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期货交易者,交易之前我们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去研究某个商品的成本支撑和供需关系,或许我们自认为对这个商品非常了解,但是做交易却依然亏钱。在2022年的几次涉及到有基本面逻辑的交易中,我也吃过亏,略有感悟。
其实,当我们进行基本面分析时,本质上是现货逻辑,比较适用于主力合约临近交割的一个半月左右。而如果你用现货逻辑去在投机资金主导的预期行情阶段进行交易,往往会亏到让你对基本面分析产生怀疑。
这一切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分析的是现货,而交易的却是期货。期货之所以叫期货,而不是现货,是因为现货和期货之间存在一个预期差。这个预期差导致期货总是走在现货的前面,要么提前涨,要么提前跌,涨跌过头了,临近交割时,再进行期现回归。那么问题来了,是谁主导了预期差?又是谁主导了期现回归?一般情况下,投机资金主导了预期行情,而产业资金主导期现回归行情。对于刚换月完成的主力合约,投机资金开始逐步寻找多空博弈的借口,然后不断进行增仓、放量以及价格的波动。到某个时刻,多空投机双方分出胜负,就开始减仓、缩量以及价格回归现货的过程,从而开始进入产业资金主导行情的阶段。
所以你会发现,对于1、5、9主力合约而言,当某个合约刚成为主力合约时,投机资金之间就开始互相博弈了,看多空双方谁能够利用资金优势、信息优势、媒体优势来主导市场预期。而到了主力合约临近交割的一个半月左右,投机资金纷纷撤离,有现货买卖能力的产业资金开始主导这个合约。
说到这里,你会发现单纯去研究现货逻辑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结合着期货交易的具体规则,这样才能够更贴近实际交易。当然,对于我而言,在基本面分析方面还不成熟的时候,我更愿意相信技术面,相信图表上的K线形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