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话界面:与谁共进晚餐? | 幕后

(2015-03-20 10:21:25)
标签:

杂谈

导读

去年11月底,界面发布了第五次的“致用户”,并在其中宣布“12月份开始,将推出 ‘与界面共进晚餐’这一旗舰栏目”。继“饭访”了吴宇森、马蔚华、徐静蕾之后,3月17日,界面又发布了共进晚餐系列的第四篇——《与童话大王郑渊洁共进晚餐》。如果你也关注“与界面共进晚餐”,请看刺猬君对谈界面联合创始人、共进晚餐系列负责人张衍阁。


刺猬公社出品,必属原创,严禁转载。

合作事宜,请联系微信号:yunlugong


by 周珊珊

http://mmbiz.qpic.cn/mmbiz/o10t3oIg7QMnMhwN7R1LFUtv5vgL18icTKQVJ6IB0jX20osJ08eHUphbMcHiblXINDCLaqpCBRoFHkF45dyNOicqw/640?tp=webp&wxfrom=5幕后" TITLE="对话界面:与谁共进晚餐? 幕后" />

12月份开始,界面将推出“与界面共进晚餐”这一旗舰栏目,我们每次会选择一家不错的餐厅,由界面公司CEO何力先生与这些影响力人物共进晚餐,这种形式是中国人所熟悉的交流形式,界面会将双方对话的内容进行报道,晚餐产生的费用则由界面买单。


这些人物可以是中国和全球范围内拥有广泛影响力的创业者和企业家,也可能是时尚、设计、营销等专业领域的顶尖人物,也可能是思想和文化娱乐领域的旗帜性人物。这些人物的意见和想法,左右着他们所在领域甚至整个社会,之所以采用共进晚餐这种形式,是因为我们认为这种方式可以让双方更加放松,可以让访谈不仅仅局限于某一专业层面,而是希望可以有更多的思想的火花迸出,可以尽可能展现这些人物对于更广泛的议题的思考。


——2014.11.27《致用户5:界面自媒体联盟召集令及精品栏目“与界面共进晚餐”强势推出》


C:刺猬公社

Z:张衍阁(界面联合创始人、共进晚餐系列负责人)


C:界面为什么要推出“与界面共进晚餐”栏目?

Z:因为我们认为这种方式可以让双方更加放松,可以让访谈不仅仅局限于某一专业层面,而是可以有更多的思想的火花迸出,可以尽可能展现这些人物对于更广泛的议题的思考,也可以更生动,聊出更多有趣的东西。


在吃饭的时候,一个人更容易呈现他作为正常人和普通人的一面。双方都不会那么拘束,可聊的东西也不受限制。


吃的话,也还好。实际上,我们也不介意对那些餐厅进行呈现,因为大家也会对餐厅和菜式感兴趣。很多人问我们是不是收餐厅的钱,我们可以明确回答,没有收钱,我们会征求对方的意见,喜欢什么口味,或者倾向于什么选择,然后我们再去挑选。


C:说到好的餐厅,这期与郑渊洁共进晚餐的最后写了“人均799”。我看有评论说“太腐败了”。

Z:我们是一家市场化运营的公司,考虑到这个栏目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力,餐费的开销还好。只要我们的股东同意,我们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C:那“与界面共进晚餐”系列有受到《金融时报》“与FT共进午餐”栏目的模式影响么?

Z:借鉴。


C:致用户里面提出这是“旗舰栏目”,怎么定义“旗舰”?什么样的能栏目能被界定为「旗舰」。因为界面原先给人的印象定位集中在财经和商业,现在感觉"遍地开花"。

Z:界面当然不仅仅做财经和商业,界面要做的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最大的新闻分发平台,覆盖各个领域的报道。我们主做中国时政和全球新闻的“天下”版块刚刚宣布独立,摩尔金融也已经独立,接下来娱乐、体育、房地产、汽车、时尚等频道也都会独立。 而共进晚餐所邀请的,是各个领域的最有影响力的人物,对我们来讲,这当然就是旗舰栏目,能够给我们带来最大化的传播度和影响力。


C:何力老师好像每期都会去,但其实与他相关的内容很少呈现在最后的稿件中(只有最近一期郑渊洁访谈中出现较多)。所以何老师只是应“与界面共进晚餐”的主题,为了凸显你们的“旗舰栏目”的影响力才出席的么?

Z:他并不是每期都去,比如徐静蕾那次就没去,因为有时候他会没时间。


当然,稿子当中的信息很多都是他和晚餐对象聊出来的,不过我们觉得没必要在稿子里刻意提高他的存在感,而且他并不写稿。


C:那为什么不直接让记者自己去?


Z:何力老师的个人阅历,对那些有影响力的人物的把握,是年轻的记者难以取代的。因为晚餐是一个相对放松的状态,何力老师在那种状态下更能够放下职业身份,跟晚餐对象有更加平等的交流。记者的话,一旦放下职业身份,很多情况下很难跟采访对象营造一个平等交流的氛围。


C:那每期界面出席的会有几个人啊?何老师、记者一位?另外有摄影、摄像么?

Z:每期我们都会请专业的摄影师,但他们只是去拍照,不会参与晚餐。 在晚餐的过程中,摄影师会抓拍一些状态,不会对聊天的节奏造成影响。


晚餐人数我们也不固定,可能是何力老师和一个记者、主笔或者我们的总监一级的人,也可能是我们的某个合伙人和某个记者、编辑。特殊的情况下,也可能我们只有一个人去。当然只要何力老师时间允许,我们会尽可能让他去。对于晚餐对象来说,这也是一种尊重。


不是晚餐对象要求我们什么人去,是我们自己看时间来排。


C:共进晚餐系列是不是只在北京啊?

Z:当然不只在北京,理论上全球范围内都行,只要我们的人能到。


C:每次共进晚餐邀约是怎么完成呢?界面人的旧识?还是以工作方式向采访对象或者他/她的工作室、经纪人等发出邀约?

Z:跟其他的采访的邀约没什么不同,有的是我们自己主动去找,有的是对方觉得这种形式不错,也认可界面的平台,就主动找上来,但我们会有自己的标准。


C:自己的标准是指什么?在《致用户5》里写到的“有影响力”么?

Z:影响力是一方面,对方想要谈的话题是一方面。如果对方只想就事论事,只想针对自己最近做的某件事来聊,那我们就更倾向于采用传统的访谈的形式来采,而不是晚餐。


C:这就是说,在饭局之前,双方都会预先知道晚餐谈话主题么?

Z:晚餐当然就是想到哪儿就聊到哪儿,漫无边际。所以其实没有谈话主题。我们会提前知会对方,不对话题设限。如果对方要限制在很小的范围,那我们就换别的形式采访。


C:聊天会有话题限制么?

Z:随便聊 ,不适合发表的我们不写就是了,毕竟我们又不是视频直播。


C:那以后共进晚餐系列会考虑用视频形式呈现么?

Z:暂时不考虑。有摄像机架在那儿,对方就不可能有放松的状态。


C:会对共进晚餐系列的稿子有评判么?比如依据点击量?

Z:没有太具体的评判,但一般是当天甚至当周浏览量最高的稿子。


C:我之前看到的有4篇,2014年12月2号发布了吴宇森,12月24日是马蔚华。今年2月14日是徐静蕾,3月17日是郑渊洁。所以其实发布这个系列也没有固定周期,看实际情况是么?

Z: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