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而温情的白露
(2022-09-07 10:52:32)诗意而温情的白露
白露无疑是一个诗意的节气,就像一位从水之湄走来的古典美人,带着几分明净美好,带着几分优雅飘逸,带着几分浪漫唯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白露是水边伊人,莲步轻摇,款款而来,把恰好的秋色打造得诗意盎然,温情美好。
“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白露是凉与热的分界线,至此暑热才完全消退,被秋凉取代。进入白露之后,天气一天比一天凉,昼夜温差加大。“秋夜长,殊未央,月明白露澄清光。”白露时节,夜凉如水,寒露渐生。秋的凉意是会渗入肌肤的,那种让人微微打个冷战的凉意,会让头脑突然间清醒起来。夜色清寂,露水清凉,秋夜总有几分萧瑟和冷清的味道。徜徉在这样的秋夜里,时不时就会与夜晚的清露来一次亲密接触。白露清清,凉意流淌,秋夜如歌。秋虫的鸣唱依旧是悠扬清越的,仔细算算,它们所剩的日子不多了,此刻它们正在把握有限的时光,尽情地歌唱秋天。秋虫唧唧,露水重重,星光闪闪,云影淡淡,夜晚进入诗意的氛围之中。这时候,人是能够触摸到秋天的温度和情感的。我一向觉得,节气颇有些神秘色彩,会引领着我们深入自然的腹地,去参透关于时光轮回的奥秘。而白露更是智慧通透的,她朝着我们微微一笑,季节的深意,我们便立即心领神会。
晨光熹微,凉风吹拂。草尖上,树叶上,花瓣上,白亮的露珠微微颤动,显得那么晶莹剔透。草木青青翠翠,花朵娇娇艳艳,白露楚楚动人。有了露水的点缀,大自然多了几分灵动和诗意。秋晨微凉,露似珍珠,却比珍珠更莹润,比珍珠更灵气。旭日初升,白露未晞。露珠莹莹,摇摇欲落。风过露坠,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美感,让人心动不已。四季流转,节气轮回,白露如诗。
天凉好个秋,白露时节,秋色正好。秋风飒飒,秋阳艳艳,丰收的气息弥漫开来。秋天的原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饶和富足。高粱高高擎起热烈的火把,谷子垂下金黄的头颅,大豆鼓圆了饱满的豆荚,玉米露出灿烂的笑容,棉花绽放出洁白的云朵;苹果红了,鸭梨黄了,南瓜熟了,枣儿甜了……丰收的前奏已经奏响,成熟的香甜已经飘散,农民的笑脸已经绽开。走在秋天的田野里,深深呼吸,肺腑舒畅。
诗意的白露,同时又是充满温情的。天气转凉,来自故乡的嘱托就被秋风捎来了。家乡的亲人说,别忘了天凉加衣!白露时节刚刚感受到一丝凉意,就有温情和暖意抵达心底。这种凉与暖的反差,让我们倍感幸福。每当有暖意遥遥而来,我们便会觉得自己一直被人爱着,关怀着。岁月温情,人间值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每年的白露时节,母亲都会为我准备菊花茶。我的嗓子不好,因为经常写字视力也受到影响,菊花茶祛燥润喉,生津明目,这些功能母亲记得牢牢的。很多时候,节气也是一种提醒,提醒我们爱与关怀。朋友说,她家乡的梨子熟了,哥哥已经给她发了快递,很快就到了。在异乡能够尝到家乡的味道,该是多么幸福啊!白露微凉,温情荡漾,幸福满满。
诗意而温情的白露,是生命中最美好的日子。
露从今夜白
梁惠娣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下过几场微凉的秋雨,吹过几缕清爽的秋风,白露节气就这样从《诗经》中蹁跹而来。二十四节气中,只有白露节气与美人有关,与爱情有关。芦苇,白露,有个女子,在一方水湄,习习秋风,丝丝凉意,爱而不得的思慕,那样明媚而忧伤。
白露,比其他节气更多了一分诗意。读晚唐诗人雍陶的《秋露》:“白露暧秋色,月明清漏中。痕沾珠箔重,点落玉盘空。竹动时惊鸟,莎寒暗滴虫。满园生永夜,渐欲与霜同。”露水、月光、竹林、小鸟、小草,构成了一幅白露夜景图。
