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热门话题想做BuzzFeed,并读希望病毒式传播? | 刺猬公社出品

(2015-04-02 13:35:10)
标签:

杂谈

导读

在移动新闻客户端的庞大市场吸引力下,两款新的资讯客户端“热门话题”和“并读”成为后起之秀。刺猬君体验数日后对这两款新闻客户端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新闻客户端的发展方向提出一些小建议。


刺猬公社出品,必属原创,严禁转载。

合作事宜,请联系微信号:yunlugong


by 苏天翱


根据艾媒咨询的最新数据,截止2014年底,手机网民移动端资讯获取首选方式上,手机新闻客户端最受青睐,占比为35.8%。在移动新闻客户端的庞大市场吸引力下,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都意图分一杯羹,而移动新闻客户端的功能也随各家的激烈竞争而不断变革:从最早“网易新闻”开启评论跟帖、话题投票等模式,到“搜狐新闻”首创的定制阅读,再到“今日头条”的数据爬虫推送,技术的不断更新也在调整着新闻客户端的形态样貌。


新闻客户端的分类方法诸多,有人依据App背后的媒体机构将其分为门户网站的新闻客户端,如网易;新闻聚合类,如百度新闻;传统媒体的移动端口,如财经、南方周末等。也有人根据生产方式将其分为PGC(网易、凤凰);AAC(算法产生内容,基于大数据云计算对于用户的行为进行智能分析再进行精准推送,如今日头条、百度新闻);RSS(订阅新闻,如Zeaker,Flipboard)。


但伴随媒体形态演变,上述分类也在不断交叉影响:RSS的订阅整合式早已融入各大端口,在移动端分流导入其他媒体机构的板块已是常事;而算法基础上的大数据智能推荐已经开始被逐渐重视,对用户行为进行分析则成为各大新闻客户端后台的一项重要数据。在生产方式的相互融合下,对客户端背后媒体机构的属性再做分类也就显得无足轻重了,能否在当前同质化严重的移动资讯客户端市场有所创新,才是我们最应该关注的。


近期,新京报投资的“北京热火朝天科技公司”和南方都市报各上线了一款新闻客户端,“热火朝天”推出了叫“热门话题”,南方都市报则推出“并读新闻”。刺猬君体验数日后,为你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


热门话题:无特色的不成熟测试版


新京报同三胞集团跨界合作的“热门话题”于2015年3月2日上线,目前仍处于1.0.0Beta测试版。


先来看看新京报官方给出的推荐:


http://mmbiz.qpic.cn/mmbiz/o10t3oIg7QNj4QOf7VSPEtzFOzUCicMdhnichI5uVm2Setx2l0iaLXrPS7ueguX9zjSTibZOaIWyfEeFaCfsEaBXlQ/640?tp=webp&wxfrom=5刺猬公社出品" TITLE="热门话题想做BuzzFeed,并读希望病毒式传播? 刺猬公社出品" />


这是App的界面内容:


http://mmbiz.qpic.cn/mmbiz/o10t3oIg7QNj4QOf7VSPEtzFOzUCicMdhXswZ749BTPI1ctKkkErCH6wWowfAVHugRX0olo5zu3RUHK9IaGXnrQ/640?tp=webp&wxfrom=5刺猬公社出品" TITLE="热门话题想做BuzzFeed,并读希望病毒式传播? 刺猬公社出品" />


根据官方介绍,“热门话题”将自媒体帐号(也就是各大微信公号)生产的内容作为主要筛选推送对象,之后再分配到四个板块中——“保密局”主打政治官场,“钓娱岛”为娱乐八卦,“知道吗”则将各类冷门知识作为推送对象,“最热门”则是对前三项专题中最为热门的内容的集中推送。


整体而言,界面简洁大方。从直观层面来看,“热门话题”也颇有Zaker和Flipbord这类RSS聚合类资讯应用产品的神韵,但从官方透露的产品定位上看,“热门话题”倒更像是美国的BuzzFeed和中国的“今日头条”:“你聚焦的,就是热门;你想讨论的,就是话题”——以算法大数据为基础的智能推荐为用户带来个性化服务。


但目前来看,前者的这项功能仍在开发之中,能否做到如今日头条一般,在5s内依据用户连通的社交账号分析其兴趣点,就有待考评了;而产品的另一项主打功能——社交,目前也还在开发之中,根据官方发布的信息中“话题社区形态”的表述,可以推测依托热点话题及文章的用户社区将是一个发展方向:在评论互动的基础上融入社群板块,根据用户对话题的兴趣喜好建立更加细密的社区平台。根据新京报对合作方三胞集团当家人袁亚非的采访来看,三胞这次跨界合作,主要目的在于依托互联网产品导入更多用户流量。由此可见,未来在O2O方面的引入也必将成为“热门话题”的重要功能。


