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为“不含果汁的果汁饮料”开了一路绿灯?

(2016-04-19 08:23:56)

 

 

谁为“不含果汁的果汁饮料”开了一路绿灯?



    近日,新京报记者分别购买了5种果汁饮料,其中3种系商家口中的鲜榨果汁,2种为超市销售的标称“100%果汁”的瓶装果汁,将其送至北京一家食品安全检测消费者体验中心检测。结果显示,5种果汁样品中,只有3种样品含有果汁(其中一种仅含少量),另外2种不含果汁。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很多所谓的果汁是使复合添加剂勾兑而成的,大部分是糖、香精、色素、增稠剂等成分。

4月17日《新京报》)

果汁饮料分为两种。一种是饮料小店里销售的鲜榨果汁,一种是各大超市里上架的瓶装果汁。对于鲜榨果汁来说,其少了很多监管环节,出现了“没有果汁”的情况,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鲜榨果汁都是现榨现卖,很难发现问题。笔者想说说的就是瓶装果汁。

当瓶装果汁也是“没有果汁的果汁饮料”的时候,则是打了监管部门的脸的。而且这一巴掌打得还蛮重。瓶装果汁的上市需要很多环节,才能最终进入市场。在研发之后,需要监管部门审批,拿到食品生产许可证之后才能生产。生产之后,还需要各个环节检验检疫,全部合格了才能在包装上张贴各种各样的合格标志。问题是,连果汁都没有的果汁饮料是如何被贴上合格标签的?

眼下的食品企业的生产,基本上是这样的环节:企业自己生产,然后由自己的安全检测人员进行检测,检测之后就可以贴上“产品合格”的标签了。这样的监管模式就是自己监管自己。自己监管自己的时候,果汁饮料里没有果汁也就不稀奇了。如果这种张贴“合格标志”的方式方法不能得到彻底改变,则“没有果汁的果汁饮料”就会继续下去。他们自己原本就没有打算添加果汁,或者是为了获取更多利益,只是添加了少量的果汁,他们自己的检验人员能说产品不合格吗?在企业里,张贴“合格标志”成了一道摆设的道具。

企业存在问题,监管部门无疑也是难辞其咎的。对于果汁饮料这样的食品,监管部门虽然不能做到瓶瓶检验,可是还是有抽查的办法的。那么,既然是抽查,为何每次抽查的都是“有果汁的果汁饮料”?为何从来就没有抽查到“不含果汁的果汁饮料”?这让笔者想到了20多年前,全国流行的一种“甲鱼饮品”,所谓的“甲鱼饮品”,只是在大缸里养殖了甲鱼,用养殖甲鱼的水生产这种饮料。难道这种行为监管部门就真的不知道?

“不含果汁的果汁饮料”究竟是什么做的?业内人士给我们揭开了谜底,大部分是糖、香精、色素、增稠剂等成分,业内人士知道的问题,监管部门未必不知道,只不过他们降低了监管的标准而已,只要产品是安全的,他们就放行了,岂不知这也是欺骗消费者的一种形式。说好的果汁饮料,我们老百姓喝的还是果汁吗?喝的其实是大量的添加剂。

“不含果汁的果汁饮料”为何能一路绿灯,走到超市的货架上?监管部门不能置身事外,也需要追责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