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没脸回家的人”在异乡春节里抹眼泪


已经61岁的贾德顶从四川南部县老家,远赴1200公里之外的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县,希望在有生之年通过打工帮儿子减轻家庭负担。从2014年4月至去年8月工地停工,他只拿到3200余元工资。为了拿到近5万元被拖欠的工钱,他在-20℃的工地上留守。一日三次,每次四颗血塞通片支撑着他坚持讨薪。他说:“连给孙子包个红包的钱都没有,没脸回家”。
(2月4日《澎湃新闻网》)
没脸回家,这样的回答让我们为之落泪。的确,辛辛苦苦打工,就拿到了3200元钱,平均到每个月里才100多块钱。这种滋味,也只有这位61岁的老人能够体味了。拿不到自己的血汗钱的老人准备春节不回家了,就呆在工地上等待,希望有关部门能帮助他讨回薪酬。可是,眼看着春节就来了,这总不是个事情吧。亲人在家里焦急的等待着,而“打工爷爷”却因为连个红包都给不起孙子没脸回家了。
当然,当地有关部门正在积极的协调处理这起事件。不过,眼看马上就到春节了,看来一时半会这笔钱是拿不到了。这是因为,拿不到工资的并非这一位老汉,很多人的工资也是拿不到的。不同的是,有人已经泪眼汪汪的回家了。只有少部分人坚持拿钱回家,不然就“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我们为监管部门的积极协调点赞,毕竟讨薪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这需要一个过程。可是,面对这些没脸回家的人,监管部门难道也只能慢慢等待?
澎湃新闻网的记者进行了一个关于“打工爷爷被欠薪”的专题调查,他们调查的对象是55岁以上的打工群体,他们发现这个群体更容易成为侵权的对象。因为这些人大多来自偏远的农村,大多因为知识匮乏,法律意识淡薄,没有签订各种用工合同。这成为了一个欠薪的灰色地带。而这个年龄层的打工者,往往又是倔强的。他们心里有着自己固守的底线,他们认为打工就要给钱,就要带着资金回家过大年,所以会因为没脸回家的感受而更加固执。在这种情况之下,笔者以为当地政府有责任,有义务,让这批没脸回家的人先回家再说。
既然,一些建筑企业是在地方施工的,那么地方应该首先解决这些没脸回家人的困难。对于“有钱故意拖欠”的企业,要加大打击力度,让他们必须确保支付工资,让这些不容易的外地人回家过年。而对于“确实无钱支付工资”的企业,政府应该从其他渠道筹集资金,先解决这些人回家的费用,以及必须的过节资金,让他们先回家团圆,当到了春节之后再慢慢解决问题。或者政府可以垫付欠薪,事后通过法律渠道向企业追偿。毕竟,春节对于我们来说有着非同凡响的意义,不能让这些人在春节万家团圆的时刻,还孤独的在异地他乡抹着忧伤的眼泪。
让“没脸回家的人”先回家过年再说,地方政府应该看看还有多少人没脸回家,垫付资金让他们先回家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