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ZAKER从上线开始,就与中部其他媒体目前的转型产品不同。这不是基于纸媒“标配”的要求自建的一个APP,也不是一个只提供新闻资讯的轻型APP。
“说得更明白一点,这是远程与近身搏斗两大功能兼备的重武器。这种定位显然已超出日常标配的范畴。”在接受采访时,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副总编辑胡汉昌表示。
后方支持的多元化使武汉ZAKER融媒体的特征分外明显:作为一个典型的融媒体,武汉ZAKER的后方资源来自三方,技术支撑由ZAKER团队提供,武汉地区的内容生产与运营,则由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和其旗下的楚天金报担纲。后方支持的多元化,既保证了武汉ZAKER移动互联网基因的纯正性,又保证了其区域内容生产与运营的专业性。
用户覆盖路径的设计,则是武汉ZAKER的第二大特征:1200万武汉目标用户首先可以在ZAKER上按自己的喜好订阅2000多家优质媒体内容资讯,同时也享有“武汉头条”、“武汉生活”两个本地化定制化产品。这还不够,因为“武汉生活”不只提供资讯,还提供互动。这里将成为武汉本地最大的移动生活社区,楚天金报会将在武汉消费领域、企业领域耕耘多年的资源,深度嫁接到这一社区,以打造一个基于本土的重度垂直的产品。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副总编辑胡汉昌
问:有人说纸媒转型最困难的是缺乏互联网基因。作为区域融媒体,武汉ZAKER在诞生之前就补齐了这个短板。但无论怎样,武汉ZAKER的运营还是由传统纸媒接任的。您认为,接下来的融合之路,有哪些挑战?
胡汉昌:作为中部地区首个区域融媒体,武汉ZAKER的融合力度和创新度独树一帜。我们不是简单的找一家移动客户端合作,而是有充分的准备。我们认为,全面融合,至少体现在以下8个维度上。
一是理念上,融媒革新双方高度一致;二是生产流程上,融合重造,建立中央厨房式全媒体播发中心;三是在技术上,融合大数据等互联网科技;四是在产品形态上,融合新闻资讯、服务、电商等主流品类设计;五是在人才融合上,两个团队并肩作战,互补共进;第六,则是渠道融合,ZAKER把湖北400万用户放心交给了湖北日报报业集团,并向其开放全国通道;第七是市场融合,我们更是把传统媒体和移动媒体现有市场全面对接。融合的最后一步,我们认为,是双方还可能谋求在资本上的融合。
问:8个维度确实非常全面。那么,作为区域融媒体,您觉得判断武汉ZAKER成功的标准是什么呢?
胡汉昌:作为一个融媒体项目,判断其成功的标准当然最终要看数据,这里当然既有流量的数据也有财务数据。不过在这些数据实现以前,我们认为主要看实现这个数据的能力是否具备。具体的说,有三重力量我们认为是推动项目向前走的核心动力。
其一是高品质内容的提供。武汉ZAKER兼具媒体属性与社区属性。这两个方面本身也需要融合。武汉ZAKER是否具备高品质内容的提供能力,并且能够不断保持和革新这一能力,我认为,是决定项目能否往前大步走的核心因素之一。
其二是上下游资源的整合。从技术支持、APP新功能开发,到本地商业和公益策划、运营推动,同时还有报纸与APP之间的资源互动等环节,这些环节涉及整个武汉ZAKER运营的各个方面。整合和挖掘已有的和潜在的资源,这也是推动项目向前走的核心力量。
最后是项目的造血能力。我们说这是融合增值前景最大的部分。通过武汉ZAKER在本土的耕耘,更进一步打造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重度垂直的产品,或者在此基础上,推动资本的切入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