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10月22日,新浪执行副总裁、新浪网总编辑陈彤在微博中透露,因个人原因将辞职,但还会担任新浪顾问。目前,新浪网暂未宣布接任者。刺猬公社整理相关报道,解读陈彤离职事件。
by 卢禹弛 整理
已在新浪干了17年的陈彤多次在不同的场合说过,新浪是他毕生的事业,他一定会在新浪退休。这个愿望随着他昨天在微博中发布的“辞职公告”而宣告破灭。
资深互联网专家谢文表示,陈彤离开新浪对新浪来说应该是巨大的损失,但是对陈彤本人来说,他早就该离开。陈彤的离开也标志着新浪作为一家传统互联网领军公司的时代被彻底画上句号。
陈彤的职业之路
1997年陈彤开始参与“四通利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旗下“利方在线”网站的初期工作,担任利方在线体育沙龙版主,经他手编辑的一篇《大连金州不相信眼泪》让“四通利方”在97年深秋一战成名。
1998年10月,四通利方与北美最大的中文网站“华渊生活资讯”网合并,使四通利方公司由一家单纯的民营软件公司,一跃而为国际互联网领域举足轻重的跨国公司。12月1日,“新浪网”诞生。
1998年法国世界杯,陈彤主持法国 “98足球风暴”网站采用了全新的“24小时滚动更新”流程,当时每日点击数200万次以上,决赛阶段达到300万次以上,而那时中国只有100多万网民,这创造了中文网站的访问记录。
站点开通后,他主要负责总体协调、新闻的收集和选择、站点宣传、与合作媒体的联系,整个世界杯期间,他白天总体协调工作,晚上实时报道,跟踪了全部的64场比赛。当时,他们获得了一笔在当时看来价格不菲的广告赞助---18万元,这是中文网络媒体通过具体报道获得的“第一桶金”,滚动新闻模式自此成了新浪的招牌。
1998年9月至2003年11月,陈彤历任新浪网新闻中心主编、内容总监、中国区执行副总经理、副总裁兼总编辑,期间新浪网新闻中心在“科索沃战争”、“中国加入WTO”、“悉尼奥运会”等重大事件的报道中获得巨大成功。2001年美国“9.11事件”新浪在事发9分钟之后即发出第一条新闻,并持续跟踪报道,还设置“讨论区”、“投票调查”等栏目。这场新闻战役之后,网站新闻首页浏览量次日上升4-5倍,当日推出的调查,短短几天吸引了60万人投票,这确立了新浪网在全球中文网站中的优势。
2003年11月至2007年2月,任公司资深副总裁兼总编辑,全面负责新浪网的运营和内容管理。
2007年2月起担任新浪执行副总裁兼新浪网总编辑。
2008年3月,随着新浪网发展策略进一步由内容转向销售,陈彤陷入“离职传言”,后来本人短信回复记者,辟谣道:“谢谢关心,我没有辞职。”
2009年,新浪微博上线,陈彤在成立之初亲自参与到拉动“大V”、媒体、政府加入注册的行列,功不可没。
2012年底,新浪宣布业务调整,曹国伟任命新浪COO杜红整体负责门户业务,陈彤向后者汇报。这宣告陈彤在销售与内容的较量中落败。
2014年10月22日,陈彤在微博上以公开信的形式宣布将离开新浪,之后会担任新浪的顾问。
陈彤离职去向猜想
10月22日晚,陈彤回应:离职后不会创业,可能继续做高管。但具体去向尚未明晰,刺猬君在此为大家整理了网络上各种分析和传言,仅供参考。
1.可能即将上市的公司
一种说法是,陈彤将加盟奇虎360;也有传言,陈彤或将接受小米科技CEO雷军之邀,出任小米科技市场副总裁,因为随着小米市场的扩大,危机和市场公关需求在加大,需要陈彤这样有资源和人脉的人来主持。
