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闻人如何运用社交媒体 | 一周必读学术资讯23

(2015-04-06 09:45:42)
标签:

杂谈

导读

“一周必读学术资讯”栏目主要收集并推荐新鲜学术资讯,包括学术文章、著作和精彩学术观点,供大家参考和研读。该栏目所有内容均由刺猬公社“新闻学术推荐”顾问团推荐,顾问团成员名单附后。“新闻传播学术推荐”顾问团保持开放,欢迎推荐学术思维活跃、研究视野开阔的老师加入顾问团,微信号yunlugong。


刺猬公社出品,必属原创,严禁转载。

合作事宜,请联系微信号:yunlugong


by 周珊珊 整理


论文



1


标题:《传统媒体融合转型的若干趋势》


来源:《新闻记者》2014年第4期


作者:刘鹏


推荐人:魏永征(新闻传播法教授)


推荐理由:本文对近年来传统媒体融合转型的趋势作了比较全面的考察和梳理。


一是收入转型,二次售卖观念正在发生变化,一些报纸以提升报价、数字版阅读收费、版权收费以及争取非市场收入等方式争取更多的收入。


二是内容转型,包括传播主体精英化、内容生产精品化、传播对象精准化等。


三是流程转型,确立“数字第一”原则,优秀内容首先在新媒体发布,同时使原先的传统媒体内容更加精品化。同时,编辑部内部结构组合也要做出相应变化。


四是融合转型,在打造文化传媒产业集团目标下,实行从“内容生产商”到“平台运营商”的核心竞争力转型,从媒体产品到泛媒体产品的产品形态转型,从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到微创新、微创业的经营模式转型,从传媒集团到文化产业集团的发展战略转型等。


本文以上海报业集团为基点,兼顾全国一些代表性报纸,同时引用国外一些报业转型的事例,资料比较丰富。


同时也对一些陈旧或似是而非的观念做出了澄清。如介绍了业界认为报纸所提供的新闻是优质的稀缺的资源,不应过于廉价甚至无价;批评了曾经流行一时的所谓“新闻民工”说法等,给人们以启发。


2


标题:《中国新闻从业者的社交媒体运用及其影响因素:一项针对上海青年新闻从业者的调查研究》


来源:《新闻与传播研究》2014年第12期


作者:周葆华


推荐人:朱鸿军(中国社科院新闻所副研究员)


推荐理由:此论文一篇实证类文章,是2014年我在武汉大学举办的第7届中国青年传播学者论坛上抓到的。


说实话,我个人对这类文章常有着条件反射的抵触。有此偏见,囿于我的工作实践。在审稿、编稿中,我时常看到此类文章中的这样文章:


  1. “方法不熟”,方法本身还不够熟练;


  2. “为了方法而方法”,一些明明适合用定型的选题却强行使用实证;

3.“耐心不足”,如数据获取的证伪、文献的阐述、指标设计的论证等需要花时间慢慢磨的环节做的很不扎实;


4.“精致平庸”,方法熟练、过程花哨,但结论平庸。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实证类文章值得推荐?我个人认为周文有这样的资质。用此类研究进路领域一位令人敬重的老前辈对该文的评价:“该文无论问题的提出、对以往研究的分析、对所有提出问题的理论分析和研究设计、对以往解决方法的分析等,都达到了社科实证论文相应组成部分所追求的高水平。”



http://mmbiz.qpic.cn/mmbiz/o10t3oIg7QPDGh95MRob572Oibr5mI79Riafaree7Keob3yeJbnbdF16y5WhTywhUtEEGKenUPcNKUvnrNI23ic4w/640?wxfrom=5一周必读学术资讯23" TITLE="新闻人如何运用社交媒体 一周必读学术资讯23"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