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采写 王慧冬
刺猬公社=C 韩丹=H
“技术帝”解析航拍
C:你是什么时候到的昆山中荣金属爆炸现场?去现场之前,是否已经决定要航拍?
H:当天下午3时许,我到了爆炸现场,去之前已经决定航拍了。
C:与其他拍摄方式相比,你觉得航拍的优势在哪里?
H:拍摄的视角发生了变化。
C:给我们介绍一下你当时带的装备吧?
H:这次带了两架航拍器。一般而言,我接到拍摄任务时,都会带上两架。如果一架出了故障,另一架可以顶上,至少要保证拍摄任务的完成。
C:航拍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呢?
H:简单地说,航拍器的工作原理就是“航”和“拍”。“航”的方面是一架航模飞机。它依靠包括GPS在内的一整套飞控系统,在空中稳定飞行。理论上,航模飞机能做到定点悬停,但实际过程中会受到风、电磁环境等影响。“拍”则依靠飞机上搭载的相机。
C:“航”和“拍”全由你一个人操控?
H:对,全由我操控。以前是两个人分别操控“航”和“拍”两台遥控器。现在技术改进后一个人就能掌控整架航拍器。
C:如何在“航”的过程中保证“拍”的质量?
H:在飞机飞行的过程中,拍摄视频并不容易。我在技术上做了很多改进,也积累了不少航拍的经验。依托先进的“云台”技术,我可以航拍出3600万像素的静止画面和高清流畅的4K动态画面。
C:视频是航拍器落地后取出,还是实时传输到报社?
H:昆山这次是落地后取出的。不过,我们有技术做到实时直播,即把航拍器上的视频传输到卫星直播车上,然后通过卫星车发送出去。
C:你对航拍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前景怎么看?
H:现在有专门的店铺出售整套航拍设备,航拍的操作也越来越“傻瓜化”。然而,航拍更多在商业领域应用,在新闻报道中应用不多。
C:那问题出在哪里呢?
H:我认为,主要还是成本问题。假如报社花费7、8万块钱购进一架航拍器。然而,航拍器的操作不简单,需要反复练习。操作不当损坏一架航拍器无妨,但损坏第二架时,记者就有压力了。另外,报社花钱购机、培训记者,记者跳槽不干了怎么办?现在一次商业航拍最少能赚1万多,而报社给的一月工资最多1万。

C:你什么时候开始航拍?促使你航拍的原因是什么?
H:大概从2010年开始。2003年,我进入《都市快报》摄影部,那时还很年轻。7、8年后,我也成了“老人”,发现新来的年轻人在拍摄上非常生猛,想法新颖。对于我们这些“老人”来说,杭州甚至浙江就那么点大,该拍的早就拍完了。再把原先的拍一遍,不仅我们自己不愿意,报社也不会用。
黔驴技穷之下,只能寻求创新。起初想过驾驶滑翔伞航拍,但考虑到安全,最终采用航拍器。
C:刚开始航拍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H:4、5年前航拍器还很贵。我就自己学航模知识,一步步组装航拍器。第一架航拍器的组装,不算个人精力,单经费就花了十余万元。第一次正式航拍的是杭州新安江大坝。起飞很顺利,收回的画面也很好。准备下降时,由于经验不足把油门一拉到底,飞机直接掉进了新安江。
更糟糕地是,当时都市快报承办了第四届杭州市民摄影节,“航拍三江两岸”是摄影节的主要展览。飞机掉了,只能打碎牙往肚里咽,再买设备重新组装。
C:你目前有几架航拍器?在航拍方面投入了多少经费?
H:4、5架航拍器。总共投入了40多万元。
C:对于航拍,报社是否有支持,比如经费支持?
H:航拍的经费全由我个人投入,报社没有投入。之前,报社对一张航拍照片支付的费用要比地面拍摄照片高一点。目前,就按照一个记者外出采访拍摄的照片正常打分。
C:你接下来的航拍计划是什么?
H:我成立了一个“快拍一号”航拍工作室。8月6日,都市快报快拍快拍网推出“快拍一号”航拍浙江项目,我们将运用航拍手段,全媒体宣传浙江。各市县、景区、美丽乡村等一切适合航拍的地点都可以找我们来合作。
C:你觉得航拍算是新闻摄影的一种创新吗?
H:摄影最需要的是拍摄想法的创新。尽管这次昆山航拍得到了不少人的肯定,但对于我来说,这只是我众多航拍中普普通通的一次。航拍并无了不起的地方,就是变换了拍摄角度。
去年,我们部门的陈中秋凭《劳动托起中国梦身边的劳动者》获新浪年度潜力摄影师奖。这组照片才好,采用了“影棚式”的拍摄手法纪录劳动者劳动的画面。对于一个成熟的摄影师而言,拍这样照片的技术不难,难的是想法。
(完)
别走开,下面还有彩蛋哟!
韩丹航拍作品欣赏



招聘启事
武汉大学ROST团队招实习生了!团队湖北武汉小组招收实习生参与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分析研究,时间要求至少一个月以上,发放实习补助。有兴趣的请投递简历到1047469889@qq.com,简历名称:实习-姓名-学校.doc;了解相关信息发送邮件或请加QQ:1047469889 沈先生
如果你觉得很赞,别忘了动动小指头分享一下哦!
刺猬公社出品,必属原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如需转载,请私信刺猬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