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价能升、能稳,但不能降。”对于市场上“降房价”的呼声,北京一家开发商负责人2月24日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道出了“开发商想降房价但自己说了不算数”的窘境:“房价是不会主动降的,各利益相关方都不允许这么干。”该负责人坦言,即便开发商想降房价也会遭到地方政府反对。
(2月28日《华夏时报》)
这位开发商说了句大实话。虽然开发商也不想降价,但是必须面对现实,那就是开发出的房产成为了空城和鬼城,那就是盖出来的房子成为了落满尘土的库存。开发商盖房子是为了赚钱的,能多赚绝对不想少赚。对于这一点,我们是能够理解的,做生意谁不想多赚点?
可是,开发商是精明的,他们懂得市场经济的道理,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是愿意“用价换量”的。因为房子不是盖多了,而是价格太高百姓无法承受了才出现了滞销。只要价格合适,去库存其实不成问题。
问题是,开发商愿意降低价格,地方政府却死活不同意。地方政府虽然没有发布文件禁止,没有召开会议禁止,但是给与开发商的压力不需要用语言和文件表达。稍微在证件办理上,在土地获取上施加一点压力,开发商就不得不臣服。
最近这几天房产价格似乎要出现“龙抬头”。一些媒体都报道了排队买房、价格攀升的新闻。不过,看看刊登此类新闻的媒体,你就会发现一个问题,报道此类新闻的多是《某某日报》,或者是报纸的“房产版”。不是我们天生多疑,当此类消息都是从此类媒体出来的时候,我们不得不从“政府反对降价”的角度去瞭望了。或许这些所谓的新闻只是在和市民打心理战而已。
说到这里,我想说说一则新闻。2月27日出版的《南京日报》重磅推出了一则新闻《南京政府出台新规:严惩开发商“捂房惜售”》。表面上看,政府是为了百姓好,要严惩“捂房惜售”的开发商。而实际上真的是这样的吗?据了解,目前南京截止1月末,商品住宅库存682.8万平方米。而南京市又有了新的计划,准备在2016年提供商品房用地500公顷。《南京日报》的惩罚“捂房惜售”的新闻,更是想向百姓传递一个讯号:快点买房子吧,房子马上又要火了,开发商都开始“惜售”了。南京的“严惩捂房惜售”巧遇了北京的“政府反对降价”,其实是有着某种联系的。谁敢说南京的政策不是为房产销售“应运而生”的?
关键的问题是,我们该如何让地方政府放弃对“房产财政”的依赖?地方政府离不开房地产,无非是因为房地产业对财政的贡献很大,政府需要这笔钱。但是,这种完全依靠“房产财政”的做法也是危险的。这就需要引导地方政府理智的面对房产经济。一方面要引导地方政府科学发展,多发展一些可持续性的项目。一方面要降低“房产财政”在考核中的占比,对于地方政府考评,要抛却“卖地收入”进行,或者降低考核的比例。卖地收入毕竟不是正常的、良性的经济。
地方政府反对房产降价,该有办法管管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