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天津爆炸事故中,从第一条消息的推出,到之后的信息跟进、深度报道,微博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刺猬君独家对话新浪新闻中心主编卢旭宁,为你揭秘微博在天津爆炸事件中再次火爆的原因。新浪如何利用微博做新闻?如何挖掘用户数据?为何“点蜡”火爆却遭人鄙夷?
刺猬公社出品,必属原创,严禁转载。
合作事宜,请联系微信号:yunlugong
采写|张宇
C=刺猬公社
L=卢旭宁(新浪新闻中心主编)
1第一时间微博跟进,立即派人赶赴现场
C:8月12日午夜,天津爆炸事件的现场照片、视频等被网友上传到微博,迅速引起广泛关注。大多数媒体13日凌晨就在跟进相关新闻,有很多材料整合自微博,并通过微博联系现场目击者。13日凌晨,新浪是如何做相关新闻的?
L:新浪新闻此次是对最早天津港爆炸事件进行报道的的媒体之一,这也得益于新浪新闻长期坚持的微博信息监测机制和突发应急机制。当晚的值班编辑在微博上监测到天津的火灾和爆炸后,紧急启动了应急机制,通知图片、视频、直播等多个业务线支援,之后有十几名编辑上线支援;同时,整合了相关网友的信息后,@头条新闻发出了一条较为综合及客观的消息。
这条微博的转发达到30万,阅读量达到1.1亿。随后值班编辑利用@头条新闻进行滚动式报道,对当地网友的感觉、官方的回应、外地网友感受到震感、现场的图片、现场的视频进行集中的转发和发布。@头条新闻保持着3-5分钟发布一次的频率,将事故最新的信息传递给网友,这显示了新浪新闻在时政报道方面强大的传统和权威性。
C:天津爆炸事件最令人震撼的是现场图片和短视频,新浪在图片和视频方面有哪些行动?
L:除了微博@头条新闻滚动式更新相关信息外,新浪的视频编辑和图片编辑也开始在微博上监控现场的各种图片和视频,把事故现场的最新情况发布出来,还制作了多张GIF图提供给网友。
C:新浪如何利用微博收集和传播天津爆炸事件的权威信息?
L:新浪的编辑们迅速设立了多个账号,对事故最新信息的来源进行监测,比如权威媒体@新华视点、@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等,天津的地方媒体@北方网、@天津日报等,天津当地的网友账号@奏耐天津等,重要的都市报媒体@新京报、@京华时报等,重要的财经媒体@中国经营报、@财经网、@财经杂志等,重要的新兴媒体@澎湃新闻、@界面及@无界新闻等,将编辑人工监控与机器监控相结合,对信息进行全方位的监控,确保不漏掉每一条重点进展,并及时将一些重要线索转交给相关的编辑进行采访跟进。
新浪新闻也利用自己在微博上这些优势进行线索跟进,通过微博采访整合了事故现场的详细信息,进行直播跟进,并制作出了“关于天津爆炸事故最新进展发布”,“天津网友讲述事故经历”等多个产品,众多网友点击。
C:得知天津爆炸事件的消息后,新浪是否有人连夜赶往现场?
L:爆炸两小时后,新浪的首批摄影和观察员就起程赶往天津,深入到事故核心区,探访医院中的伤者,采访现场的消防员,从前方发回了《天津爆炸惊魂夜:以为炸弹空袭,涉事企业曾称爆炸不会显著影响周边》等多篇稿件,这些都是门户网站中乃至新闻网站中首批从事发现场发回的深度稿件。
新浪新闻还结合前方的探访和微博上的网友发布的信息,首先发布了《疑似救援天津爆炸消防员出征前留言:回不来我爸就是你爸》,首先挖掘出了消防员的感人故事。
还原、故事、专家,追责,第一天的新浪新闻表现是遥遥领先的。
2拼速度拼数量,必须触及到用户
C:在天津爆炸事件中,微博的很多信息发布具有独创性和首发性?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L:首先,微博是信息传递的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尤其对于政府发布权威信息和辟谣信息。微博平台本身就有谣言自净作用,加上政府微博和权威媒体微博的及时发声,谣言很快就能清楚,所以大家喜欢在这首发权威信息。
其次,这也是微博这么多年的一个积累,从最早新浪新闻开始运营政务微博开始,数万家政府机构,权威媒体都进入了微博,所以现在微博上权威的声音、权威的发布非常多。
C:如何在拼速度和拼数量的同时,保证内容的准确性?
