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猬公社出品,必属原创,严禁转载。
原标题我的2015新年感受
by
傅剑锋
今天,元旦,看了数家媒体的新年献辞,总觉得还是老调重弹排比泛滥,为什么没有人赞一赞这一年最重要的东西呢?可能是驱动这一年,驱动未来这一年乃至塑造一个新时代的最重要的东西——
那就是正在崭露头角的新技术新资本新制度,它正在带给这个社会与国家无与伦比的活力,带给年轻一代光芒四射的梦想,一个基于新技术与新资本,试图去改造商业与社会的新理想主义时代,正在到来!
你们看到了吗?我是感受到了,就在手机上写一写感想吧。
就在前几天,在腾讯汇的创业沙龙年终聚会上,听90后的创业才俊阴明聊起他的创业故事。他刚从剑桥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创业项目是用大数据解决最佳留学方案,他的项目已被一家大型留学机构收购。
但这几个创业小伙伴并没有被钱冲昏头,而是每人很克制地只拿3000元一月,却每周工作六七十小时,因为真正激励他们的是期权与服务商业的梦想。
那天,90后互联网创业者们围坐一桌,有造火箭的胡振宇,有做易题库的武星宇,有做常德米粉的张天一等等,我与他们碰杯祝福时,说的是祝愿你们这一桌,几年之后市值总和超百亿。
我确实觉得,这样的未来离他们并不远,因为这样的故事太多了。2014年被脸谱190亿美金收购的whatsapp,创业者不就是曾经这样的年轻人吗?
在中国,乃至在全世界,人类社会可能从来没有像如今这个时代,可以让一个年轻人白手起家,只靠一个优质Idea,就可以创业成功,甚至快速聚集亿级十亿百亿级的财富。
例如我曾带过实习的才俊孙宇晨,也是90后,他基于创新金融协议的互联网金融项目锐波公司,才几十人,成立不到一年,如今估值已达几千万美金。他的梦想是,为中国人创新一种全新的、便捷的、基于互联网的金融交易。他也是被腾讯的90后创业家沙龙推荐过的年轻人。
可以说,创业的成本与门槛从来没有这么低过,创业的想象空间从来没有这么大过。
就在浙江,在杭州,也到处涌动着创新的梦想。在杭州一家被浙江大学的校友花姐与她的先生投资的创业工场中,几十个浙江大学的年轻人创业项目在风投孵化中,其中一个项目是结合人工智能、物联网的项目,是用脑波控制汽车驾驶,虽然现在只能用脑波控制玩具汽车,但实现的未来并不一定多远啊。
阿里上市后,“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已经成为年轻人相互调侃、问候与鼓励的流行语,难道这不正是一种时代心声的回响吗?
可以这么说,中国这个有关技术与资本的黄金时代的到临,是与技术进步呈指数级发展的世界潮流相呼应的。
社会创新力的调动与创新成本的降低,首先肇因于大数据与云计算平台的开放,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像微信这种超级连接平台的产生就是一例,把世界以极低成本进行了无处不在的连接,使无时不在的大互动成为现实,使信息成本、创业成本甚至一切成本降到极低。
这个时候,只有人与Idea是贵的。
与此同时,由硅谷资本家们创造的风投机制,蔓延全世界,极大地保护知识产权的价值,刺激一切创新,提升人的价值,使任何拥有知识与Idea的人,哪怕是loser,都可以无后顾之忧的创业。
风投资本的基本逻辑是,尊重人及知识产权,让创业团队拥有主要股权,对可能创造价值与影响未来的创新项目,进行风险对冲式的投资。创业团队一方面因为有了风投资本而无后顾之忧,另一方基于对未来的期许,被资本激发出极大的激情、主动性、创造力与行动力。
虽然这中间也不泛泡沫,甚至2014年被称为风险投资的泡沫年,但近现代以来的技术进步反复证明,适度泡沫可加速新技术发展与普及。
对这一现象,康盛的前创始人之一李明顺(现好贷网CEO),在长夜深谈中的话让我深有触动。
他说,在这一波资本与技术的浪潮中,留给中国最有价值的,既不是硅谷的资本,也不一定是一些具体的产品与技术,而是目前人类史上最好的创新制度与资本模式被中国年轻人与中国社会接受了。这种模式将颠覆陈旧的不够体现人的价值的工商业制度,极大解放人的创造力,从而在使中国的经济、科技,尤其使中国年轻人拥有了无限可能性。
诚哉斯言!
个人或几个人,而不一定是巨无霸的机构,用产品与技术改变世界的梦想正在变成现实,一种新的理想主义,确确实实在年轻世代中发生了。
完
【作者简介】傅剑锋:1978年生,浙江人,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新闻系。曾供职于《南方都市报》、《南方周末》。主要作品有《卧底番禺传销》、《砍手党来自小山村》、《神雕之死》
等。2011年,他离开《南方周末》,任腾讯公司综合资讯部新闻中心副总监,现为腾讯大浙网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