就目前的已有功能来看,产品本身还存在诸多问题。看看产品在应用商店的介绍说明就知道了:


http://mmbiz.qpic.cn/mmbiz/o10t3oIg7QNj4QOf7VSPEtzFOzUCicMdhNGBk20xuI97fO8tCHAILpIxyoa436bibHurFdHb55yYnFFEZmRGxTYg/640?tp=webp&wxfrom=5刺猬公社出品" TITLE="热门话题想做BuzzFeed,并读希望病毒式传播? 刺猬公社出品" />


从上面的介绍来看,可能产品仍需摸索特色功能。


“热门话题”产品本身的内容定位“话题”在各种软性文章、段子合集的混杂中还需要进一步清晰凸显,而每篇文章下评论互动不多的状况,也说明推广之路仍然漫长。


并读新闻:分成背后的狂热与隐忧



由南方都市报打造的新闻客户端“并读新闻”则早在去年11月就开始运转,现已更新至V1.0.2版。


http://mmbiz.qpic.cn/mmbiz/o10t3oIg7QNj4QOf7VSPEtzFOzUCicMdhtDibpUEicvYkumCh7uD2DBMZvKnxyKmBgOb9IK3BT8HwvNeMMxhwvUtQ/640?tp=webp&wxfrom=5刺猬公社出品" TITLE="热门话题想做BuzzFeed,并读希望病毒式传播? 刺猬公社出品" />


相比起“热门话题”,“并读新闻”更符合一般纸媒运作的新媒体项目的特征——以纸媒上的优质内容为核心,采用新媒体技术平台运作,结合移动终端自身的阅读特点对内容进行筛选分类,融入订阅栏目和部分原创内容,引入外部端口加强社交化功能等。


定时的热点新闻推送外便是栏目订阅,这也是用户个性化阅读的来源。由财经、文化、科技等传统类目加上娱乐、健康、读图等生活化板块组成18个订阅频道,加上天气预报的小插件功能,“并读新闻”给人的直观感受就是移动化的南都电子版。


http://mmbiz.qpic.cn/mmbiz/o10t3oIg7QNj4QOf7VSPEtzFOzUCicMdhlXv26Cqb4zmFtV32Xl3yhx3j85pAibbGNKccu0RJ2baYReFMgWvvsKQ/640?tp=webp&wxfrom=5刺猬公社出品" TITLE="热门话题想做BuzzFeed,并读希望病毒式传播? 刺猬公社出品" />

标语中也不难看出这次并读新闻的主打方向了


尽管内容上中规中矩,但这款产品加入的“并友”与“抢钱”功能却值得关注。


“并友”是对产品社交功能的开发利用,但目前由于bug刺猬君在测试过程中一直未能成功添加好友。


“抢钱”则是“并读新闻”的招牌功能——“并读新闻,读赚天下”是这款应用开始界面中的标语。具体模式如下:为了保证用户的点击量和参与度,“并读新闻”加入了【抢钱】的板块,简而言之就是用户在应用上的行为都有可能为自己带来实际的现金收益。


http://mmbiz.qpic.cn/mmbiz/o10t3oIg7QNj4QOf7VSPEtzFOzUCicMdhGSOWdme3jl9Y4wPPkPVZz9ib2KGnulnuBiajeicDAGWFuT6bGwrJPbHAQ/640?tp=webp&wxfrom=5刺猬公社出品" TITLE="热门话题想做BuzzFeed,并读希望病毒式传播? 刺猬公社出品" />

注意这里的积分上限是指单日,次日积分会刷新


“并读新闻”采取积分制手段,对用户的不同行为都做出了单次积分的标准和单日上限,如点击应用推送的广告可获得5分,每日最高获10分;分享文章一次1分,每日最高6分。用户每日获得的积分都将会兑换为用户的直接经济收入,打入到用户的账户(连通支付宝)中。具体折算标准依据官方说法是结合当日的广告分成 当日积分数 参与用户数来决定的,刺猬君测试一周左右,发现积分数和收益大约是100:1的兑换率,即100积分可兑换1元入账。


http://mmbiz.qpic.cn/mmbiz/o10t3oIg7QNj4QOf7VSPEtzFOzUCicMdhuIhx1TFNWsavg6JuGN3OGSvEHAWLDrIlD7kYlP2M2c1654bUTogyVA/640?tp=webp&wxfrom=5刺猬公社出品" TITLE="热门话题想做BuzzFeed,并读希望病毒式传播? 刺猬公社出品" />

累计金额大于10元后方可提现至支付宝,不满10元者可兑换其他小礼品


为了带动使用量、加深参与度和增加用户粘性,“并读新闻”引入了“用户分成”的概念。为避免恶意刷分,在积分标准上,其制作团队还加入了许多细节的考量:如阅读文章的积分获取,用户需在一篇文章中停留至10s以上才可视作是阅读行为发生;且每次阅读文章增加的积分数会在达到一定程度后减少,如一开始是每次阅读加0.5分,达到5分后会变成0.3/次,临近极值10分时会变成0.1分/次。