L:新浪新闻非常强调内容的准确性,我们传统上的八字方针“快速全面准确客观”现在还在很好的执行,因为优良的内容生产传统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速度和数量当然很重要,但是这些速度和数量一定要是能够被网友接触到的,也就是说要重视渠道的重要作用,也要重视用户的特性。比如微博上的网友特性和门户上的网友特性就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在进行内容生产和分发的时候就会考虑到这些。
而准确则是我们进行内容生产时的准绳。在这次报道中,从公司领导到编辑,都强调了一个方针,就是对不确定或不确切的消息,不传播不炒作不凑热闹,对重要信息都要进行核实,不能单单引用一方面的消息。这个方针也保证了我们报道的准确性,从事发到当天,@头条新闻 发布的信息没有出现虚假信息和谣言。
C:天津爆炸事件中有很多谣言,微博@头条新闻在辟谣方面是怎样做的?
L:天津爆炸事件因为信息公布不及时等原因,各种流言传言,甚至说所谓的“谣言”都相对比较多。@头条新闻 从事故开始就进行了多次辟谣,力争将最准确的信息传递给用户。比如@头条新闻 通过转载或者自己独家核实的方式,发布了“男子发布“死亡1300人”不实信息被拘”、“只峰并非前天津副市长只升华的儿子”等多个辟谣微博,从谣言一开始兴起的时候就进行澄清,避免了不实消息的大范围扩散。
C:新浪新闻如何将天津爆炸事件的相关新闻编辑为适合微博发布和传播的内容?
L:新浪新闻现在对编辑团队强调的一个方针就是,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进行个性化内容推荐。
我们针对微博用户的特点、微博传播的特性,对新闻内容进行重新编排,比如有的微博上,我们可能只写一个十几个字的标题,而不像在门户上那样长篇累牍,这个标题就是这个新闻的爆点和核心点,@头条新闻 发布后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今年起,我们更是在@头条新闻上开设了十几个小栏目,从时政新闻到社会新闻全部覆盖,引导用户关注我们这些栏目和话题,形成用户习惯。
3微博用户相当于最早最直接的“记者”
C:新浪新闻在使用微博获取天津爆炸事件的各种相关数据时,是否比其他媒体享有更独家的资源?
L:那是自然,我们和微博还是一家人,hiahia~
C:在微博传播方面是否更具优势呢?
L:这个没有了,都是按照一样的程序,按照一样的规则去传播,只不过我们@头条新闻 的传播力比较强,粉丝也非常优质。
C:新浪新闻如何利用微博平台寻找天津爆炸事件的相关者?
L:新浪新闻有一套很强大的微博监控机制,配合技术部门的支持,可以第一时间发现微博上相关的用户。
比如我们以很快的速度找到了在爆炸后第一时间发微博的用户,@小寶最爱旻旻,对她的微博进行了转发。因为博主在发布爆炸微博后一整天没发布新内容,很多微博网友纷纷在她微博下面留言愿她平安。博主在当天16点又更新内容报平安,近3万名网友转发。
C:报道天津爆炸事件时,新浪新闻是如何利用并挖掘微博中的各种资源的?请结合可视化产品《城伤一瞬——那一夜历史被这样记录》具体介绍下新浪新闻是如何整合分析微博用户数据的。
L:微博用户是时代的记录者,是这次天津爆炸事件的亲历者,也是新浪新闻区别于其他门户的最大优势之一。
我们在事故发生之后,就产生了一个想法,利用平台级产品微博的用户数据进行分析和整合,基于地图的展现形式,让受众直面爆炸事件直接波及到的房屋受损情况以及波及到的人员感受。
在灾难报道中,灾难事故尚未定性、死伤人数未公开以及爆炸原因未公开的情况下,“人的感受”是最稳妥也是最直接的情绪点。
微博用户相当于事件中最早最直接的“记者”,通过博文描述的种种信息,可以带领观看产品的用户直接体会到爆炸发生时的感受,且用“受众自己的信息源”去整合信息,不再是新闻报道中冷冰冰的新闻。
我们的编辑团队连夜对以爆炸点为核心,方圆100公里内的微博信息进行记录,并筛选出十几万条微博信息进行了分析,通过他们的标签,内容,乃至公开的地理位置信息,从中挑选出数十条有价值的内容,然后通过地理位置定点的方式在地图上予以呈现。
在产品上线之后,瞬间获得了大量的点击量,业内同行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新浪新闻中心利用自家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此次天津港爆炸事件中,进行了有效的数据可视化产品尝试。
4“点蜡”只是提供表达情绪的途径
C:“点蜡”是全国突发大事件时微博上很流行的一个符号,但天津爆炸事件中,很多网友开始厌烦和吐槽这一行为。新浪新闻的专题页面设有专门的“点蜡”版块,@头条新闻也发布带有蜡烛符号的微博,新浪新闻为什么“点蜡”?
