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练习指导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第3课
(2016-12-14 12:13:26)
标签:
教育 |
分类: 原创书法资料 |
单元 |
第一单元 |
单元课时 |
4 |
|||
课题 |
第3课 |
总课时 |
1 |
主备人 |
许伟云 |
|
背景分析 |
悬针竖是八种基本笔画之一,学生初学用毛笔,需要加强坐姿和写姿以及悬针竖的书写要领。 |
|||||
学习目标 |
1、在观察、比较、临摩的基础上,初步掌握悬针竖的书写要领。
|
|||||
评价设计 |
同桌互评、全班点评。 |
|||||
学与教活动设计 |
一、课前三分钟 今天老师给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事,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故事资料:王羲之曾在浙江绍兴兰亭池畔“临池学书”,日复一日,废寝忘食地苦学各家书法之长,为节省时间,身边的池水竟成了他顺手涮笔的方便之处,日久天长,一池清品被染得墨黑墨黑,便留下了个心无旁骛、专心从学的感人故事。 若干年后,王羲之最小的儿子王献之随其练字,几载之后,书法居然可观。王献之年小志大,决心要赶上父亲的名望,便有些急于求成。一日,他趁父亲表扬他的机会,向父亲讨求练字的秘诀,王羲之听罢微微一笑,招招手把献之领到庭院中,指着院中18口大水缸说:“练字的秘诀就在这18口缸的水里,从明天起,你就用这缸里的水磨墨,直到18口缸中的水全用完了秘诀也就知道了。”王献之非常聪明,知道父亲话里的深刻涵意,就毫不贪懒、日以继夜地舀水研墨,越发苦练起来,终于练得一手好字,直到后来的成就竟与父亲齐名,在书法史上并称“二王”。
(设计意图:渗透勤学苦练,持之以恒的教育,同时激发学生学书法的兴趣。) 二、姿势指导 要想写好字,首先就要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请孩子边说儿歌边调整姿势。老师巡视检查。 (设计意图: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三、揭示课题 我们的汉字是由笔画组成的,笔画是构成汉字的最小结构单位。要想写好汉字,首先要写好最基本的笔画。今天我们接着学习基本笔画,另外一种竖叫悬针竖。(板书课题悬针竖)。 四、探讨研究,掌握要领 1、 “悬针竖”的认识。 书写直、书写方向从上到下、笔画下端尖,如针之倒悬,故名悬针竖。 竖能起到稳定重心的作用。我们书写竖时要注意起笔、运笔、收笔,还要加重加实,不可太软。 2、请同学们观察,写横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笔顺是从上到下。有的地方顿了一下笔。 其实无论哪种笔画,书写时都要有起笔、行笔和收笔,不能平拖或平划,要有轻重变化。 3、边示范写边讲解书写要领。 笔尖斜切起笔重,中锋向下行,提笔渐变细,收笔成尖要有力。(收笔在竖中线上) (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运笔方法。) 4、生练习写。师手把手辅导。 5、选取学生的习作师生共同点评。展示学生写得好的给予评价。说说好在哪里,什么地方需要改正。 五、展示评价 谁愿上台展示一下你的写字成果? 生上台展示自己写的字. 你们觉得他的哪个字写得好,夸夸他,哪个字写不好,帮帮他。 指生评价。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六、看看想想。 出示例字。千字中的竖是主笔是这个字的最后一笔,字形昂首挺胸有朝气, 七、小结: 这节课大家的表现很好,但写字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写好的,希望同学们在平时时刻注意认真书写,做到提笔就练字,所以老师送大家八个字“勤学苦练、持之以恒”,说不定你们当中就有未来的书法家。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七、谈收获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
|
||||
备注 |
教学反思: 1、对于教学过程中的过渡语、评价语没有精心设计。过渡语要过渡得自然又不能太繁复,联系教学的顺序,巧妙地过渡;评价语要做到及时准确而简洁明了,要在评价中告诉其他小朋友哪里还不够好,哪些地方是值得大家学习的,要有明确的学习指向性,并且也要以多表扬为主,要有很强的激励性,促进学生上课思想的集中以及上课举手发言的积极性。 2、今后加强自身的教学能力,懂得随机应变,及时应对没有预计到的情况。这就需要课上做好充分的预设工作及学情分析,教学设计要关心到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一旦遇到意外的情况也要沉着冷静,千万不能乱了手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