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篮协与中职联扯皮 背后是姚明想和万达“抢钱”

(2016-04-22 12:01:45)
标签:

杂谈

姚明与中国篮协之间的拉锯战还在继续。

4月19日下午,作为中职联公司(下称“中职联”)董事长的姚明与中国篮协在北京进行了又一次协商。与半个月前的那次会议相同,这次双方所关注的依然是CBA联赛管办分离的问题。此前,中职联和篮协已经达成了五点共识,看上去中职联接手CBA指日可待。

然而,本次商讨的结果却让姚明感到十分不满意。会谈结束后,在面对媒体的询问时,他罕见地放下了一句狠话:“今天没什么共识,等于没谈。”而事件的另一方中国篮协则是保持沉默,迟迟未有表态,直到第二天才发表声明称,中职联方面提出的诉求并不合理,与篮协即将推进的管办分离方案不符合。这是双方本次谈判不欢而散的主要原因。

在本次谈判中,中职联公司提出了两点诉求——

第一是中职联作为整体加入篮协即将成立的CBA公司。在这基础上,CBA公司中篮协将占30%的股份,而中职联则将占63%的股份,成为大股东,未加入中职联的两家俱乐部山西汾酒与浙江稠州银行各占3.5%。篮协认为,中职联的这一做法剥夺了各家俱乐部独立发表意见和主张的权利,因此无法同意。

中职联的第二个诉求则是获得CBA联赛的商务权,即获得CBA联赛商务开发的权力。在篮协看来,在现有合同结束后,中职联自然是下一任“开发商”的重要候选,但这并不意味着篮协就可以直接将商务权交予中职联。“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拟参与商谈机构的范围不应当局限于中职联一家,”双方同样未能达成一致。

在姚明和中职联方面看来,中国篮协对这两点诉求的反驳是对方缺乏诚意的表示。他在会议结束后不久便接受了媒体采访,高调对外发声。在19日的一个小范围媒体会上,姚明表示:“我们希望在中国篮协的主导和引领下,共同推动CBA联赛的改革,但这个愿望暂时看来是难以实现了。我对此非常失望。”

而中职联高层严晓明也向媒体表示:“(篮协提出的方案)都只是贴膏药的方式,我们希望从机制上进行改变,而不是缝缝补补,机制不转变,问题会层出不穷,现在双方无法在一个原则下继续讨论问题。”

之后,在接受《新京报》的采访时,姚明还称,在许多俱乐部同意放弃自身利益并加入中职联后,自己和中职联公司都已经无路可退了;现在需要拿出诚意,改进实际行动的是篮协一方。而央视体育篮球记者刘佳的描述颇为传神——正式采访结束后,姚明说了这么一句话:“我现在能骂街了。”

姚明的不满溢于言表,而各大媒体似乎也感同身受。一时间,他的愤怒表态布满了各大门户网站。“篮协缺乏诚意”、“姚明:我对此很失望”等标题层出不穷,而中心思想只有一个:导致这次谈判失败的主要原因就在于篮协;是篮协的冷淡、无诚意、不作为导致了双方未能达成共识;CBA的职业化步伐,是因为篮协的态度而有所放缓。

就连新华社都在这场拉锯战中站到了姚明一方,撰文批判了中国篮协的四大短板。在球员时代作为国家英雄的姚明,并不缺媒体的支持;而在此番较量中,他再次打出了“舆论”这张牌,并且似乎赢得了头彩。

但也有人并不买账。据界面新闻记者所了解,不少上海本地的记者都对姚明的“逼宫”要求抱观望态度。有记者在微信朋友圈中表示:“篮协是被证实肯定玩不好CBA吗?那姚明又怎么证明自己能玩得好?先把上海男篮搞好不行吗?从法理上来说,像姚明这种俱乐部投资人身份来负责联赛推广真的不需要避嫌吗?”

一连串的发问,指向了姚明和他背后中职联的死穴:他们如何能够保证,自己就能够一定把CBA搞好?

