的相处之道。这个过程本身吸睛,再吸引点思考,或许是更重要的。(更多相关内容请阅读刺猬公社文章《黑镜实验:把植入身体的手机拿出来,上帝笑死了吗?》)

亚视停播
4月1日深夜十二点,香港第一家电视台,也是全球首家华语电视台——亚洲电视,结束了近60年的电视广播服务。熄机时刻,画面秒切蓝屏。电视上原定的“告别卡”没有播出,而在香港总部门口,数百粉丝深夜聚集“话别”,张家辉等众明星也纷纷发声“缅怀”。

提到香港电视,无人不晓亚视和无线。在很多人心里,无线走的是娱乐范,而亚视则是经典和回忆的象征。当年亚视的辉煌,就在于它的电视剧产出和造星水准,上世界八、九十年代的那段“追剧美好时光”,内地也是万人空巷。
追究原因,无非是竞争对手强劲,而自身节目缺乏创新,人才流失,高层动荡,管理不善。但也许亚视的停播还反映了整个香港电视近年的式微困境,正如TVB这些年的发展难说让人满意,所以亚视隐患可以说也埋在了现今香港电视的生态中。失去了竞争对手的TVB,不要无所适从才好。

视频直播和图片识别!
Facebook又推新技术
本周三(4月6日),Facebook宣布对其社交平台直播产品Facebook
Live进行大规模升级,新增实时搜索、评论,和群组直播等多项功能。
Facebook
Live这一流媒体产品于去年正式推出,与竞争对手Periscope、Snapchat和YouTube相比,面世较晚且最初只对名人开放;不过事实证明,这些安排都是明智的——名人效应吊足了大量普通用户的胃口,后发优势让Facebook有很多经验可借鉴。
虽然各种直播产品本身实则大同小异,但作为全球第一大社交媒体的Facebook有用巨大的用户优势,这使得Facebook
Live在使用规模上超越对手应该是没有悬念的。
除了被Facebook官方认为蕴含极大商业价值的直播产品,本周其上线的另外一项新技术也值得关注。
这项给盲人朋友带来福音的技术就是“自动文本转换”,可以帮助盲人在Facebook上阅读图片的人工智能技术。Facebook自去年十月开始这项计划,经过几个月反复的测试,该功能于4月5日正式在iOS平台上线。具体方式就是识别图片中的对象并转换为文本,再语音输出。
该功能基于深层神经网络技术,由于其处理对象的方式高度模仿人类大脑,因此其识别的准确程度远高于其他技术。目前,Facebook的识别引擎对于大约100个基本元素能保证至少80%的准确率。
“被接纳的力量是巨大的,而被排除在外是非常痛苦的。”新功能的开发者之一,Facebook首位盲人工程师Matt
King这样说到。刺猬君认为,偏爱人工智能的Facebook真正明白,互联网有效联结的不应该只是身体健全的人。也许人工智能被Facebook当作了开发巨大营收潜力产品的核心依托,但是和产品本身相比,对这一技术的支持推动体现了这个互联网公司更大的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
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