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七中骨干教师带教教师对被带教青年教师的情况分析(2013年)
(2014-12-02 15:50:54)
标签:
佛学莲花周敦颐牡丹学生 |
分类: 帮带工作 |
吉林七中骨干教师带教教师对被带教青年教师的情况分析(2013年)
|
骨干 教师 |
岳海燕 |
性别 |
女 |
年龄 |
37 |
学科 |
语文 |
|
青年 教师 |
王春颖 |
性别 |
女 |
年龄 |
29 |
学科 |
语文 |
|
自 然 情 况 |
2008年毕业于吉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专业知识扎实,文化底蕴厚重,有上进心,责任心强,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有青春的活力和工作的热情。 |
||||||
|
培 训 需 求 |
要进一步加强教学实践的培训和教育教研的培训,以适应现实教育教学的需要,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学新秀。 |
||||||
|
带 教 措 施 |
1.
2.
3.
4. |
||||||
|
预 期 效 果 |
能够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并力争获区级以上奖励.独立承担设计并承办公开课的教学任务。 |
||||||
《爱莲说》教学设计
吉林市第七中学
导语:哲人说你选择了什么你就成了什么,于是有了负重一生的蜗牛,有了逍遥一世的沙鸥。陶渊明选择了不为五斗米折腰,于是守住了心灵的净土,东篱下多了阵阵菊香;李白选择了不畏权贵,于是有了让高力士为其脱靴的逸事,有了明朝散发弄扁舟的自由,北宋哲学家周敦颐选择了怎样的人生态度,他又是何以表心,怎样明志的呢》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周敦颐的《爱莲说》
师:题目是《爱莲说》,什么是说呢?说是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幻)
师:看,这就是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的周敦颐,哪位同学能为大家介绍一下作者呢?(幻)
师,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家预习此文,现在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师:了解了文学常识,老师读文章,同学们注意听准字音,注意句子语气语调
同学们,试想你即是周敦颐转世,此时你身着一袭长衫,漫步于莲花溪畔,一边赏花,一边吟咏自己的心爱之作,在座的同学就是那朵朵的莲花,有含苞的,有待放的,带着这样的情感,找同学到前边读,我们看看哪个小周敦颐读得有味道。(此周敦颐感情充沛
翻译:下面我们对照注释自由译读课文,疏通文意,不懂得词语和语句圈出来彼此交流讨论
分析课文师:周敦颐一生酷爱莲,为了与莲花朝夕相处,他在做南康郡守时曾在官衙一侧挖池种莲,并在池中建赏莲亭,那么莲花究竟有何魅力让作者如此痴迷呢?你从他的文本中找到答案了吗?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焉
师:从刚才两位同学的回答中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爱莲花一方面是因为莲花自身的高洁美丽,但更重要的是因为莲花的身上具有君子的美德(板)所以作者才加倍爱它,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文章第一段描写莲花的语句,概括作者从哪些方面写莲的形象的?(幻)师:请大家齐读“予独爱莲。。。焉”作者赋予莲花哪些美德呢?看,老师手中有七个描写莲形象的句子,请以小组为单位概括莲具有哪些美德?答案写在后面看,这就是我们共同做的花,我们给他取个名字吧!”君子莲”
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并非仅仅为写莲花而描写莲花,而是为了赞美象莲花一样的君子,也就是在莲的形象之中寄寓着作者的人生态度——一定要做一个像莲那样品德高洁的君子,表面写莲,实则写君子,这是作者的人生理想,借莲来表达自已的志愿,这种写法叫做——托物言志、
所托的物是“莲”,所言的志就是“像莲一样做一个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君子
现在我们可以真正了解作者写这段文字的深意了。让我们将这一段大声朗读一遍,注意,要读出对莲花崇敬和赞美的感情来。
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开头却写了菊花和牡丹,这样写有何用意?衬托
1、师:让我们也一睹这两种花的姿容,谁爱菊花?陶渊明,菊有怎样的美丽能让渊明为之动容?菊在林花谢了春红之时,踏百花凋零的山道来到了人间,它出风霜而傲立,洁净无暇而不妖,是它素淡的清容吸引了陶潜了吧,事它不与百花争芳,独守一方净土的志节让渊明动容了吧?这花不正如渊明一样吗?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解绶归隐后饮酒赋诗,安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逸趣,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用菊正面衬托莲花,用陶渊明正面衬托他自己
2、谁爱牡丹?世人 牡丹有何魅力让世人对它情有独钟呢?
牡丹花美艳压群芳,被称为花中之王,有诗云:”绝代只西子,众芳唯牡丹”把牡丹与美女比肩,有诗云“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把牡丹称为国色天香;牡丹花贵,有诗云“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有诗云“牡丹一朵值千金,将谓从来色最深”唐人爱牡丹爱的痴迷,不惜重金来买甚至倾囊而购,这不由得让我们心生疑问,他们爱的是花的本身还是追求富贵的世俗风气,作者写世人甚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态度。(板书)无论是菊还是牡丹,他们都衬托出了莲“虽在尘世,但不同流合污,不慕富贵的态度,从而鄙视趋炎附势,追名逐利的人”。
品完第一段,我们来齐读第二段。三种花代表三种人生态度,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问: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一千多年过去了。今天我们再来读这篇传世名作。一个声音从远古深处传来,问我,问你,也在问他,你欣赏哪种人生态度?为什么?一四人小组为单位联系生活实际谈谈。
如果我们身边的环境不是很好,有时甚至很糟糕,那么我们该怎么面对呢?学陶渊明逃避退让,消极隐居,眼不见心不烦。这显然不是新时代青少年的本色。那么和恶劣环境同流合污,随波主流,沆瀣一气,让周围一片乌烟瘴气,臭气熏天。这样我们生活的环境不是更糟糕了吗?还是学学周敦颐洁身自好,不慕名利,坚守道德底线,正直高洁,庄重质朴,豁达大度吧。无法改变环境,那就改变自我吧。
我们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不要忽略了精神追求。被物欲蒙蔽双眼,精神一片贫瘠,是现代人的悲哀。还是给自己留一块心灵的净土,精神的家园吧。(ppt展示)
主题
那么让我们带着对莲的爱,对敦颐的敬仰。看着遒劲有力的碑文,放声朗读,感受这至真至纯的美吧。
结束语:同学们,这节课犹有竟时,可是我们对爱莲说的解读才刚刚开始,在人生的小径上,让我们也在心中植一颗高洁的种子,让莲花净化我们的心灵,让它在我们的人生路上蔚然成景!
《爱莲说》教学反思
吉林市第七中学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爱莲说》一课时,我从讲解课题、作者入手,然后一句一句领读,一字一字翻译,直到文章中心、写作方法,所有该讲的,一句话也不漏掉,所有该做的课后练习,一道题也不放过。我那时所担心的,考试时千万别因为自己没讲到,而使学生不会做。至于对学生,我那时所关心的,是他们上课记不记笔记,下课复习不复习。有时候考完,自己也纳闷:这道题明明在课堂上已经讲过了,还反复强调,一定得注意。结果还是错得一塌糊涂,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当时更多的是责怪学生,并没有从自身去找原因。后来,我换了一个思路: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自己去发现。用这种方法上完课后我才真正明白了教与学的真谛。
成长感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