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元鹏:列车“报错站”服务岂能“搭错车”?

“当天夜里12点多,列车员告诉我们新县站到了,我们下车后才发现不是新县站,而是泼河站。夜里特别冷,我们七八十人滞留了2个多小时才离开,真是太让人生气了。”1月24日,家住河南信阳新县的刘某告诉记者,其乘坐1月23日零时19分的K1453前往新县,零时54分,列车报站称新县站到了,乘客下车时却发现列车停靠站不是新县站而是泼河站。
(1月25日《大河报》)
满怀着回家的的喜悦,这七八十个人都陶醉在久违的“家乡就在不远处”的温暖里。没有想到的是,他们按照报站信息下了车之后,竟然发现错了地方,并不是他们要到达的地方。“报错站”在很多人看来,这不是多大的事情,只是无心之举而已。可是,恰恰是这种无心之举让乘客有了“搭错车”的后悔感。假如乘坐的不是这列班车,还能有如此尴尬吗?
“报错站”虽然不是多大的错误,也不会造成多大的伤害。问题是,这样的错误该不该出现?
这是一个老旧的线路,并非是新开发的线路。如果说,线路是新设置的,或许也会出现错误。在一条陈旧线路上出现了“报错站”的错误,是不能原谅的。需要追问的是,这种情况是如何出现的?按照列车报站的规则,报站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录制好的报站系统,一种是人工报站。但是,无论是哪一种方式,都不至于出现这样的情况。如果是录制好的报站系统,那是电脑设计好的程序,只要确保系统不出现故障,就不会出现问题。而对于人工报站来说,话务员手头是有车站线路顺序的,只要按部就班的依据这个线路报站也就不会出现问题。
“报错站”的出现,反映出的是铁路系统服务的问题。当心里缺少了对工作的敬畏感的时候,错误也就在所难免了,这样的小儿科的错误的出现,需要铁路部门反思。往往就是这样,越是在熟悉的业务里,越是容易出现错误。没有了安全重如泰山的时刻准备着,就会是安全的隐患。“报错站”是小事,问题是不会是每一次不经心造成的都只是小错误。小错误背后就是大问题。
值得关注的还要“报错站”后的沉默不语。虽然说,铁路部门也纠正了自己的错误,专门安排人员租赁出租车将这些“下错车”的旅客送到了目的地,可是对于“报错站”的原因自始至终都没有给出一个清楚的说法。这样的处理方式也正体现出了铁路部门“铁老大”的“本色风采”。
我们需要追问的是,如此这样的处理,“铁老大”的真诚何在?笔者以为,对于“报错站”的原因,旅客应该有知情权,只有将原因告诉旅客才能得到旅客的谅解。而纠错也不能止于把旅客送到目的地,而是应该有必要的赔偿机制。旅客因为自身原因不能登车车票还需要作废,铁路部门的错误就能啥事没有?
列车“报错站”其实是服务的“搭错车”。列车“报错站”不能简单的将错就错,还要找出错误的原因,最大诚意的争取公众的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