L:关于“点蜡”,很多人都说情绪泛滥很廉价,但我们是不是该对死难者有一些尊重和同情?看到这么多人消失,我们的心里都很难受,难道媒体人不是普通人吗?媒体人也觉得我们应该表达一些情绪。“点蜡”只是我们在新闻媒体和社交媒体上能做的一种表达情绪的方式。
当然,手段被滥用肯定不行,任何事情如果只是“点蜡”,而不追问事故原因、不改正错误,一定会受到鄙夷。除了“点蜡”,我们做的更多的是调查事实,追问原因,比如挖掘瑞海国际的很多料。
“头七”是一个哀伤的日子,对中国人而言有特殊的意义,公众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我们需要给人们提供一种表达哀思情绪的途径,让公众、媒体哪怕是遇难者家属把情绪表达出来。政府也进行的哀悼也是表达哀伤的一种仪式,这些都说明我们都对死者抱有很大的尊重。
媒体不是报道新闻的机器,媒体是一群有血有肉的人,这群有血有肉的人做出来的东西肯定不是毫无情绪、毫无感情的。
C:新浪新闻如何协调各种新闻发布平台?微博在其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门户和微博的分工是什么?
L:新浪新闻现在是立足门户生产优质内容,通过所有渠道传递给网友。我们有很优质的内容,有很强大的编辑团队,我们也会利用所有好的渠道去服务于网友,包括微博微信,我们都在做。
在这也打一个广告,我们的新浪新闻微信从今年三月份上线后,粉丝增长非常迅猛,阅读量也步步提升,这说明新浪新闻这个品牌无论在任何平台上都有非常高的美誉度和知名度。欢迎在微信中搜索“新浪新闻”关注。
当然,微博还是我们现在最优质的平台,我们的账号@头条新闻有很强大的粉丝力量,很高的关注度,非常高的传播能力。
C:新浪新闻运营了多少个发布新闻的微博账号?关于天津爆炸事件,是否有整体的统筹在运营这些微博账号?原创和转载率大概占比多少?
新浪新闻目前运营了两个大号,@头条新闻、@微天下,天津的爆炸以@头条新闻为主,因为我们在前方的原创力量比较强大,所以在首天的信息播报中,重点推送了我们自主的原创信息,但对于新华社等权威媒体的信息发布也进行了快速转载和整合。
C:@头条新闻在新浪新闻中心的各种发布平台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有多少人运营?多久更新一次?
L:@头条新闻 现在是微博上的媒体第一大号,是网友们非常信任和喜爱的时政新闻账号,也是新浪新闻在微博上的最重要的分发渠道,目前我们有一个专门的小组,6个人运营,24小时不间断更新。
C:微信出现后,很多人认为微博最已经告一段落,但此次天津爆炸事件又刺激微博再一次活跃起来,如何看待微博在突发大事件中的不可替代性?新浪新闻在此事件中有何体会?
L:微博最火热的时代确实已经过去了,但我并不认可“微博黄金时代已经过去”这种看法,因为人们对于信息的渴求和传播欲仍然旺盛,微博是一个非常开放的平台,也是一个天然的信息传播平台。这次天津爆炸事件,不管是政府官方信息发布,还是媒体报道,抑或是网友自发传播辟谣,都说明微博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价值无法取代。
完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