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城简介
(2022-11-26 08:05:48)
邺城是中国古代第一个按照后天八卦、周礼、河图、洛书兴建布局的王都和帝都。邺城开创了古代城市以中轴对称布局的先河,城市用地分区功能明确,结构严谨,强调了城市的统一规划,成为一个具有中轴线规划的里程碑都城,对以后的都城布局产生了很大影响。
邺城的兴建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据史料记载,公元前658年,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首筑邺城,并作为他称霸中原的战略之地营建。战国时期,魏文侯以邺城为陪都,一代廉吏西门豹、史起先后为邺令,除河伯娶妇之害,革除陋习,兴修水利,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使邺地很快成为繁荣富庶、易守难攻、交通便利使邺城“中原之襟喉,天下之腰膂”战略地位凸显。曹操继“官渡之战”后,204年,占据邺城,开始按照王都的规制大规模营建,并作为其统一北方、兼并群雄的根据地。曹操“遏淇水入白沟”沟通了黄、淇、洹、漳四河后,运粮载兵,南征北战,不仅带来了军事上的优势,也带来了市场活跃和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为增加邺城城市功能,曹操以城墙为基础,筑起举世闻名的“铜雀、金虎、冰井”三台,始肇“三台列峙以峥嵘”(左思《魏都赋》)台榭文化圣殿。同时曹操在邺城建置大型手工业作坊,并设有专门的东、西商市用于商贸流通。邺城手工业、制造业、陶业、丝织业、制盐业和商品经济繁荣发达,成为中国北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开启了邺城作为六朝都城的序幕。
进入东魏北齐后,邺城的发展登上历史高峰。公元534年,高欢拥立魏孝静帝迁都邺城后,同期还从洛阳徒迁来四十万户,为安置这些移民,经高欢精心统筹 “龟”划,又依托北邺城南城墙新筑起邺南城,新旧城合二为一座已臻化境,更加气势磅礴的宏伟新城。北齐时期,高洋又对邺北、邺南城大肆重修,其奢侈程度超过历代帝王时期。邺城四方商贾云集,天下奇珍汇聚,邺城商人、商船经常北航辽东,南到南海诸国,向西南奔洛阳、长安,更是到达遥远的地中海,沟通了丝绸之路东西,邺城也成为了丝绸之路的东大门,成为名噪天下的国际大都市。
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杨坚下令焚毁邺城,存在了一千两百多年名都邺城化为废墟,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