有分析称,对于陈彤来说,加盟这些可能上市的公司,一方面他们不差钱,另一方面可以获得较大的股权,并且,这类公司的潜力依然很大,如果能做出一番成绩,对于陈彤本人的成就感也会是前所未有的。
2.涉足视频领域
据财新网报道“最新的传闻则显示,陈彤出于对视频的兴趣和关注,或将投身这个领域进行创业。”
3.做投资
有人分析,新浪微博于今年4月17日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陈彤应该积累了一定的财富。
4.今日头条等新媒体公司
陈彤离职新浪,客观上也印证了媒体发展的一个趋势,即门户网站正在走向历史,新媒体正在处于上升期。事实上,新浪在新媒体的发展上已经处在落后的位置上,这或许也是陈彤本人离职的原因,而从门户网站走出来,陈彤可能会更倾向于选择新媒体公司,特别是处在创业阶段、且具有较好前景的新媒体公司。
这类新媒体公司发展前景较好,更重要的是,新媒体同样属于媒体行业,陈彤更容易发挥自己的优势,而且也可以得到股权激励和创业成就感。
陈彤接班人猜想(此部分引自微信公号“丁师道”)
猜想一:内部晋升,邓庆旭担任总编辑(可能性60%)
我们知道,新浪网陈彤很牛的地方在于新浪网成立17年以来换了4任CEO,但总编辑却一直没变,没有人可以撼动陈彤总编辑的岗位。此番陈彤主动离职,按照新浪的策略,如果内部挖掘总编辑,要符合以下几个要求:
①在新浪网工作多年(最好超过10年)
②要有基层工作经验(说白了就是从一开始就接受过陈彤理念洗礼的人)
③在重要的频道做过主编的人选(科技、体育、财经、新闻中心等)
④现在的岗位是副总编辑(新浪网2011年晋升的三位副总编是周晓鹏、邓庆旭、陆洋)
按照这四个要求,我们不难推测出,新浪网如果内部选择总编辑的话,应该在周晓鹏、邓庆旭、陆洋三人中选择,而其中的山西人邓庆旭是最佳人选。邓庆旭于2001年4月加入新浪,先后任财经频道编辑、财经频道副主编、科技频道副主编、财经中心副总监,自2007年起任财经中心总监,2011年升级到副总编。
邓庆旭虽然是老新浪人,经历过陈彤模式的入模子学习,但这个人思维活跃能够更得上互联网发展的新脉搏,我本人非常看好并且支持邓庆旭出任新浪网总编辑。
猜想二:外部空降(可能性30%)
新浪网在陈彤走后,也有一定可能通过外部聘用的方式选取新的总编辑,虽然可能性并不大。2013年以来,我们发现一大批传统的知名媒体的主编乃至总编辑人选纷纷出走创业,原因大家都懂的---纸媒将死。与此同时,我们发现很多从纸媒出走的牛逼媒体人都进入了四大门户或者速途网、虎嗅网这种迅速崛起的垂直媒体。
新浪网虽然算一个比较老的网络媒体,也几乎被划入了传统媒体的行列,但好得这两年我们看到了新浪网的转变,新浪网首页进行了大改变,今年又发力新浪新闻客户端。
可以说,现在的新浪仍然对一批优秀的媒体总编具备吸引力,这次陈彤离开后也有可能引进一位媒体大牛加盟,这位媒体大牛人选我心目中符合的就超过5位。鉴于外部空降的可能不大,这里不做阐述。
猜想三:总编辑岗位空缺 (可能性不到10%)
俗话说国不可一日无君,媒体不可一日无总编辑。但新浪网的总编辑地位特殊(同样是总编辑,新浪的总编辑行业影响力远超过网易、腾讯、搜狐三家的总编辑),涉及面太广,说不定还真有一定可能找不到合适的人担任总编辑,从而使这个职位空缺。
当然,空缺的可能性不大,哪怕真找不到总编辑了,曹国伟这个会计也会顶上来担任临时总编辑。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