从过去来看,姚明及其团队在商业开发和组织运营方面成绩的确颇为惨淡。不仅他早年投资的姚餐厅、合众思壮、巨鲸音乐等机构不见起色,就连上海男篮在姚明的掌控下也是常年沉沦。可以看出,上海本地的记者对姚明的怀疑是有一定依据的。

一些业内人士也对姚明和中职联的商务开发能力持有疑问。在接受《财新》的采访时,浙江稠州银行俱乐部总经理方俊就直截了当地指出,姚明的方案行不通,而中职联也没有与市场匹配的商务运营能力,因此他不看好他们提出的方案。

通过利用媒体发声和始终坚持“推动中国篮球职业化改革”理念,姚明和中职联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对抗体制的孤胆英雄形象。但无可否认的是,在背后,商务权依旧是他们一直关注的重点,它始终是中职联两大诉求的其中之一。

中职联方面对CBA联赛商业开发权的虎视眈眈其实不难理解。相比于已经热火朝天的中超联赛,CBA仍有很大的开发潜力。《新京报》援引一位CBA俱乐部老总的话称,2017年商务权合同,可能会是一个5年50亿元到60亿元的“大蛋糕”;而各俱乐部每年有望至少获得3000万元的分成。相对于目前五年17亿元的价格,这会是个大飞跃。

目前,CBA联赛的商务权依然为盈方中国所有,这家瑞士盈方体育传媒集团的子公司在2015年2月被王健林所有的万达集团收购。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曾经表示,集团要做的不仅仅是体育事业,更是体育产业。万达的目标是完善集团之中的体育产业生态链,收购盈方是它们在这个方向上迈出的一大步。

此前,盈方中国就已经和CBA有着长期的合作关系。从2005年前就已经是中国篮协和CBA联赛合作伙伴的它们,在2012年又与CBA就商务权合作以17亿元的价格续约五年。在不少人看来,这个价格有点虚高;但盈方中国很快就回了本:2012年5月,李宁公司豪掷20亿元,成为了CBA联赛之后五年的主赞助商。《新京报》估计,盈方中国2015年在CBA和国家队商务开发方面,能够获得约二亿元的盈利。可想而知,在CBA商业价值潜力巨大的情况下,刚买下盈方不久的万达集团并不会轻易放开这块“大蛋糕”。

在这情况下,姚明和中职联的诉求略显苍白。相比于盈方中国,中职联无论是在组织架构还是管理经验上都毫无优势;遑论还有阿里巴巴、乐视等互联网巨头在一旁静候,随时准备出手。正如上海媒体说的一样:“姚明又怎么证明自己能玩得好?”不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不想到市场上和各个对手展开公平的竞争,姚明和中职联仅仅想通过媒体的施压就将CBA商务权这块“大蛋糕”抢到自己手里,未免有“空手套白狼”之嫌。都说“会叫的孩子有奶吃”,但孩子若只会一味吵闹,难免让人心烦。

此外,中职联如果想要获得CBA商务权,还有另一个绕不过的坎,即姚明的身份问题。

现在,姚明的身份还是上海男篮俱乐部的投资人。由他牵头,带领中职联去和篮协进行谈判并要求联赛商务权乃至运营权,在方俊看来也多少有点难以服众。一旦中职联真的脱颖而出,获得了CBA商务权,身兼上海男篮老板和中职联董事长的姚明是不是真的能不偏不倚,确保“蛋糕”可以平均分配,让每一支球队都满意?

当然,现在夹在其中两面做人难的还是中国篮协。一方面,姚明和中职联有各大媒体为之摇旗呐喊,加上他们提出的“崇高理念”,带来的舆论压力非同小可;另一方面,盈方中国深耕多年,能够带来更为稳定可观的收入前景。对于篮协来说,这的确是一个双难局面。也许,哪方也不想得罪,才是篮协一直踌躇不前的主要原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