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绿釉双耳罐,高12.5厘米,口径8厘米,足径7厘米。器外施绿釉至腹下,腹下无釉露土黄色胎体,罐内壁满釉,由于釉层在经高温烧制过程中交融流动产生窑变结晶釉,十分美丽。胎壁较薄,手感轻巧秀美,拉坯痕迹清晰可见,平底无釉,仔细观察可见类似手指纹的线割痕。釉面光鲜亮丽,开细纹片,器身内外施不同色釉,内壁窑变万千让人充满遐想,外表绿釉苍翠,秀色可餐。
这样一件精美绝伦的小罐让人爱不释手,但是其究竟是哪个年代,归属哪个窑口呢? 首先从此罐胎釉和造型分析应当不是宋代钧窑,但划为宋元以后的钧窑系应当没有问题。由于宋代五大名窑中的钧窑以窑变釉闻名遐迩,特别是钧窑中的窑变红斑,月白釉更是家谕户晓,民间更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窑一片"之说,由此可以看出钧窑瓷在当时被热捧的程度。 正是因为上述原因,在宋元以后南北窑场普遍生产仿钧窑产品,其中以仿钧扬名天下的当属广东石湾窑产品。
晚清瓷学家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称广窑:“宋南渡后所建,在广东肇庆阳江,胎粗而色褐”,即(灰色)。广窑又称泥均,尤以善仿宋五大名窑中“钧窑”之窑变;但无红斑,却也独树一帜"。根据此文分析将这件绿釉双耳罐断为石湾窑比较可信,但是问题来了,在查找相关资料中发现云南玉溪有一窑口称"华宁窑",也生产仿钧之各种窑变色釉,其窑胎土与广东石湾窑颇为相似,都属陶胎,炉窑烧制温度及胎质,窑变釉效果等方面都十分接近。根据相关记载"华宁窑"烧制仿钧类产品要晚于广东石湾窑。 此件绿釉双耳罐从造型到胎釉及窑变效果无疑是一件元明时期仿宋钧十分成功的力作,至于其到底是广东石湾还是云南玉溪华宁窑已经无关紧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