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三年级前语文到底学什么

(2019-12-05 01:38:28)

语文学习到底学什么内容

到底学什么方法 目标和方法

文科学习的内容:字词语句段篇

生字:一个一个不认识的生字

词语:两三个字组成的词

短语:两三个词加助词组成的短语

助词指“的 地 得 ” 明亮的月亮

句子:若干个短句按照约定的语法结构组成的句子,可长可短,一个 字也可以组成一个句子,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例如:“啊!”

段落 篇章

整个文科学习的方法:“听说读写”

一、 认字敏感期

不管时间地点经常对不认识的字发问

二、 为什么敏感期

十万个为什么 一定要不厌其烦地回应孩子 如果拒绝回答会破坏孩

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知识不感兴趣,对学习是毁灭性的打击

三、 小朋友会问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亲子阅读中主动问词语的理解的意识

学前重要的学习方法:阅读

人肉读→泛读→自主阅读→阅读以后的简单交流方法

1.人肉读:

    对方法规则和习惯做一个建立在阅读中对读到的好的字词句的时候可以要求小朋友跟着读一遍,家长读一遍,小朋友读一遍,从一开始就养成对好句好词你读一遍他读一遍的好的习惯,通过对文字的朗读初步建立对文字读的习惯。

2. 伴读

    随着小朋友识字量上升,家长读孩子读,家长示范孩子听,孩子读家 长听,互相模仿,孩子跟读,角色扮演。

3.自主阅读

精读和泛读

   识字量在 500 左右,自己阅读日常的读物完全没问题。点读应试的部分一定要精读的知识性的科技类奥秘类等泛读

精读的方法:

     反复读,没有技术含量,不管理解不理解,反正对文字内容全部都记住了,对课内知识反复读;一边读一边把里面的字词内容完全搞懂,特别是里面的词语,都要理 解,一句话也懂了,就完全明白了字面上的内容,进一步了解更深的含义,作者输出这段文字想要告诉我们什么意思,字里字外的意思都搞懂,对接之后的小学阅读理解。

泛读

    优点可以尽快把量搞上去眼睛快速的扫过去;跳着读;只能对故事情节做大概的了解。一页上非常迅速的扫过去;非常粗地非常马虎的读,自己脑子里对文字所说没什么完整的印象。看了几乎白看。很多小朋友看了很多书几乎没什么用处大部分都是用了第 2 和第 3 种方法,特别是我们课内需要应试的东西。

4.阅读后的交流

不管精读还是泛读读后都需要交流,否则读了书几乎没什么用。

套路:(1)故事里有谁,发生了什么,即谁在干什么;

2)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事件,什么地点,起因,过程,结

果如何。

如果是精读的话可以更深一些,作者都写了些什么,主要写了什么,

次要写了什么,主要内容的叙述中到底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字外意思。

(可以自问自答)

 

入学后新一年级为时间节点

    公办小学学习节奏慢,内容太少,知识难度太低,学校里强调仔细,认真,出错率低,学会思考的方法,为升入三四五年级后做事认真打好基础。家长不理解,课下大量补充课外知识,后果有两种,好的小朋友没有什么影响,基础不牢的小朋友到了中高年级会出现低级错误特别多,做事情毛糙不规范不认真投入非常浮躁的状态,这些都是在低年级的时候没有配合学校做好小朋友仔细规范和认真对待所有作业的态度。一二三年级字词句怎么对待习惯问题是小学阶段最最重要的问题,因为整个小学阶段知识和难度在长达二十几年的求学生涯中不值得一提。小学阶段成绩差,不在于能力问题,所有的成绩差在于习惯问题。影响习惯最重要的几大因素就是拖拉和粗心,还有态度和执行力。十岁之后想要改变坏习惯不再恶化就不错了,改变是没有可能了。

