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第一单元“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思维建模
(2020-05-25 14:28:12)
标签:
教育文化 |
关于“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语文要素,统编教材一共出现了五次,分别是四下的“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五上的“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最后一次是五下的“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语文要素的表达上看,前四次都明确地提出了抓手,如“抓住关键语句”“借助具体事物”“结合资料”等。然而五下的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却没有明确的抓手,只是说“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咋一看,兴许是对前面所学方法的综合实践运用吧。
翻开教材,我不难发现,的确有综合运用的作用在里面。比如:《祖父的园子》1-3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昆虫;第2自然段花园的颜色;第三自然段写花园里的大榆树。这显然是通过具体的事物抒发感情,也就是正所谓的借景抒情吧。《月是故乡明》一课有好几处句子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情感,这显然也可以运用四下的方法,抓住关键语句来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而《梅花魂》一课,也可以运用五下学习的“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方法,从外祖父的细节描写中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那么,这个单元是不是仅仅就是一个综合实践运用呢?
显然不是的。这个单元虽然只有目标,没有给出明确的抓手,是因抓手不止一个。从《祖父的园子》课后第二题提示了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又一方法:体会“我”内心的感受。《月是故乡明》和《梅花魂》指向的从“事”中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是以前没有学过的新方法。从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又提示了一种特别的方法——朗读时,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我”来体会思想感情。所以,五下第一单元的学习不仅仅是简单的综合运用,而是综合运用的基础上还要提升。
到五下第一单元,关于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就学完了,分别有以下的方法:
1.
2.
3.
4.
5.
6.
7.
前面四种方法,分别由四个单元学习,后面三种方法,由于要简单些,再加上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放在一个单元里学习。
一.关于“通过体会作品中人物的内心感受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思维模型。
(一)思维结构:
指导学生“通过体会作品中人物的内心感受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思维结构为四步走:1.是找句子。(老师可以先出示一个例句)。2.是自读反问自己、思考。3.是体会内心感受。4.扩展到课文。
示例1.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来;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第一步:找句子。(由老师出示)
第二步:自读反问。
生:大树和土墙真的会回答我吗?如果不会,那为什么我会那样的感觉?
第三步:体会“我”的内心感受。
生:我体会到作者内容十分地开心、快乐。
第四步:扩展到课文。
生:我体会到萧红在祖父的园子里十分地快乐、自由,她很怀念祖父的园子。
示例2: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第一步:学生找出句子。
第二步:自读反问。
生:黄瓜真的可以那么随意吗?那作者为什么那样写呢?
第三步:体会“我”内心的感受。
生:我体会到萧红在园子里是多么的自由。
第四步:扩展到全文。
我体会到课文表达到萧红对祖父和园子的爱与怀念。
(二)表达结构
我找的句子是( ),读了这句话,我想到的问题是( )。通过思考,我体会到“我”的内心感受是( )所以我认为课文表达了( )。
比如:对示例2的完整表达。我找到的句子是“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读了这句话,我想到的问题是“黄瓜真的可以那么随意吗?如果不是,那作者为什么那样写呢?”。通过思考,我体会到“我”的内心感受是在祖父的园子里非常地自由与快乐,所以我认为课文表达了作者对祖父和园子的爱与怀念。
二.“通过体会作品中人物的内心感受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教学案例
(一)思维模型建构
案例《祖父的园子》
师:我们知道祖父的园子里有昆虫、有花草树木。“我”和祖父在园子里栽花、拔草、铲地、种小白菜等。那么课文究竟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我们来读这一句话“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来;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师:PPT出示句子。
生:读句子。
师:读了这句话,我们往往会反问自己:“大树和土墙真的会回答我吗?如果不会,那为什么我会那样的感觉?”
生:那是回声,它们不可能回答我的。
生:是因为“我”的心情很高兴,所以“我”才会那样认为。
师:所以,我们可以体会到在祖父的园子里,作者的内心是——
生:多么地快乐。
师:由此,我们可以体会到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可能是——
生:作者对园子的怀念。因为他在园子里太快乐了。
生:还有对祖父的怀念。因为这些快乐是因为她有一个爱他的祖父。
师:我们可以按照:“我找的句子是( ),读了这句话,我会这样反问自己( )。通过思考,我体会到“我”的内心感受是( )所以我认为课文表达了( )。”这样的句式来完整表述吗?
