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第3版配套题库

(2020-03-15 11:07:48)
标签:

教育

分类: 考研专业课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第3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睿琪学习网提供免费下载试看:http://jiac.100xuexi.com/Ebook/965648.html


 

第一部分 考研真题精选

 一、单项选择题

 二、辨析题

 三、简答题

 四、论述分析题

第二部分 章节题库

 第1章 绪 论

 第2章 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3章 学习理论

 第4章 教学理论

 第5章 学习动机

 第6章 学习策略

 第7章 知识学习

 第8章 规范学习

 第9章 教学设计

 第10章 教学策略

 第11章 问题解决教学

 第12章 创造性培养

 第13章 教师心理

 第14章 心理素质教育与学生心理健康

 第15章 学生心理差异与因材施教

 第16章 教育交往与课堂管理

 第17章 美育心理及其效应

 第18章 教与学的评价

本书是张大均《教育心理学》(第3版)的学习辅导配套题库,包括考研真题精选和章节题库两部分,具体如下:

第一部分为考研真题精选。精选考研真题,按题型排列,每道真题均提供答案和解析。考生可以通过真题部分的练习来熟悉考研真题的特点,并测试自己的水平。

第二部分为章节题库。结合国内多所知名院校的考研真题和考查重点,根据该教材的章目进行编排,精选典型习题并提供详细答案解析,供考生强化练习。

本书提供电子书及打印版,方便对照复习。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学习笔记
https://g.100xuexi.com/images/blank.gif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了解识记】P19

一、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思想方法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思想方法可能因人而异,但科学的教育心理学研究必须遵循辩证观、人性观和系统观。

(一)辩证观

辩证观主张从发展变化、多角度、多层次地看待事物、反对经验论和机械论,提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多元辩证的、科学的认识路线。辩证观是一切科学研究都应遵循的思想方法,教育心理学也不例外。

(二)人性观

教育心理学从诞生之日起就非常重视对人性的探讨,桑代克把教育心理学界定为人性之科学。但教育心理学研究应持什么样的人生观、迄今仍莫衷一是。因此,确立科学的人性观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思想方法论。

(三)系统观

系统观是现代科学的思想方法论的结晶,它的根本观点是认为,宇宙万事万物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个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系统。系统是指结构上与功能上具有相互联系的要素所构成的有机整体。从系统观出发去研究复杂的教育心理问题,就是要从情景中主体心理结构与功能等多方面去认识它。

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二)教育性原则

(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变量

(一)自变量

自变量即刺激变量,是研究者在研究中要操纵、改变,以影响被试行为的那些因素。

1、外部刺激。它是来源于机体之外的刺激,包括物理刺激和社会性刺激,外部刺激是心理学研究中自变量的重要来源

2、被试固有特性。(如年龄、性别、智力)这些特点的被试在研究前已有的不容易改变,将被试的这些特点作为研究中的自变量时,通常按某种标准对被试进行分类以获得自变量的不同水平。

3、被试的暂时特性。它是由研究者操纵的外部刺激引起的,并影响到被试的行为的中介心理变量,如动机、疲劳等

4、环境变量。实验的各种环境也可以成为实验者感兴趣的实验因素而加以操纵。

(二)因变量

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随着自变量的改变而变化,是研究者观测或测量的行为变量。因变量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它应该是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被观测、测量和转化成数据进行处理的。在教育心理学实验中,选取因变量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因变量对自变量的变化最为敏感

2、因变量应可靠,能得出稳定一致的结果,即具有一定的信度

3、因变量要能反映出所需测量的内容,即因变量应具有一定的效度

4、在因变量的选取中,应选择在观测和数据转换中最容易、最节省时间和精力的变量作因变量。

(三)无关变量

无关变量是指研究中除自变量外还可能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而又不是研究者选择的或不易把握而将其排除在研究之外的因素。由于无关变量会影响因变量的变化,从而妨碍研究者对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关系的探讨,因而在研究中应对无关变量加以识别和控制。

四、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具体方法

(一)描述性研究方法

常见的描述性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观察法。观察法是通过直接教育教学过程并记录下个体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或行为变化,从而了解学生的心理的方法。观察法是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最普遍、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2、调查法。调查法是通过多种方式收集调查对象的内部心理、外显行为等资料。调查法的途径有很多,如通过面谈的方式了解被调查者的情况,通过家访了解学生平时在家的情况,通过作品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分析。调查法中使用最广泛的是问卷法。

3、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是对一个人或一组人的问题进行研究的方法,有时也与纵向的追踪研究相结合,系统记载被试某些心理活动的发展状况,某些教学心理问题产生与发展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这种方式比较适合于特例研究,如对超常儿童、特殊才能儿童、学习有困难的儿童及品德不良的儿童等。

(二)实验性研究方法

实验性研究方法是指实验者有意控制某些因素,以引起被试的某些心理现象的方法。

实验法主要有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是在专门的实验室内利用一定的仪器进行心理实验,通过实验获得人的心理现象的某些科学依据。其主要优点在于它的控制比较严格,所获得的数据的可重性高,数据比较可靠,结论能经受考验。但实验室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它把教育情景中的很多心理现象都进行了简化,人为性较为明显,研究结果的实际推广应用价值有限,因而教育心理学研究中,大量采用的则是自然实验法。

