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的穴位调理法
慢性胃炎是以胃黏膜的非特异性慢性炎症为主要病理变化的慢性疾病。现代医学认为,其病因与不良的饮食习惯,烟酒过度,口腔、鼻腔和咽部的慢性感染灶的细菌或毒素有关。此外,中枢神经功能失调,自身免疫反应及急性胃炎迁延不愈等,都与慢性胃炎的发病密切相关。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多以上腹部疼痛或上腹部不适及胀闷为主。
慢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痞满等症范畴。中医认为由气滞、脾虚、血瘀、诸邪阻滞于胃或胃络失养所致。中医将慢性胃炎分为脾胃虚寒型、肝火犯胃型、胃阴损伤型。如果面色苍白、纳差、体乏无力、胃部喜按喜暖等多属于脾胃虚寒型;胃痛连及两胁,口苦口干、急躁易怒、大便秘结、舌苔黄厚等多属于肝火犯胃型;口干、舌红、苔薄白、睡眠不安且多梦、便秘等多属于胃阴损伤型。
可以使用艾灸疗法调理慢性胃炎。
中医自古即有“胃部六灸”之法,是指灸治背部的肝俞、脾俞和胃俞三组穴道。每组穴道皆有两个分列于背骨两侧,合起来刚好六个。利用灸六个穴道的方法治疗慢性胃炎,非常有效。平时,你可以留意观察:如果胃不舒服,这些穴道就会出现发酸或发硬的现象。
(1)取中脘、胃俞、脾俞、足三里、梁门穴,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穴位,约距皮肤2-3厘米处施灸,使患者局部有温热而无灼痛感为宜,每处灸5-7分钟,每天1次。
(2)取新鲜姜一块,切成厚约0.3厘米的姜片,用针刺数孔,放在施灸的梁门、中脘、胃俞等穴上,将艾柱放姜片上点燃,患者感觉灼烫时另换一柱,灸5-7壮。
另外,灸最初所说的“胃部六灸”,也是有效的治疗方式。除将艾草直接置于穴道的方法外,还在艾草之间放上大蒜或生姜的方法,及一热就拔除的灼热灸。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