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是中国主体民族的名称。可直到现在,许多历史学家也没有弄清楚“汉”(漢)这个字的本意是什么?
大多认为“汉族”这个名称来自2000年前叫“汉”的朝代。
查《古代汉语字典》:“汉(漢)的古文字是会意字,由水、或(国的本字)和大三部分组成,合起来的意思是国之大水。”又曰:“氵为形,難省去隹为声符。”就给你这种似是而非,经不起推敲的解释。
这个族名“汉”来自中国境内一条不算大的河流的话,问题仍然存在,因为这条河流的名称为什么叫“汉”(漢)水?其含义是什么?!
“汉”字,原本来自“古羌藏语”的音译!
在汉语环境中找“汉”的原始本义,是找不到的!
但,当你到“古羌藏语”中去找,就很容易找到它的本意了!——古藏语中,把从天而降的神灵叫作“汉”(漢)。
藏文写作(拼音转写 lhan),也写作(拼音转写han),正是“汉”读音的来源。
拉萨有古老名称,叫作“汉坦”( lhan
daen),意为“神在”,大昭寺就叫“汗坦祖拉康”()。
而在藏语中,也把神鬼作“汉者”( lhan
zhe),后缀“者”是尊称。
在青藏高原上,以“汉”为名的神山也很多,例如,位于海西蒙古族自治州的中国冰川冻土研究室,所在的“马汉”山,在藏语就是“红神”的意思,因为红是赞神的颜色。
原始佛教经典中,最早的一部叫《阿含经》,这个“阿含”()在藏语就是对神灵的尊称,修成正果之后就叫“阿罗汉”(arhan),前缀“ar-”是为尊称。
唐末,内蒙古草原上出现过一个“遥辇汉国”。这个“汉国”明显不是汉人建立的国家,但其使用的正是“汉”的原始本义。延续了170年,最后被辽太祖阿保机的“契丹”取代。

铸有“遥撵汉国”字样的铜钱(裴先生收藏)
“汉”与“汗”的关联性
蒙古语对部族军事首领的称呼是“可汗”,也从这个古羌藏语或中来,前缀了“he-”的结果,一种尊称读法而已。
《蒙古秘史》中,成吉思汗就叫“合罕”,皇后叫“合敦”(这dun是原始苯教一种神灵的名称)。东西部蒙古语方言存在k-h互换的现象,因此也叫“可汗”和“可敦”,语源一也。
再继续往上溯的话,周武王也有“合罕”的称号。——《史记·周本纪》记载周武王伐纣成功,进入商王宫殿时的仪式,曰:“其明日,除道,修社及商纣宫。及期,百夫荷罕旗以先驱……”这个“罕旗”就是可汗之旗。
周武王如果没有“可汗”称号,就不会有这种旗帜。其下有蔡邕注曰:“前驱有九旒云罕。”所谓“云罕”就指垂有白色流苏的可汗旗。其造型应与成吉思汗的白色苏鲁定相似。
注意这个“荷罕”,很可能就是周武王原有的称号,“合罕”是也。因为一个旗帜不可能要“百夫”来抬,这不合情理,应是百夫护卫着白色苏鲁定为前驱。
此正所谓:“高举旗帜,奔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