     一年级以生字和词语为主的学习,生字和词语是整个小学一年级阶段最最重要的学习内容。语文学习最后拼的就是词汇量,到了高年级作文和阅读理解就是最关键的输出形式,脑子里有一个意思想要写出来但是没有相对应的词语来描述没有句子来表述想表达的意思就 是词汇量太少的问题。同样是一个意思开心,脑子里还有愉快,欣喜,高兴愉悦,兴高采烈,欣喜若狂,眉开眼笑等,放在作文里要多积累。幼儿园阶段家长读孩子听,被孩子记住的概率比较好,你读一句她读一句,你读一个好词她读一个好词,这样绝对比你读她听她能记住好词的概率要大得多,所以要建议从小开始培养你读她读轮流来,这样口头积累多了,到了小学阶段要做输出了,会把以前听过的词语和他现在的正在学的词汇对应起来,这样他记忆词语的概率会提升。

无效积累和有效积累

    认识 3000 个字不如 300 个字真正理解,能够灵活正确有效的组 合和使用,我们最后要看的是你嘴巴说出口头和别人交流的时候你有多少好词好句可以用的出来,最后在做作业和写作文中有多少像模像样的好词可以正确适当的组合在语句里面输出出来,你认识再多的字只是数据,你最后多少能够合理正确有效的运用才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结果。书到用时方恨少。把无效积累变成有效积累。建议从幼儿园开始,你读一遍她读一遍,你解释给她听这是什么意思,到了小学阶段更要如此。

具体的方法可以如下操作

    每天学一篇新的课文或者三天学两篇新的课文,随之而来的是 10 个左右的生字和词语的训练,每天学 的课文里重点选 2 个字,组 2-3 个词语。词语的意思(查字典,百度等各种方法)解释给孩子听→你问孩子听懂了吗,要求孩子解释给你听,小朋友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组织套通俗易懂的话反过来告诉给你→结合某一个词语,比如看龟兔赛跑的故事中“坚持不懈”关键字“懈”的意思,懈的意思就是放松,坚持到底一直不放松就获得最后的胜利。小朋友反过来给你解释一遍。接下来做第三步,刚才这个故事中谁坚持不懈了,什么事情是不放松了,结合原文再做一遍解释,进一步帮助他进行理解。家长结合文章内容深度进行解释一遍。不要满足进行第四步,原样的让他复述一遍, 让他用自己的话组织一段语句,少则两三句多则四五句重新重复一遍。你解释给他,他解释给你,结合故事内容你再解释给他听,结合 故事内容他再复述给你听,这四步全部做好了小朋友真的懂得了这个 词语的意思,但是不要结束还有最后一步,孩子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坚 持不懈的事情。从学习理解词语到最后的运用这一步是要跨越过去的, 家长来帮助孩子。最后的目的是应用!!有效输出!这一轮走下来才叫有效积累!

    每天花 5-10 钟的时间,认真帮孩子解释一个课内词语,一年下来积累下来 200-300 个好词,出口成章下笔有神不是梦想。不要贪心,日积月累,天天坚持做,半年或一年后小朋友的词汇量就会大大的丰富起来。我们做了有效积累但孩子不一定肯定记得,但会增加他对词语的有效积累和最后应用的概率,如果不记得了再把以上五个步骤滚动一遍,利用生活中的点滴碎片时间,做这样反反复复的积累。这样才是真正的有效积累

有关读的问题:朗读与默读

    在小学一年级所有的语文老师都会强调要大声的朗读课文,而家长觉得这样的作业看不出什么效果就马虎敷衍了事,今天我来跟大家解释下原因。

   为什么语文忽视大量的听和读呢,文科的方法都是相通的,你读就是为了接收正确规范优美的文字,时间长了好词好句固定的词组就 是这样一遍遍诵读的过程中印在脑子里的,和英语是一样的。所以小学阶段小朋友在读,家长要听,要干涉,若家长觉得无所谓小朋友也会敷衍了事。

朗读要读的正确,读通顺,不能读破句(有些字不认识)。读破句对文字语感的形成一点用处都没有。每天要认真读!!!从作业中标点符号用的一塌糊涂就能看出平时小朋友读课文是一塌糊涂的,不重视的。