白露节气的图画有很多,但我对“中国节气申遗画作第一人”林帝浣的国画情有独钟。只见那幅名为《白露》的小画上,有一只颜色黄中带黑褐色的老南瓜,一只蟋蟀,停扎在南瓜的一截老藤上。这幅小画,选取了白露时节最常见的物象,简单接地气,动静结合,浓淡相宜,笔法粗中有细,意趣无限,朴素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令人顿觉亲切温暖。
白露至,漫步家乡的田野上,可见,露凝白,秋水老,鸿雁飞来,燕去巢空,群鸟低翔觅食贮藏,槿花萎,草根黄,落叶初飞,木樨渐香,芦花开得密密层层,放眼处,都是一幅迷人的画。
与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父亲,一直铭记着每个节气的农谚,并虔诚地遵照执行。白露这天的早晨,老父亲早早起了床,吃罢早餐,便扛一把锄头到田地里去。他先到稻田边巡视一番,看看晚稻是否低了头,嘴里一边喃喃低语:“白露不低头,割倒喂老牛。”当他看到田里的水稻早已抽穗扬花纷纷低下了头,他放心地笑了。父亲又说:“白露见湿泥,红薯一天长一皮。”他又来到红薯地,翻开薯叶薯藤,这边瞅瞅,那里瞧瞧,当看到一夜的露水打湿了泥土,他又松了一口气。家乡有农谚“白露种葱,寒露种蒜。”父亲扛着锄头来到菜地里,把一畦田地翻松修平,拿出春季备好的葱种,一颗一颗地种下,再浇上一层水,便大功告成。种完葱,父亲又给菜地里的白菜、萝卜、芥蓝等施上一层薄薄的有机肥,再浇透水。菜地里的南瓜长得圆滚滚、金灿灿的。父亲咔嚓嚓地摘了两只大南瓜,抱着回了家。他边走边乐呵呵地说:“白菜萝卜追和浇,冬瓜南瓜摘家来。”
白露时节吃南瓜正当时。傍晚,母亲熬了南瓜小米粥,弄了南瓜土豆炖排骨。我们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着简单美味的南瓜晚餐。黄昏的天边,落山的太阳散发着与南瓜小米粥一样颜色的光芒,映照着我们的脸也变成了明晃晃的南瓜黄。
我做了南瓜饼、南瓜紫薯丸子和芝士南瓜等点心,晚上,我拿出去年白露时节采摘的白露茶,与父母闲坐庭院中,一边吃南瓜点心,一边喝白露茶。有蟋蟀在我们的周围啾啾啾啾地叫得欢,此起彼伏,仿佛在为我们弹唱助兴。古人云:“春茶苦,夏茶涩,要好喝,秋白露。”所谓“秋白露”,就是白露季节所采的秋茶。我想起《红楼梦》里三大名茶之一的“枫露茶”,其实就是白露茶。白露茶甘醇清香,滋味独特,耐泡,三、四泡最佳,汤色鹅黄,余香绵绵,让人回味无穷。白露时节,与家人一起吃白露美食,喝白露茶,任时光悠悠,那样闲适安逸。
露从今夜白,秋风至此凉。微凉清爽的清秋天气,让人心里莫名地向往过一段山居日子。住在山间简陋的小木屋,种花种菜,自给自足。秋风渐起的夜,独酌一杯白露酒,微醉间,拥着美好的憧憬入眠。
所谓“露沾蔬草白,天气转青高。”想必是白露的真实写照。万物呈现唯美的景致。我惊叹秋的想象力、创造力。眼前的秋写实有景,写虚又有意境。如“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壮美;如“青霜红碧树,白露紫黄花”的仙气。一眼望尽,山河被妆扮得光彩照人,眼前的秋层次感强,明艳动人。
白露至,秋光满。“白露消磨暑,丹枫点画秋”。无数文人墨客用笔写下了隽永诗篇。秋或灵动,或萧条,或感伤,或飘逸。杜牧笔下的秋是“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里的唯美。《长歌行》的秋是“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的伤感。白居易的秋是”荷香轻露坠,柳动好风生”的生气。总之白露过后的秋更有一种成熟的韵味,她让农人眼中蕴藏欢喜,让“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辛勤劳作后的果实得以收成。
