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记者为什么主动给别人发红包?|观察

(2015-07-06 09:37:17)
标签:

杂谈

导读
近日,有公众号发文爆料,暗指南都记者为了赚取稿件点击量四处“求转发”。此文一出顿时引起媒体界关注,有人表示惊讶,也有人称“媒体互助”早已成为业内常态,这不足为奇。记者难道真成了需要随手点击才能解救的群体了吗?今天就请大家跟随刺猬君一探明细。


刺猬公社出品,必属原创,严禁转载。

合作事宜,请联系微信号:yunlugong


By 田香凝


1新闻app发展乏力,南都记者“求转发”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记者的形象似乎还停留在这个层面:要么义正严辞地为了新闻真实而拒绝红包,要么大摇大摆地拿走新闻通稿领走车马费。但近日,一个名为“埂上插秧”的微信公号却发表了一篇名为《独家揭秘:南都记者是如何没有朋友的?》的文章,暗指南都新闻APP将稿件点击量与稿费挂钩,引得记者们只能在各个微信群中献上红包“求转发”。


文中解释到,记者们之所以“沦落”至此,是因为随着纸媒衰退,网络门户越做越强,新闻客户端也逐渐兴起,报社在媒介融合的大浪潮中选择上线了纸媒app,但编辑们唯点击量是瞻,很多记者的稿件因为缺乏传播度而难以面世。于是,为了谋求生计,“这种叫南都记者的生物开始不断刷朋友圈,叫卖,点一点,赞一赞,不求看,无需评论……他们的身影出现在各种微信群中……”


记者为什么主动给别人发红包?|观察

(埂上插秧爆料的微信群截图)


记者为什么主动给别人发红包?|观察

(埂上插秧爆料的朋友圈截图)


对于这种群体低姿态的现象,埂上插秧将其戏称为“随手点帮扶南都民工慈善计划”,并总结道,长此以往,南都记者的微信里,再也没有朋友了。


2产品推广压力大,媒体互助常态化


其实,并不只是南都app,随着新闻客户端市场竞争的白热化,每一款新闻app的上线都需要全体员工的竭力推广。


前不久,微信公众号传媒懂先生便发起了一场“营救行动”,供职于“时刻新闻”app的懂先生直言,新产品上线后,每个员工都有至少发展50名客户端用户的推广任务,如果规定期限内任务完不成,将直接影响当月绩效。为了激励大家下载app,作者还特地提供了KTV欢唱券作为福利。


记者为什么主动给别人发红包?|观察

(传媒懂先生的app推广截图)


据刺猬君所知,像懂先生这样简单直白求营救的媒体人已不在少数,面对共同的文章、活动和产品的推广压力,有不少媒体人自发成立了互助红包群,彼此转发支援、抱团取暖。在群中发放广告也有明确的规定要求,俨然花钱买吆喝已经制度化、常态化。


记者为什么主动给别人发红包?|观察

(某媒体互助微信群群规)


3红包并非长久之计,优质内容才是王道


近两年,随着纸媒对新媒体重视程度的加深,早有消息称,新媒体产品的转发量、阅读数、涨粉率已进入媒体的奖励范畴。去年《北京青年报》曾斥资八万元重奖微信公号“团结湖参考”团队,引起不少同行对新媒体考核标准的期待,但当点击量与绩效真正挂钩,才发现移动互联网时代,让读者驻留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


纵观当前媒体人的种种无奈之举,归根到底还是因为自身生产的内容不够吸引人。“内容”永远是媒体传播的出发点和归宿,编辑记者还须结合网络新媒体的特点,不懈地向读者提供权威、专业、多元和颇具深度的内容,依靠红包转发推广绝非长久之计。


与此同时,好的内容也需要有高品质的平台和技术做支撑,媒体负责人与其向员工施加推广任务,不如认真思考如何将内容与技术结合,开发更具特色的功能、给读者带来更加精致的阅读体验,唯其如此,才能在移动互联网的红海中得以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