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还记得《中山大学 张志安:“超人”暑假忙不停》吗?什么!没有看过?在“刺猬公社”微信公众平台回复【新闻学院】或【2】可以查看各大新闻学院院长“暑假去哪儿”专辑哦!
“超人”张志安为新闻学子推荐了一个高大上的读书清单,想要学习的小伙伴有福啦!
推荐一: 《作为方法的中国》
【作者】(日)沟口雄三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内容简介】内容包括考察“中国近代”的视角、关于近代中国像的重新探讨、中国的“封建”与近代、天下与国家、生民与国民、作为方法的中国、津田支那学和今后的中国学、法国支那学、日本汉学和中国哲学、写在“儒教复兴”之际等内容。
【推荐理由】如何研究中国,如何发现中国的问题,本书富有启发。
推荐二:《公众舆论》
【作者】(美)沃尔特·李普曼(Walter Lippman)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内容简介】此书是传播学领域的奠基之作,第一次对公众舆论做了全景式的描述,卓有成效地梳理了舆论研究中一系列难以回避的问题,比如舆论从哪里来,它是怎样形成的?它能造成什么样的结果?谁是公众?公众舆论是什么意思?它是仅仅在公众中传播还是由公众自己形成的?它什么时候才能成为独立的力量?它对成见、兴趣、公意的形成和民主形象等问题做了精辟而深刻的探讨,完成了新闻史上对舆论传播现象的首次全面论述,为后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推荐理由】何谓公共舆论?是过程,还是结果?公众舆论与媒介、民主的关系如何?你可以带着这些问题,了解李普曼的观察和思考。
【作者】(美)迈克尔·舒德森(Michael Schudson)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此书以社会学为背景,将客观性当作一种文化现象加以考察,以此研究新闻专业性和媒介机构。在研究美国现代报业开端时,着重解剖了两种报道模式——“故事模式”与“信息模式”。此书为我们提供了社会学视角的新闻事业变迁史,其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突破了传统的研究,把报业融入社会体系之中,又以新闻专业主义为中心,紧紧抓住与“客观性”相关联的新闻表现手段及其源起、目的,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推荐理由】了解新闻与社会如何互动,把握新闻业圭臬的形成过程,此书必读。
推荐四:《娱乐至死》
【作者】(美)尼尔·波兹曼 (Neil Postman)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此书是对20世纪后半叶美国文化中最重大变化的探究和哀悼:印刷术时代步入没落,而电视时代蒸蒸日上;电视改变了公众话语的内容和意义;政治、宗教、教育和任何其他公共事务领域的内容,都不可避免的被电视的表达方式重新定义。电视的一般表达方式是娱乐。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一切文化内容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而且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推荐理由】别做沙发土豆人,放下遥控器或鼠标,读读本书。
小伙伴们,是不是很正能量呢?利用暑假时间读读这几本书,想必是极好的。如果你读完并且写了读后感,欢迎向ciweigongshe@126.com投稿哦!
(完)
【招聘信息】
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招靠谱实习小伙伴啦!刺猬公社只做原创内容,关注新闻界和新闻教育界的大事和趣事,现面向广州、上海招刺猬君。如果你有丰富的媒体实践经验,在未来的一年比较闲,认同刺猬公社理念,请联系我们。实习有少量补贴。
有意者加刺猬君微信:yunlugong
简历请发送邮件至:ciweigongshe@126.com
如果你觉得很赞,别忘了动动小指头分享一下哦!
刺猬公社出品,必属原创。ID:ciweigongshe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如需转载,请联系微信号:yunlugong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