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阅读银行---二(1)班支行”阅读存折使用说明(试行)

(2019-06-28 22:33:41)
分类: 教学叙事

各位家长:

    为了更好地培养孩子坚持阅读的习惯,根据学校给予的建议,针对班级的阅读现状,从本月起,我们将以“阅读存折”这种积累读书积分的方式鼓励孩子们多读书。《阅读存折》可以记录孩子们读过哪些书,也方便老师知道学生读过哪些书。阅读存折要由家长或老师同孩子一起共同填写,记录下孩子们在阅读过程中的点滴进步,激发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累积积分、表彰先进的方式激励孩子去大量的阅读,这对孩子今后的写作能力、学习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阅读存折》的使用说明:

1)“日期”一栏填写进行了阅读的当日日期,如:311日。原则上一日一记录。

2)“内容”一栏填写所读书籍的书名及当日阅读的页码。(用黑色碳素笔填写)所选书籍只要是健康的,孩子爱看的,符合二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书籍,或者是老师推荐书目以及课本上要求的课外读物等等。因为我们活动的目的就是提倡孩子“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

3)“存入”一栏是依据孩子阅读时间、阅读的态度、效果以及书籍的厚薄程度给出恰当的积分,一般为阅读存折的存入及支取全部以金币计算,学生每阅读一页图书计入存入一金币,阅读两页图书存入两金币……依次类推。由家长或教师在操作员栏目签字证明。(要求孩子每天的阅读时间至少为30分钟。)另外阅读过程中孩子不够专注,一会儿玩这个一会儿摸那个,家长则有权“支取”恰当的积分,这样可以训练孩子的专注力。

4)“余额”一栏是每次把阅读后的积分进行累加,每三周以积分总值进行评比。当积分达100200300500700时,会评相应的称号“小书迷”、“小学士”、“小博士”、“阅读使者”、“阅读之星”及小礼品。并且期末综合考评时相应的称号分别加12345分。

5)“签名”一栏是由各种家长对自己的孩子的有效阅读做出鉴定,并在“签名”一栏中用黑色碳素笔签名。如果是课堂上完成的,即由老师签名。

6)阅读存折的支取分为主动支取和被动支取两种情况。主动支取由存折所有人根据自己的意愿购买相应物品时使用;被动支取则是因存折所有人违反班级某项纪律由教师或家长负责扣除相应金币时使用。

 

 

支取明细表

主动支取

被动支取

序号

支取理由(单次)

支取金额

序号

支取理由(单次)

支取金额

1

采访老师一次

50金币

1

上课说话违纪

30金币

2

当体委(或班级引导员)一天

50金币

2

升旗等集会时说话

20金币。

3

做老师的小助手一次

60金币

3

上下课站队不认真、行进时说话、走不齐

20金币;

4

免写作业一天

200金币

4

不按规定穿班服、不戴红领巾、不带扇子、桌布

20金币

5

当听写词语的小老师一次

200金币

5

校内外骂人

20金币

6

到图书室借书(2本)一次

200金币

6

破坏环境乱扔垃圾

20金币

7

课下活动玩跳绳一天

100金币

7

课间操不认真锻炼身体

40金币。

8

玩神秘游戏一次(翻翻乐/大灰狼/数独等)

200金币

8

上课听讲走神

40金币

9

增加当众表演一次

300金币

9

上下课站队、行进时打闹

40金币。

10

与老师(同学)合影并洗成照片一次

200金币

10

不完成作业、不写作业

200

11

采访校长一次

700金币

11

课间活动时追跑打闹违纪;

50金币

12

要求老师满足自己小愿望

1000金币

12

根据在家表现情况,家长合理自行扣除金币(可单独告知老师扣除原因以及数量)

自行扣除

 

……

……

 

……

……

备注:1、以读书换金币,以金币相抵实物,目的在于促进学生阅读,引发阅读兴趣。主动支取的数量按累计计算,支出越多获得的奖励也会越多。

2、以上内容为校内支取明细。本支取明细上传家长群,各家庭根据家庭实际情况制定类似的“家庭支取明细”,如金币换奖励、违反家规扣除金币等。

3、定期举行阅读银行财富榜等吸引储户存储的活动。

4、如学生违规操作(学生谎记金币)发现一次“-1000金币”,存折停用一周;发现两次“-2000金币”,存折停用2周;发现三次银行将收回存折,劝退阅读银行。

 

未尽事宜  另行通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