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区域文化特色(四)

标签:
丝绸之路文化特色陇东文化陇中文化石窟寺黄河古渡 |
分类: 文化 |
丝绸之路区域文化特色(四)
丝绸之路从长安西行,自咸阳北上,经长武,上北塬,进入陇东。陇东黄土高原,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和先周文化带、泾渭文化带,历史文化遗存很多。早在1920年,华池县赵家岔洞洞沟发现了我国出土的第一块旧石器之后,这里先后发现了镇原姜家湾、寺沟口、平泉黑土梁,环县楼房子、刘家岔、庆阳巨家原等6处旧石器时代遗址,距今天的时间都在20万年左右,是陇东作为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的实物见证。新石器时代遗址,陇东分布得相当稠密,有100多处。就文化类型看,有仰韶文化、齐家文化和寺洼文化。遗址中发现的陶器、石器,既有生产工具,也有生活用具。陇东发现的商周文化遗存很丰富,如商代玉戈、觚、爵、鼎等青铜器。陇东曾是先周的发祥地,已发现周代遗址30多处。出土的西周青铜器以铭文而弥足珍贵。陇东现存战国秦汉时期的城堡、烽墩及各种文化遗物、遗迹也相当丰富。如秦长城、秦驰道、彭阳铜鼎等。陇东唐宋及以后的各类文化遗存中,首推古塔。现存楼阁式、密檐式砖塔和石质造像塔达13座。分布在陇东的石窟,有北石窟、南石窟、王母宫石窟、莲花寺石窟等20多个。这众多的石窟,始建年代最早的可追溯到北魏时期,最晚的到明清时期。其中的一部分石窟历代都有续建,修建时间绵延1000多年,保存了大量石窟制作、雕塑、壁画、建筑艺术珍品,是名符其实的石窟艺术博物馆。这些石窟是丝绸之路当年胜景的历史实物见证,闪烁着中国古文化迷人的光彩。陇东地区的中国道教第一山崆峒山、子午岭、六盘山、陇山,是文化底蕴深厚的旅游胜地。
丝绸之路在甘肃境内的北路、南路和中路都经过陇中地区,从陇中渡过黄河,形成著名的渡口和经济、文化交流区域。临津渡口、鹯阴口、索桥渡口附近的永靖的炳灵寺石窟,靖远法泉寺石窟、接引寺石窟、寺儿湾石窟,景泰五佛寺石窟,是黄河古渡的文化遗存。作为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的陇中,洮河、渭河孕育了灿烂的远古文明。以精美的彩陶闻名于世的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青铜时代辛甸文化、寺洼文化均因在20世纪20年代首次发现于陇中临洮县而命名。战国秦昭襄王时修筑的长城,在陇中绵延300余公里。陇西,在丝绸之路上,是与天水、武威、张掖、酒泉等地齐名的重镇之一,高踞陇西县城中央的威远楼远近闻名。渭源县因地处渭水源头而得名,渭水发源于鸟鼠山,“鸟鼠洞穴”这一奇异的自然现象使这座山在历史上很有名气。渭远县的首阳山,是一座在我国历史上十分驰名的名山。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了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的著名故事。除这两座名山外,还有贵清山、遮阳山、龙谷峡、天井峡、莲花山、松明岩、兴隆山、吐鲁沟等森林公园,它们的青翠与陇中干旱的反差成为旅游胜景。
地处陇中的兰州,自古就是丝绸之路上的一大重镇,黄河穿城而过,丝绸之路通过有名的金城渡口和金城津渡口,是通往西域的交通要道,被誉为“捍卫秦雍,联络西域,襟带万里,控制强敌”之地。汉代大将霍去病出征西域,曾屯兵五泉山。晋朝高僧法显从长安出发,经天水、秦安、陇西来到兰州。公元383年前秦符坚在淝水之战失败后,鲜卑族乞伏国人在勇士川(兰州榆中)筑城为都,史称西秦(公元385年—428年),公元398年迁都金城(兰州)。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薛举在兰州称帝,建皇宫。公元629年唐朝高僧玄奘沿丝绸之路到印度取经,曾在兰州停留。高昌王鞠文泰到长安见唐太宗也曾途经兰州。唐朝大理卿刘元鼎以遣吐蕃会盟使身份与吐蕃在拉萨会盟时经过兰州。唐朝诗人岑参《题金城临河驿》诗极写金城关古驿道的险要和金城人民的生活情景。汉唐以来,往来兰州的使者、商人络绎不绝,意大利人马克·波罗来中国亦途经兰州。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为运兵和经商在黄河上修建了镇远桥。清朝在兰州设置了士人乡试场所甘肃贡院。并有兰山、五泉、皋兰、求古四大书院。兰州发现西坡坬、曹家咀、马家屲、白道坪等古遗址,证明我们的祖先在四、五千年前就在兰州这块土地上劳动生息。兰州现存名胜古迹有秦汉长城遗址、木塔寺、金城关、金天观、白塔山、五泉山、鲁土司衙门、明肃王陵、黄河第一桥中山铁桥等。兰州的历史文化遗产需要统筹规划、保护、挖掘、整理和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