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村社区:乡村振兴谱新曲只此青绿话佘村
(2023-04-13 09:21:07)从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建设“美丽乡村”,到党的二十大强调建设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一字之变,内涵极丰极深。
“和”,更突出的提升,是乡村文化内核及精神风貌,体现出和谐共生、和而不同、和睦相处;“美”更侧重于建设看得见、摸得着的现代化乡村,做到基本功能完备又保留乡味乡韵。
乡村振兴新理念就是围绕着“和美”展开的,无论是宜居,还是宜业,落脚点都是和美。和美贯穿在乡村建设整个过程中,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确保农村人心向善、稳定安宁。
建设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是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生活的迫切需要,是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的内在要求。
从“美丽”到“和美”,不仅丰富了和谐共生、和而不同、和睦相处的乡村文化内涵,也进一步明确了要培育有良好就业创业环境,要打造保留农味乡韵的宜居乡村。
宜居宜业,“塑形”当先;和美乡村,“铸魂”为要。乡村建设既要见物也要见人,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既要抓物质文明也要抓精神文明,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为此,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应以具备基本现代生活条件为主攻目标,应以为农民而建、让农民幸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突出乡味、体现乡韵为特色所在。
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街道佘村,就是在乡村振兴中磨砺出来的一颗璀璨明珠。这里曾经靠山吃山,卖矿石、开水泥厂,传统粗放的发展方式,虽然带来一时的经济富裕,但终究是竭泽而渔,后来随着采石场因环保政策关停,这里一度落寞为经济薄弱村。
佘村开始美丽乡村建设后,传统村落的魅力逐渐彰显,如今摇身一变,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金陵古风第一村。
而今的佘村,“三山抱两湖”,北宋王希孟笔下的千里江山“只此青绿”焕然于眼前。修复后的古宅、古祠、古塘、古花、古井、古树、古窑……让整个佘村泛着一股古朴韵味,行走在佘村青砖黑瓦的明清古建筑群里,脑海中就会响起婉转优美的曲调“青砖伴瓦漆,白马踏新泥”。推窗见绿,绿水青山看得见了,也得让乡愁留得住。过去靠山吃山是个贬义词,它吃的是山林,吃的是石头,留下的是粉尘覆盖的故土,千疮百孔的故乡。现在靠山吃山可是个褒义词,它依的是青山,傍的是绿水,延续的是只此青绿的山水,此心安处的乡愁与和美。“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殷殷期盼下,佘村将继续绘就“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人的宜居、宜游、宜业”的乡村和美画卷,让“青绿”底色更加出彩,让佘村成为更多人心目中诗意的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