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如果用霸道总裁体写滴滴快车的“桔色星期一”,那应该是这样的:
“我就是要给你钱,你敢拒绝吗?”
事实证明,如同对总裁文毫无抵抗力的少女,当生活中真的出现土豪时,大部分人民群众也乖乖束手就擒。5月25日,滴滴开启的“桔色星期一”活动,连续四周快车“免单”,一下子让全城都陷入桔色热恋。不论是写字楼的白领还是菜市场的大妈,都像藏不住心上人似的逢人就问——
“你今天打快车了吗?”
但是,随着 “桔色星期一”的正式结束,一个新问题来了——
“当滴滴快车不再为你烧钱了,你还会爱它吗?”
假如我们将滴滴的“烧钱”翻译成经济学名词,大抵就是“免费”。美国《连线》杂志总编辑克里斯·安德森在其著作《免费》中提出:在20世纪“免费”是一种强有力的推销手段,而在21世纪它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
推销只是一个产品环节,但是经济模式却形成一个完整体系。换言之,如果我们用20世纪的眼光去看“桔色星期一”,它仅仅是一次已经结束的成功营销;但要是以21世纪的头脑和思维审视“桔色星期一”,我们就会发现其中的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全都指向一个自我迭进的体系。
为什么“桔色星期一”的免单券价值15元?
在第一个“桔色星期一”结束后,武汉被戏称为“数学计算能力最扎实”的城市,因为其70%的订单都被控制在15元以内。
但是你所不知道的是,免单券价值 “15元”其实就是滴滴快车通过计算得出的数字。
自2012年9月9日正式上线,滴滴平均每天为超过1亿的用户提供打车服务,累积了一个庞大的“打车数据库”。在对这些订单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后,滴滴发现,中国人打车的平均里程数为7~12公里。按照滴滴快车的计价方式,赠送15元的快车券,基本已经可以满足各个城市大部分消费者的出行需求。
这就是为什么滴滴快车敢于在此次活动中嘹亮喊出“免单”的原因。而基于出租车价格认知,原本对“15元免单”半信半疑的大部分用户,在本次“免单”活动的超体验也得以累加式地爆发。
21世纪的“免费”,不再单纯地指代“我送你一个东西”,关键在于你知不知道用户需要什么东西,以及,你能不能把用户需要的东西送给他。覆盖了用户的基本需求,你烧的钱才有意义。
为什么快车红包里没有快车优惠券?
在上一轮滴滴和快的大战中,滴滴赠送的红包为消费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甚至有不少人甚至觉得用滴滴打车的乐趣就在这最后一步——发红包。
但是,你一定发现了,在这一次的“桔色星期一”活动中,虽然完成快车消费也能获得红包,但是大部分红包内藏的不是“快车券”,而是较为少用的“专车券”。如此一来,这是否“桔色星期一”的失策呢?
滴滴打车的市场营销副总裁Jacky表示,不在红包中设置快车的优惠券,其实是滴滴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的决定,目的是凸显快车便宜的特性。
在滴滴现有的四款主线产品中,快车的特点是“快捷经济”,例如发出订单后3分钟内必定有人来接驾,打车绕杭州西湖游览一圈只要9.9元。本次“桔色星期一”的目的,就是希望以免费的方式让用户来体验这一新产品“快捷经济”的特点。
在这样的前提下,如果用户可以频繁使用额外的优惠券,在账单数字上形成的直接刺激会被削弱,反而抵消了消费者潜意识中对产品特点的认知,以为是优惠券的效力而忽略了快车本身超值的产品力。
为什么“桔色星期一”会定在星期一?
滴滴曾经对 “北京硅谷”中关村上地地区做过数据调查,发现晚上21:00后,仍然有37%的年轻人在加班。但是21:00后,打车难度系数大幅增加,呼叫出租车的成功率降至36%。而在他们中,超过60%的人并没有就近的住所,其中大部分人住在五环以外。早出晚归行程长,坐车难是困扰他们的一大问题。
年轻人就是城市的效率。“如果我们可以为年轻人提供一种更为愉悦和轻松的心情,来面对他们所从事的生产和创造工作,那么最终我们必然能为整个城市创造更多效率价值。” Jacky如是说。
也正是因为这样,滴滴快车将本次活动日期定在每周新工作开始的星期一。通过更为便捷经济的出行方式,年轻人不需要再堵塞在在水泄不通的马路上无所事事,或是在地铁、公交车上闻着汗臭味。甚至连“首堵”周一早晚高峰,传说都因为“桔色星期一”而提前两小时结束。
Jacky坦诚,他们并未拘泥于青年用户群体,并且“桔色星期一”也颇受各个年龄阶段的喜爱,但是无疑青年用户在“桔色星期一”中的参与感最为强烈,给城市带来的影响也更为深刻。
因为,他们可以把时间和金钱浪费在更多想象过或是未曾想过的美好事物上——这也是数以万计年轻人涌入城市的初衷——一种无限可能的生活。而无限正是有限中效率的爆发。
此时此刻,让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当滴滴快车不再为你烧钱了,你还会爱它吗?”
我们中绝大部分人选择“打车”的原动力并不是因为“免费”,而是因为在某些情境下,我们必须以更有效率的方法出行。而当下社会,越来越多的场景使年轻人对效率的需求增大,这是一切的起点,也是滴滴快车的起点——为用户提供一种更有效率的生活。
“桔色星期一”结束首周的日均订单量仍然维持在200万单左右,或许就是对此最有力的证明和回答。
并且,听闻顺风车的“桔色星期一”又要来了,看来霸道总裁滴滴就是要牢牢霸占你的每一个星期一,将它们“烧”成桔色——而不给你说“不爱”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