但这种以经济收益带动用户参与的设计在收效上似乎并不理想——至少是从普通用户的角度来看:其他诸如文章分享的行为不好测评,单就评论和点赞来看,“并读新闻”应用推送文章的评论多以无聊的水帖为主,甚至还充斥着“互刷”、“互赞”的刷分党,评论质量极差,难以形成长期持久的优质用户群体。


http://mmbiz.qpic.cn/mmbiz/o10t3oIg7QNj4QOf7VSPEtzFOzUCicMdhMQXB55oyKicswC8WAg7UOKuEC8VGPWL6YuDaKmqdZkS3fNYJgwfWWYg/640?tp=webp&wxfrom=5刺猬公社出品" TITLE="热门话题想做BuzzFeed,并读希望病毒式传播? 刺猬公社出品" />

为了刷分充斥着大量的1字评语,评论水准较低


对于这款应用,核心优势或许就 “分成”功能了。刺猬君做了一周测试,发现每日的积分除去“推荐用户注册”、“兑换、提取”(即用积分兑换礼品或提现)几种动作外,其余部分总计60分基本上可以在10-20分钟内完成,平均每天只有0.6元;但如果成功推荐好友下载注册并输入邀请码(100分/次,单日上限500分),就可每日收入5元。


单从“并读新闻”带来的绝对收益额上看,阅读分成加上礼品兑换店的廉价话费和流量包足以构成对用户群的吸引力,但现实情况并不美好:首先,用户积分手段中最高的推荐注册意味着人际成本的消耗,而对大多数用户而言,为了每天的5元收益就付出这样资源似乎很不具备说服力;其次,“并读新闻”仅就内容而言无疑是南都的一张电子报,分成可以是吸粉手段,但要想留住核心用户,内容的丰富和多样性才是关键。很明显,在这一点上,“并读新闻”距离以网易新闻为代表的新闻客户端还差得远;最后,以“分成”为噱头吸引来的用户很容易破坏评论的质量,混乱的刷分评论易破坏其他正常用户的阅读体验,进而引发核心用户流失。


两者对比:基因相,道路迥异



两款应用产品尽管都是带着传统媒体的基因出生,但成长方向却各有侧重——热门话题朝向聚合 智能推送的方向发展;并读则依然和其他传统媒体的客户端类似,在既有的PGC内容基础上借助各类新媒体技术思路搭建平台扩大影响力。


依据下图可对两款应用做出简单的对比:


对比维度

并读新闻

面向年轻群体的资讯聚合与社交互动类应用

产品

ios /Android

特色功能

广告分成,“并友”

年轻一代,爱好轻度、浅层度阅读

内容特色

时政、社会新闻

板块过少,内容分类单一

生产方式

PGCRSS


对比不难看出,“热门话题”虽然在各方面的功能设计上都存在欠缺,但其发展思维跳出了一般纸媒做新媒体客户端的路子,结合最新技术打造了新媒体阅读类产品,其合作对象三胞集团的O2O战略也让这次项目更具野心;而同样作为传统纸媒的新媒体项目,“并读新闻”的做法倒更像是在既有的纸媒数字化思路的基础上对互联网思维的浅尝辄止,虽然稳妥却还需在技术、推广等外围层面下功夫。


社群化才是发展重点



在刺猬姐看来,对技术条件、用户思维的不同程度应用乃至对“渠道为王”、“内容为王”的核心概念辨析是这两款产品走向不同方向的根本原因。究竟是坚持PGC的专业主义精神还是搭建平台渠道暂且不论,两款产品在社交功能上的着力倒颇值得玩味。


内容信息同质化的问题一直是各大新闻移动客户端的通病,而此次“热门话题”尽管通过自媒体内容整合做出调整,但界面及门户网站的新闻客户端也先后开设了自媒体板块,因此, “热门话题”在这方面需要构成核心优势,还得更努力。但社交功能的强化却是很值得发掘的一块,无论是用户群认同带来的深度参与和用户粘性,还是跟帖评论带来的强大UGC(这点网易已经做了很好的表率),当内容信息已经大同小异,各方讨好用户的手段已经穷尽时,社交功能群的建立就至关重要了——抢占先机建立牢固的用户社群,便意味着更稳定的用户规模,而这类因群体认同而具备粘性的用户,其与产品间的强关系将是其他产品无法轻易夺取的。


群体的塑造依靠产品运营者的互动和引导。跟帖评论的观点碰撞总是最易引发交流的方式,网易的人气也正是来源于此。但这种半匿名(只可查看发帖地及手机,即只透露出部分信息)的交流空间缺乏引导和疏通,只能停留在浅层阶段,难以形成理性、高端的核心讨论群。情感宣泄让用户之间的关系更加脆弱,如何让观点的互动与思想的碰撞成为凝结用户群的力量,是新闻客户端社群化的一个重要任务。



http://mmbiz.qpic.cn/mmbiz/o10t3oIg7QMvbDlZQm9tU1ZibhXW6hhv1Y8kQu6V4gujAaXLMCW9IVkd1WvoCzddqAXNpHKbc3wlILJq8Cdxv3Q/640?tp=webp&wxfrom=5刺猬公社出品" TITLE="热门话题想做BuzzFeed,并读希望病毒式传播? 刺猬公社出品" />

刺猬公社

传媒观察原创平台

只做原创·自由分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