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世界发展得越来越快,社会却也越来越嘈杂。大事件接二连三的发生,让人不得不感叹世事无常。但从新闻行业的角度出发,该如何看待新闻界本身的大事件,以及新闻媒体在报道大事件时呈现的得失呢?
为了跟大家一起思索,刺猬君决定牺牲周末的休息时间,对过去一周的传媒风云做些简单的梳理和总结,也算是为上周的新闻留篇底稿。
by 刺猬君
7月20日至7月26日。
这一周传媒圈最大的事儿,毫无疑问是“澎湃新闻”正式全面上线。7月22日那天,从一大早起,《东方早报》社长邱兵的发刊词就成了刷屏神器。
这篇名为《我心澎湃如昨》的发刊词引发了截然相反的评价,喜欢的人连读数遍,不喜欢的人满脸鄙夷。做硬新闻的“澎湃”与极具个人情怀的发刊词混搭在一起,有些人说似乎懂了,有些人直接说没弄懂,有些人则不断穿凿附会。一篇发刊词引发了李商隐诗作的效果,“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恐怕也是发刊词史上罕见的奇闻。
看过“邱三篇”的人都知道,邱兵的写作风格极具个人化色彩。他不会写“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头”、“让无力者有力 ,让悲观者前行”这种南方周末体,却会把一个略带哀伤的故事写得如同电影一般。以致于人人都想说点什么,却又不知自己是否真的读懂了。
在刺猬君看来,这正是这篇发刊词的高明之处:在互联网时代,一贯正襟危坐、表情严肃的发刊词,也完全可以是个人化的。在这个什么都可以解构的时代,带有极度个人体验化的东西反而难以被解构,反而能以它的反差性和戏剧性得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在推介“澎湃新闻”上,这篇发刊词的意义毋庸置疑。
这篇发刊词到底在说什么,究竟有没有隐喻与暗指?刺猬君觉得,正如羽泉那首《心似狂潮》所唱的,是邱兵终于找到了一个机会去“回首这场心事飘摇”。
邱兵说,“我只知道,我心澎湃如昨”。昨天是什么时候?昨天就是那个回忆起来像过了无数个世纪的夏夜,那一夜,兄弟失去真爱找他喝酒,但他和女友都没有绝望,而是怀抱理想各奔前程。
然而,“从那个夏夜之后,我们从理想主义来到了消费主义,来到了精致的利己主义,我们迎来了无数的主义,直到我们彻底没有了主意…….之后的24年,却短得像一个杂乱无章的夜晚。”的确,这个时代,已经噪杂到没法触摸到那么动人的故事了。
所以,“我心澎湃如昨”,是邱兵在说“澎湃”的诞生让他又回到了那个充满激情的年代,他内心一直澎湃着那个时代的回音,鲜明且可触摸。
对于“澎湃”,有人看好,有人看衰,有人担忧后面力量支撑的力度,有人怀疑会不会人走政息。然而,在这个混杂的时代,至少传统新闻界承认,需要这么一股清新的涌流四处奔涌,寻找喷薄口。
这一周也是民航史上黑暗的一周,上周马来西亚航空MH17班机在乌克兰遭击落后不久,7月24日,麦道公司MD-83客机在撒哈拉沙漠边缘坠毁,而台湾一架涡轮螺旋桨客机ATR-72于23日在风暴中坠机。
对这些空难的相关报道再次暴露了国内媒体对国际信息采集能力的弱小,从始至终,都是西方国际新闻巨头在发布第一手消息,国内媒体或民众要想第一时间了解事件进展,都得去这些西方媒体巨头的官方网站上“扒”消息。
MH17空难发生后,专注于国际新闻的《环球时报》连续多日在头版关注此次事件。然而,7月21日,该报的一篇有多名记者署名的报道却被前《南方周末》记者方可成扒掉了底裤。
7月21日该报头版报道《西方逼俄罗斯“给个交代”》的记者是“环球时报驻俄罗斯、乌克兰、美国、德国特约记者 巴斯 萧雅文 萧达 青木 陈一 玉鹏 伊文”。但方可成发现,该文1-14段信息全部来自于国外媒体的报道,“整篇报道就是这样依靠从多家外媒报道中摘取的片段整合而成,全部是经过挑选和剪裁的二手、三手消息。”作者直呼这样的报道为“伪现场报道”。
相对“伪现场报道”,上海电视台深度报道组记者“潜伏”福喜历时两月暗访调查,最终曝光出麦当劳、肯德基等快餐品牌的供应商使用过期劣质鸡牛肉加工食品,无疑才是真正值得尊敬的报道。
刺猬公社曾在第一时间连线了暗访记者,这名记者说:“领导对我们深度报道组给予了时间和经费上的支持,我们不是常规节目,所以台里对我们组的新闻操作没有具体期限,为我们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台里看到选题的新闻价值后,会集中采编播力量把事件的新闻价值做到最大。”
这也说明,环境和机制才是好报道产生的根本。
(完)
刺猬君每次推送文章前都会反复预览并校对N遍,但每次“确认发送”时还是会忐忑不安,生怕文章中出现失误,或者排版上出现问题。熬夜容易头昏脑胀犯糊涂,刺猬君偶尔还是会犯一些低级错误。希望大家能够理解并见谅哦!
小伙伴阅读时如果发现文章中有错误,记得随时发消息提醒刺猬君哦!Thanks!
【勘误说明】
1、7月23日推送的《邱兵的理想主义篇章“邱四篇”》,将作者“邱兵”错写为“邱冰”。
2、7月26日推送的《新闻学院院长们暑假去哪儿了》一文中,将范以锦的“广东省老新闻记者协会会长”身份错写为“南方报业老记者协会会长”;将《新闻与传播研究》创刊20周年”错写为“《新闻传播学研究》创刊20周年”;将陈昌凤“支教半个月”错写为“支教一个月”。
如果你觉得很赞,别忘了动动小指头分享一下哦!
刺猬公社出品,必属原创。ID:ciweigongshe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如需转载,请联系微信号:yunlugong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