生:我找到的句子是“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来;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读了这句话我会反问自己“大树和土墙真的会回答我吗?如果不会,那为什么我会那样的感觉?”。因此,我体会到“我”内心的感受是多么的快乐,所以我认为课文表达了萧红对祖父和园子的怀念之情。
师:还有这样的语句吗?找找看。
生1:我找到的句子是“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读了这句话,我想到的问题是“黄瓜真的可以那么随意吗?如果不是,那作者为什么那样写呢?”。通过思考,我体会到“我”的内心感受是在祖父的园子里非常地自由与快乐,所以我认为课文表达了作者对祖父和园子的爱与怀念。
生2:我找到的句子是“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读了这句话,我反问自已,为什么花、鸟、虫子在作者眼里是那么的美好?这是怎么回事呢?通过思考,我体会到作者的内心是多么地快乐与自由。所以我体会到课文表达了作者对祖父和园子的爱与怀念。
生3:我找到的句子是“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把菜种盖上,反而把它踢飞了。”读了这三句话,我反问自己:萧红为什么那么调皮,她不怕挨打吗?通过思考,我体会到萧红是多么地快乐,外祖父是多么地爱她,所以我认为课文表达了作者对外祖父的怀念之情。
……
(三)思维模型的运用
案例2《月是故乡明》
师:出示句子“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非常喜欢。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会想起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
师:运用我们刚学的方法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生:我找的句子是“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非常喜欢。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会想起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这了这段话,我反问自己:为什么美妙绝伦的月亮还比不上故乡的那个小月亮,还说是无论如何?通过思考,我感受到作者不是不喜欢广阔世界的大月亮,而是太思念故乡了。所以我认为课文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师: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吗?找找看。
生:我找到的句子是“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然而,每逢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读了这两句话,我会这样反问自己:既是荷塘月色的奇景,又是良辰美景,为什么我想到的仍然是那一个平凡的小月亮呢?通过思考,我感受作者不是不喜欢朗润园的月亮,而是无比地思念故乡,所以我认为课文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三.
(一)思维结构
在指导学生“通过寻找作品中人物所做的事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时。需要三步走:1.寻找事件。2.找关键词体会作者的感受3.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情感。
示例1:体会《月是故乡明》表达的思想感情
师: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抒发了哪些感受?
第一步:寻找事件。
生: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有1.场院数星星。2.古柳下点篝火。3.摇知了。4.坑边望月。
第二步:由事件抓关键词谈感受。
从这几件事和关键词“乐此不疲”“天天盼望”“在梦中见两个月亮”我感受到作者在故乡的生活非常快乐。
第三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
由四件快乐的往事,我体会到课文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示例2:体会《梅花魂》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一步:找事件
生:1.读思乡的诗句,祖父哭了。2.我弄脏墨梅图,外祖你大发脾气。3.处祖父因不能回国又哭了。4.临别时送我墨梅图和手绢。
第二步:由事件抓关键词谈感受。
生:通过这四件事和关键词“第一次训斥”“大发脾气”“长长地叹气”等,我感受到了外祖父对祖国,对故乡的眷念之情。
第三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生:通过外祖父的哭与送“我”的礼物的事件,我体会到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眷念之情。
(二)表达结构
“通过寻找作品中人物所做的事件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表达结构是:先陈述事件,再谈体会,最后自延伸到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比如对示例1的回答:
生: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有四件,分别是1.场院数星星。2.古柳下点篝火。3.摇知了。4.坑边望月。从“乐此不疲”“天天盼望”“在梦中见两个月亮”等词语体会到作者是多么地快乐,因此,我体会到课文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对示例2的回答:
生: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四件事分别是1.读思乡的诗句,祖父哭了。2.我弄脏墨梅图,外祖你大发脾气。3.处祖父因不能回国又哭了。4.临别时送我墨梅图和手绢。通过这四件事和关键词“第一次训斥”“大发脾气”“长长地叹气”等,我感受到了外祖父是多么思念祖国,所以我体会到课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深深的眷念之情。
四、朗读时,把自己想象成文中人物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 思维结构
“朗读时,把自己想象成文中人物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思维结构是:找语段+朗读+体会人物内心+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示例1:体会《月是故乡明》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一步:找语段
生:我找到的是《月是故乡明》的第三自然段。
第二步:朗读
生:读
第三步:体会人物内心
生:我体会到作者玩得特别开心,怎么也玩不够。
第四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生:我体会到课文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示例2:体会《梅花魂》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一步:找语段
生:我找到的是课文第三自然段
第二步:朗读
生: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第三步:体会作者内心
生:我体会到外祖父非常地生气,因为墨梅图是他分外爱惜的,梅花象征着中国人不屈不挠的品格。
第四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生:我体会到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二)表达结构
学生在表达时大体要按照先原因,后结果的表达方式。
如示例1的完整表达:
我找到的语段是课文第三自然段,当我读到“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时我体会到作者在场院里数星星,古柳下点篝火,摇知了是多么的快乐,而我现在长大了,离开了故乡,这一切都发生在小时候故乡的村子里,所以我体会到课文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无比思念之情。——《月是故乡明》
示例2的完整表达:
我找到的语段是课文第三自然段,当我读到“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幅画而已,有什么稀罕的呢?”我体会到外祖父分外爱惜墨梅图,因为他看到了墨梅图就仿佛看到了祖国,是玷污不得的,所以一向慈祥的外祖父才会大发脾气。因此我体会到课文表达的外祖父对祖国的眷念之情。——《梅花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