所有老师在校内布置的任务一定要不折不扣地执行,不能偷懒,否则将来都会造成中高年级学习的障碍。如果这样活做了,但是做的马马虎虎,将来也会有一定的学习后遗症。

   读课文第一遍仔仔细细把所有的生字搞清楚,第二遍读得稍微流畅些,第三四五遍要读得通顺,正确有感情。

以上是一年级对字、词、句和朗读的要求。

如果小朋友现在已经二年级了,反过来每天按照上述方法学习还来得及,以前欠的债现在还是需要去还。不做的话到了三四年级出了问题再来找我,我也没有办法了,因为到了高年级这些基本功问题所造成的各样的麻烦已经不可逆了,原因有两个:

   一、 你要一个十一二 岁的小朋友每天听你的话认真读三遍课文,他不可能听了,他已经有 和你对抗的能力了;

   二、没时间。小学低年级时间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多的,到了中高年级每天作业和考卷铺天盖地,哪里还有时间去读课文。所以读课文这件事情我语重心长地说在低年级一定要重视。

下面我们说下二年级语文学习的方式方法:

    一、继续重视词语的基本功,做到三年级小朋友有自己的语感,自己可以试着解释词语的意思,小朋友可以自己去查字典了,家长可以慢慢放手了。

    二、继续重视朗读的基本功。

    三、特别重视句子正确规范的输出,句意要清晰。语句不通顺,是单句表达得不清楚。

    四、语句前后不连贯,因为小朋友思考的速度比文字的速度快很多。连贯是多句话之间逻辑是否连得上。

    三、四问题不解决好到了中高年级阅读理解问题绝对不可能好的,40 分两篇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如果低年级字词句完整句表达有障碍的,扣 30 分是很正常的。

    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就是每天写一句话,今天不管有什么想法写一句话,天天一句话一个星期找老师看看这几句话语句是否通顺,读到通顺改到通顺为止。学前不重视朗读,脑子里没有正确的字词句,导致上学后需要输出便自创词语句子。需要重新返工,重视读和写。

    现在孩子学习上遇到的所有问题都是过去某个时点孩子没有按照要求去做,所有的后果都是有前因的。

     标点符号问题:三个符号的称呼,标号点号和符号。

     点号是最常用最常见的符号,它的作用是把一句句子在什么地方该停,停一停。标号是给文章句子做标记的,比如前引号后引号,作用是人物的对话内容,人物的心理活动内容,是告诉大家这段文字是这个用处的。还有小括号大括号,

    省略号(告诉你主人公还有很多想法,此处省略一万字)告诉大家这段文字是有特殊意义的。符号在小学阶段基本不会考察的,比如斜线号等特殊符号。

      标点符号乱用的现象归根到底就是小朋友小的时候读的太少,在读的时候没有正确的断句,在小朋友学前朗读的时候就要求他正确停顿的话对标点的使用会慢慢扭转。

 

的地得

准备题目,每天 300 个字,贴在墙上,在暑假里抽出一个星期反反复复强化会一下子让他一辈子记忆。

   前后是名词的用“的”我的书,我的玩具,我的食物。

   后面跟形容词的用“得”用来补充形容的,开心得跳了起来,开心得眼睛眯成一条线,后面不一定是动作或者形容词。后面是补充形容的,进一步说明前面这个行为做的什么样,什么程度的。

    后面跟动作的用“地”

 

前后鼻音

    在学到一个字,单字的时候,前后鼻音都是有规律的。比如“青” 是后鼻音,“清”“请”“菁”不管加什么偏旁部首全部都是后鼻音,只要记住一个青就可以了。极个别有特例,我们在第一次认生字的时候牢记就可以,比如“亲”是前鼻音,只有在“亲家”是后鼻音。“令”是后鼻音,“玲”“铃”是后鼻音,“邻”是前鼻音。这是一个小方法, 学习单字可以跟小朋友强调前后鼻音。

 

三年级更高层次的学习

    为什么到了三年级有些小朋友语文数学两门学科前面滑坡,因为一二年级所有的学习内容全部是抄背默写,这种活没有技术含量,任何一个爹妈只要稍微认真都是可以辅导额,小朋友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也可以辅导。但三年级很多题目都是需要思维参与要问为什么了,要小朋友用主语组织语句回答问题,上课时校内老师必然做很多解释, 老师有一整套完整的输出规范的,上课如果注意力不集中没有听到家 长没有办法辅导,特别是输出答题的套路和技巧,家长和校外老师是 不知道和了解的。