自然实验法是指在教育实际中按照研究目的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某种心理活动而进行研究的方法。自然实验法兼具观察法和实验法的长处,既能较好地反映教育实际的情况,又可对变量进行一定的控制,使研究达到一定精神程度。教育心理学自然实验的基本组织形式有三种。

1、单独实验形式。它是指同一组被试先后两次接受不同实验因素的影响,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其它条件的恒定,然后对实验因素产生的结果进行观察和比较。

2、等组实验形式。根据实验条件,将被试随机分成条件相同的组作为实验对象进行研究。等组实验的要点在于保证各实验组的同质。

循环组实验形式。它是单组和等组相结合的一种形式,各实验因素在各组中轮流施行。由于采用循环的形式,各组条件可不必完全相同,同一时间内各组分别接受不同实验因素的影响,比较实验结果后,再进行下一轮的循环实验,结果比较,这种形式兼具前两种形式的优点,但组织运用的难度较大,实验较为复杂。
试读(部分内容)
https://g.100xuexi.com/images/blank.gif

第一部分 考研真题精选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的感知、思维、记忆、想象等方面发展存在着不同的关键期,这表明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  )。[统考2019年研]

A.差异性

B.阶段性

C.顺序性

D.不平衡性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关键期是指对特定技能或行为模式的发展最敏感的时期或者做准备的时期。不同时期的关键期体现了人发展的不平衡性,即人的身心发展并不总是匀速直线前进的,不同系统的发展速度、起始时间、达到的成熟水平是不同的;同一机能系统在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如个体的身高、体重有两个发展高峰,第一个高峰出现在出生的第一年;第二个高峰出现在青春期。

2小组合作学习不同于能力分组教学,它推崇不同背景、能力及倾向的学生共同学习。为其提供有力支持的理论是(  )。[统考2019年研]

A.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B.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C.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D.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是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社会建构主义关注学习和知识建构背后的社会文化机制,认为知识不仅是在个体与物理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建构的,常常也需要通过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动来建构。

3根据问题的构成要素特点,“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属于(  )。[统考2019年研]

A.结构不良问题

B.结构良好问题

C.一般性问题

D.认知性问题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按照问题的组织程度,问题可以分为结构良好的问题和结构不良的问题。结构良好的问题具有明确的目标、条件和解答的问题。结构不良的问题则没有明确的目标、条件和解答的问题。“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属于结构不良问题。

4谢老师在班会上问学生:有个同学在上课时对老师说了不敬的话,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学生们自由发言,说出了各种可能的师生互动方案。谢老师把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表演其中一种方案,全班学生边看边评议各组演的像不像。谢老师这一做法属于(  )。[统考2019年研]

A.认知发展模式

B.体谅模式

C.价值澄清模式

D.社会学习模式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体谅模式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欧美流行的一种德育模式,其代表人物是英国学者麦克菲尔。这是一种从情感入手的德育模式,从实证研究出发,建立起关心他人,发展利他主义观念。体谅模式的实施方式包括教师指导学生围绕大家提出的行动方针进行讨论或角色扮演。

5在学习某一技能几次都失败后,最容易放弃这一学习任务的是(  )。[统考2019年研]

A.具有掌握目标取向的学生

B.具有表现目标取向的学生

C.具有趋于成功目标取向的学生

D.具有逃避失败目标取向的学生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具有掌握目标取向的学生持能力增长观,关注自己是否能掌握任务,而不是和他人做比较。具有表现目标取向的学生持能力实体观,关注能否向其他人证明自己的能力,看重他人对自身的评价。具有趋于成功目标取向的学生关注如何获得成功。具有逃避失败目标取向的学生关注如何避免失败,因此,在屡次失败的情况下,持这种取向的学生最容易放弃学习任务。

6教育工作需要循序渐进,主要依据的是儿童身心发展的(  )。[统考2018年研]

A.差异性和阶段性

B.差异性和顺序性

C.不均衡性和差异性

D.阶段性和顺序性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特点有:阶段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指出,儿童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身心特点,教育要遵照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身心特点,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调整。顺序性。儿童的发展总体来讲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的,教育应该遵循儿童发展的自然规律,不能“凌节而施”。不平衡性。不同儿童的发展在总体上具有一致性又有各自的特殊性,同一儿童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也有不同的特点。个体差异性。每个儿童都有各自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各自的优缺点,因此教育者必须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综上,循序渐进是依据顺序性和阶段性,这二者都说明教育发展有其内在的顺序,教育工作不可以逾越这个顺序,因此答案选D。

7近代以来,我们坚持班级授课制的同时,还有其他有优越性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有(  )。[统考2018年研]

A.分层教学、个别教学、小队教学

B.个别教学、小队教学、小组教学

C.分层教学、个别教学、小组教学

D.小队教学、分层教学、小组教学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分层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个别教学是指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发展学生个性的教学。它要求教师从学生的个别差异出发,对教学所涉及的各种因素、各个环节进行重新组织和调整。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下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目的。小队教学又称协作教学,是指由教师、实习教师和教学辅助人员组成教学小队集体研究并编订教学工作计划,分工合作完成教学任务和评价教学效果的组织形式。在近代以来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中,分层、个别、小组是常见的具有优越性的教学组织形式,并不包括小队教学,因此答案选C。

 

本资料由睿琪学习网倾力打造,专注于考研和考证辅导!

睿琪学习网:http://jiac.100xuexi.com/

联系电话:15983002071张老师

相关推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