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成长中前进

(2023-06-04 20:29:22)

这个六月,我们工作室共读《什么是好的教育》这本书。第一周,我们读第一章《唤起对美好事物的欲求》,当我读到书中介绍的一位小学校长回忆自己学生时代的一个小故事,告诉我们:教育不仅触动了人的心灵,让心灵变得丰富,而且让人变得更好。真正的教育是深入我们的心灵、长久地留存在我们的记忆之中,并且催人向善的事物。是啊!故事中,一位老师的宽容给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也会遵守纪律的,做一个向善的孩子。如果,当时,这位老师不分青红皂白,把这位学生训斥一顿,那么在这位孩子的心理会留下创伤,这样的教育也是简单粗暴的。而且,老师看到的情景与现实也不相符。所以,在我们的教育中,教师的三观,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

  如果让我回忆自己的学生时代,给我影响之大的教师,我想初中时代,我最喜欢的是政治老师,他每次在课堂上都会就本课的知识点,让我们男女生竞赛背诵。为了赢下比赛,我们都是铆足了劲,不想输给男生。这样的课堂40分钟,往往是有效的,是激励人的。后来,我走上工作岗位,也喜欢上了这种教学方式。

 在师范上学时,我最喜欢的是外国文学老师,为什么喜欢他?因为他的教学思路非常清晰,教学环节紧凑。他的课堂上废话很少,都是重点。每节课都有所收获;二是他的课堂是灵活的,每次课堂上讲到某个知识点,他都会与我们分享他去那个国家的经历,这个名人的故事等。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老师去过很多个国家,所以他能说起这个国家的文化底蕴、风土人情、饮食习惯等。这些内容都是我比较喜欢的。学生们听得也很入迷。

  走出校门,我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对自己的要求是:“做受学生欢迎,家长满意的老师。”首先,在教育学生方面,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爱他的。这样当他犯错的时候,老师的批评才会让学生接受,而不是反感。虽然有时候“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是不容易做到。但是,老师的循循善诱,老师对学生的信任。或许通过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动作都能让学生感受到。其次,作为教师,自己的课堂一定是有效的。在钻研教材,积极备课方面,不能含糊。因为课堂40分钟的有效才能让学生学有所获。如果吸引学生认真地听自己的课,就要在课上下功夫,大到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小到各教学环节的过渡语、评价语。教师都应该预设好,做到心中有数。最后,学会与孩子沟通,洞察他的心理,关注他的变化。

  我们班有位特别好动的孩子,上课总是喜欢搞怪。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他是想引起老师的注意。他做一个搞怪的动作,同学们笑他,老师批评他,他的就得逞了,觉得自己引起了老师的注意力。对于她,我很头疼。有一次,自习课上,孩子们都在写作业,就他在那嘴巴不停地说,一会儿拍拍前位同学,一会儿又扭头和后位说说。前后位都不想理他,但是,他孩子努力地寻找着话题。见状,我喊他到我身边来,他很紧张,以为我要批评他,就低头走过来。“你能不能帮我个忙?”我笑眯眯地问他。

  “可以……”他的声音很低,似笑非笑的样子还蛮可爱的。

  “你帮我数一数这一摞作业有多少本,然后把数字写到黑板上,再接着数一说这一摞。”我对他说。

  他点点头,好像明白了我的意思。就这样他说了几分钟,把我的作业本都说清楚了,而且写在黑板上。“老师,我数好了。”他有点成就感地说道。

 “嗯,很好,你帮了老师的忙,那么现在回到座位上能否帮助自己把剩下的作业完成呢?”我语重心长地对他说。

  “嗯,可以”他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回到自己的座位。我观察了一下,后面的20分钟左右,他都在认真地写作业,没有分神了。

   换一个角度看学生,得到的结果也是不同的。在教育路上,需要成长的地方有很多,我们应该积极地阅读教育书籍,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方法。“成长为了帮助成长”只有教师自己成长了,才能帮助到更多的学生成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