白露带着秋丰收的喜悦徐徐走来。民谚“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各色的果实随天气变化呼吸减少,白天生长速度加快,晚上降低消耗,逐渐瓜熟蒂落。金桂又飘香,菊花黄,枫叶红,银杏树叶浪漫翻飞,随风舞蹈,又一场秋秀拉开帷幕,依次亮相。我喜欢“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氛围。锦绣的大好河山,“丰”景美如画,农人秋收忙。纯白如雪的棉花,金黄的稻谷、红彤彤的石榴,黄橙橙的柚子,沉甸甸的稻穗,还有金灿灿的玉米、饱满的莲蓬、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这秋着实让我惊艳。
“疑是梨花胜雪花,一从秋兴到人家。”遍山的纯白,还以为下了一场雪,原来是棉花丰收了,枯萎的枝丫,用尽最后一点力量,奉献出温暖的雪白。一阵微风过处,阵阵稻浪此起彼伏,颗颗稻谷金灿灿,挂满了稻穗的枝丫。丰腴的石榴过了白露,籽粒红,汁多,更甜,连片的石榴景蔚为壮观。
白露后,秋真来了,她不仅带着果实、美景,还有我们期盼已久的凉爽。一阵凉风习习,空气里都是瓜果的香味。我想用手机拍几张,怎叹,秋光满到溢出屏,她的美早已没有办法收藏,怎是一张照片能记录完整呢。我就想,干脆我用感恩的心,亲近大自然,感谢大自然的馈赠,静下心来,闭上眼睛,深呼吸迎接盛秋。用深情领略云淡风轻,天高气爽,把她记在心中,岂不妙哉?
寒生露凝
王中平
白露,斗指癸为白露,阴气渐重,凌而为露,故名白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释道:“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白露是热与凉的分水岭,“白露”代表暑热的结束,暑热可能不会一下子退去,但是逐渐没有了闷热感,昼夜温差较大,早晚添了一份秋天的凉意。
民谚有云:“白露秋风夜,雁南飞一行。”天气转凉,各种迁徙鸟开始纷纷南飞。清晨,起床发现屋檐下的燕子已飞走了,留下一个空巢给萧瑟的秋风。不远处的田野里,一群非候鸟在争抢散落在地上的稻谷,它们也在开始贮存过冬的食物了。“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白露季节到,树叶开始飞落,让人有些伤感,有几许惆怅,想起亲人的离别。记得去年的白露节,晚上刚好下了一场雨,是入秋以来,下的时间最长的一场雨,淅淅沥沥,落在青瓦上,汇聚成一股细小的水流,顺屋檐落下,“滴答、滴答”,发出清脆的滴水声,仿佛是离别的亲人在告诉我:白露到了,天气渐渐转凉,早晚记得添衣。
白露也不只是给人带来惆怅和伤感,也会让人在这寒生露凝的环境中更加热爱生活,感受到爱情的美好。“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陶渊明这首《归园田居》诗,是写于秋天,白露节气过后,通过道窄草深、夕露沾衣的具体细节描写,道出了从事农业劳动的艰苦。虽道路狭窄,杂草丛生,晚上的露水沾湿了衣服,但诗人仍然晨起暮归,终日劳作在田野。诗人不辞劳苦,在劳动中感受到田园生活的美好,继续坚持他的归隐生活。“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诗经·秦风·蒹葭》是一首表现男女恋情的诗歌,是古代爱情诗的绝唱,将我们带到充满水乡泽国情调的境界之中。诗中“白露为霜”告诉我们已是深秋了,晨曦才微露,芦苇叶片上还存留着夜间露水凝成的霜花,诗人就早早来到河边,追寻那思慕的人儿,而眼前是茫茫的芦苇丛,冷冷寂寂,未见到心上人,落寞弥满心头。但诗人并没有放弃心中的爱情,“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以白露的霜花融化、蒸发为序,表明了时间的延续,诗人对伊人的不懈追求。
寒生露凝,是离别的愁绪,是努力生活的美好,有爱,有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