    公办学校一二年级以字词句为主,写作 50 字以内。

    阅读理解阅用眼睛看,读用嘴巴读,有声的是朗读,无声的是默读,是输入的过程。“理”是整理梳理,把文章的内容按照你自己的方法整理梳理一遍,文章说了什么内容告诉你什么事情,这是一个思考的过程,“解”是分解,解答解释。

    阅读理解的基本功在于阅和读,阅读速度很慢,读得支离破碎,从小读课文不重视的阅读理解怎么可能做得好,一二年级眼睛看书泛读不做的,用嘴巴有声朗读这个活不做的,阅读的能力非常差,理解怎么可能做得好呢?

     学霸阅读速度快,读完脑子里能记得大概内容在文章什么位置,看了题目后可以立刻尽快找到文章对应的出处,这是阅读能力强的人读后脑子里的感觉。阅读能力很差的小朋友就是读得又慢,读了之后不知道大概内容是什么,哪个知识点大概在文章什么位置,他做一道题目就要把文章读一遍,效率低准确率低,这就是阅读能力差,阅读能力差就是幼儿阶段听说环节训练的太少,一二年级读的基础太差,到了三年级需要用“阅”的方式来输入了,阅读能力差直接造成的后果就是理解能力和理解的速度解题的速度非常非常慢,这样的话导致40 分的阅读理解只能得到几分,原因就在这里。

     低年级千万不能忽视读的环节!!!!

关于命题作文

     在目前小学阶段是 40 分,小朋友作文得分拼的是两项:想象力和词汇量。一个题目给你,你用自己的想象力搭建一个虚拟的框架,把故事从头到尾大致编一下,这是需要想象力的。大致的框架搭建好了以后补充哪几个主要的情节,这个也是需要想象力的。这个想象力来自于什么呢,就是你幼儿时期低年级中年级大量的阅读,你自己的人生经验阅历越丰富,在编一个虚拟故事的时候想象力就越丰富,如果自己体验得不多,但是你看书看得多,你可以参考别人搭的故事框架和故事主要情节创意,这也是想象力的来源。要想作文写得好必须有想象力,但有一个前提条件必须合情合理。

     第二个要拼的就是词汇量。作文大致的框架搭建好了,接下来要用自己最准确的词语去组织一段一段的句子,一小段一小段的段落,心中所想要用准确的词语还原出来这就考验我们的词汇量了,如果你脑子中空白空荡荡的,有很多想法但是写不出来,这就是因为词汇量不足。

 

关于古文

1、中班大班 背比较浅显的古诗 这样的古文比较白话文,可以和小朋友解释,解释后可以记忆比较牢固一些。

2、小学一二年级 稍微加一点需要理解的部分,比如诗人的生平怎么样,少年时期如何,中年时期如何等,比如李白的经历。结合古人的生平经历在不同阶段心情写出来的古诗。

3、小学三四五年级 古文的内容进一步结合朝代的变迁,中国历史的发展,古诗里寥寥几个字就有一段典故,这些内容非常深奥,需要结合更多的历史内容,我建议从三年级再给小朋友做一个输入。

    古文在小学阶段是基本的抄背默理解,分值在整张考卷中占4分左右不算多,古文在小学阶段重视比例不是很高。但是我个人强烈建议如果小朋友学有余力,从三年级开始你对中国历史,主要历史人物,主要事件,要做整理梳理,家里可以挂一张中国历史地图,哪个人哪个阶段做过哪些事情用不同的颜色做一个记号,写了哪些古诗,结合中国历史朝代对古诗词的记忆非常有帮助。小学阶段积累的这些内容到了中学阶段就是决定性部分。

     初学阶段四分之一分值跟古文中国历史有关系的,小学阶段学有余力的小朋友一定要对古诗及词,历史常识做有心积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