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2019-03-12 21:31:04)分类: 日常教学 |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1课时)-------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第74、75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会正确数出1000以内的数,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 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基本技能:正确、熟练地数出1000以内的数。
基本思想:在数数的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和迁移类推的思想。
基本活动经验:通过数一数、拨一拨和估一估等活动,充分感悟大数的意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帮助学生积累操作、观察、思考的活动经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验自主探究获得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数出1000以内的数,体会计数单位“千”的产生。
教学难点:数“拐弯数”,即接近整百、整千拐弯处的数如何数。
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
1、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了100以内的数,你们还记得吗?睁大眼睛仔细看,老师可要考考你。(出示课件)。
1、读出下面各数并说出各数的组成。
读作:30 ,它里面有(
读作:56,它里面有(
读作:100 ,它里面有(
2、导入新课。
师:我们班里有多少名学生?33名学生,那你猜猜我们的学校要多少人呢?老师告诉大家,我们的学校有399人。是啊,生活中还有很多比100大的数,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认识1000以内的数。板书:1000以内数的认识。齐读课题。
二、
1、
(1)复习10个一是十。
师:首先,请同学们拿出一捆丝带,让我们一起数一数一捆丝带有多少条丝带。
这十个丝带,我们把它们摞起来,就是一个十。刚才,我们一个一个的数,数了几个一?10个一是多少?板书: 10个一是十.齐读。
(2)复习10个十是一百。
同桌合作数一数,两个人一共有多少丝带?接着我们再来数。
生:10、20、30……100.
我们把这些合起来,就是一个百。刚才,我们十个十个地数,数了几个十?
10个十是多少?板书: 10个十是一百。齐读。
(3)学习10个一百是一千。
师:我们刚才数丝带,一个一个数,一十一十数,如果丝带数量非常多,要继续往下数,怎么数比较快?(一百一百数)。出示一个百,这是多少?让我们一百一百地数一数。100、200、300……1000.
900后面是多少?1000.
出示1000个丝带,这是1000个丝带,多不多?问:这是几个一百?
10个一百是多少?板书: 10个一百是一千。齐读。男生读,女生读。
(4)认识计数单位“千”。
师:千就是我们新学的一个计数单位。我们看,一十百千,都是计数单位。计数单位是用来干什么的?(计数的)。每一个计数单位都对应着一个数位。
出示计数器,大家看计数器,从右边起,第1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3位是百位。第4位是什么位?第4位是千位。再完整的说说从右边起第1、2、3、4位是什么位.全班一起说。
2、学习数数。
我们认识了计数单位,下面让我们练习数数,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在计数器上边拨珠,边数数。
A、一个一个数,从100数到120.
学生自己数。指名演示。强调109后面是多少?为什么?个位够10个,向十位进一,个位的拨回去。继续拨,119后面是几?为什么?演示。
练习题从135数到145.一起在计数器上一边拨一边数。
B.一个一个数,从198数到203.
自己数。指名演示。199后面是多少?为什么?指名说。
C.十个十个数,从220数到310.
老师拨珠,一起数。学生自己拨珠数一数。
三、巩固练习。
1、借助计数器这个数数的工具我们会数了,如果不拨计数器直接数你会数吗?
出示课件。
(1)从985一个一个数到1000.
同桌数,指名数,齐数。
(2)从860十个十个数,数到1000.
指名数,男生、女生对数。
(3)从100一百一百地数到1000.
齐数。
2、、练习。
(1)536的下一个数是(
(2)387的前一个数是(
(3)与126相邻的两个数是(
3、、猜数小游戏,小星星后面藏的是几?
336、337、338、339、(
580、590、(
(
4、开放挑战题。
出示-----、------、800、-----、-----、
同桌讨论一下,可以怎么填?汇报。几个几个怎么数的。
四、
今天我们认识了1000以内的数,那么1000有多少呢?大家看,老师手里有100张A4纸,比划一下多厚?200张呢?300张呢?500张呢?老师这真有500张A4纸,看看谁比划得对?1000张呢?拿出一千张体会一下。
五、
我们这节课学的是1000以内数的认识,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看来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小,老师给大家布置一项作业,回家数出1000粒豆子或花生米,明天带到学校来。
六、
1000以内的数的认识
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十。
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