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极致系列:通透潇洒第一人—范蠡

(2023-03-13 10:32:54)

范蠡约为孔子同时期人,出身贫寒。父母早亡,由哥嫂扶养成人。范蠡小时天资聪慧,博闻强识,喜读书,抱负大,不喜耕作,为众乡邻不齿。范蠡说:“你们怎么知道我的志向呢?”他苦读《书》、《易》、《诗》等典籍,掌握了许多历史知识和治国安邦的理论。范蠡不仅弄通了风后的《握奇经》,还潜心钻研了姜太公的军事书籍《六韬》和《三略》。姜太公把大力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作为军事韬略的三宝,这一点范蠡特别推崇。后来范蠡无论是家还是治国,姜太公的思想对其影响都很大。

当时著名的理财家计然(计然,名研,姓辛,字文子,著有《文子》一书,春秋时期名人),到南阳云游,范蠡拜其为师,跟他学习经济知识和经商技巧。

范蠡虽满腹经纶,但当时楚国政治黑暗,选拔官吏,非贵族阶层不得做官。范蠡空有才华而不被任用。报国无门的范蠡放浪形骸,做事办事往往不合时宜,疯疯癫癫,行为怪异,被誉为有名的“楚国狂人”,乡邻们喊他为“范疯子”。

洞遇文仲

楚荆王时,楚国名士文仲(字子禽,楚国郢人)到宛任令,听说范蠡年纪不大,但很有才能,就差官员去拜访他。手下人回来说:“范蠡行为怪异,疯疯癫癫是个疯子,不值得邀请。”文仲却说:“一个人有才能,必假装疯狂,来掩盖其贤德。”此后多次拜访,范蠡都避而不见。这一天,文仲又亲自拜访,却发现范蠡的大门紧闭,正要下车,忽见院墙下的一个破洞里有个人蓬头垢面,趴在那里冲着文仲学狗叫。手下人便说:“这就是范蠡。”众乡邻都围着看热闹。文仲手下的人怕文仲难堪,忙用宽大的衣袖把洞遮住。文仲却说:“我听说过狗只对着人叫,他是个人身,却对着我学狗叫,意思是说我是个人,是看得起我呀!”于是文仲下车便拜,范蠡看也不看,文仲只好悄然离去。

第二天,范蠡对其哥嫂说:“今天有贤人来拜访我,请借给我一套干净衣帽。”刚穿戴梳洗完毕,文仲就来了。两人交谈后,方觉相见恨晚,结为终身知己。这就是南阳一带广为流传的“范蠡狗洞遇文仲”故事。

这时,楚国的政治更加黑暗,有才之士得不到重用,两人的政治抱负眼看无法实现,就商量着要离开楚国,另投贤明,实现政治抱负。因伍子胥已投奔了吴国,于是两人就投奔了越国,遂受到越王的重用,成为越王勾践的左膀右臂。

商人鼻祖堪称奇

范蠡认识文仲后,生活发生了很大改变,就到处云游、拜访贤人,并开始经商。一次到了商洛,商洛离淅川很近,是中国最早发明青铜器的地方。商洛生产的青铜器具很精美,远近闻名,当时上至豪门,下至百姓都以使用青铜器为荣耀。范蠡打听到邻近的秦国需求量大。范蠡想:物以稀为贵,如果把商洛的青铜器运到秦国,肯定能够牟取高利。范蠡于是就雇了很多牛车和人,到商洛地区去收集青铜器,到秦国去卖。在去秦国的时候,为了标明身份,就在牛车和青铜器上都铸个“商”字。

到了秦国国都咸阳,秦人看到牛头上写着“商”字,青铜器上铸着“商”字,加上一件件器具光亮耀眼,精美绝伦。于是人们都叫着“商人来了”、“商人来了”,不一会儿,就把器具抢购一空。“商人”后来就成为买卖商品人的代称,“商人”的名称由此而来。范蠡是中国最早的商人之一。

情义无双美人计

越王勾践三年,勾践想攻打吴国,范蠡劝阻不听,结果被吴打败。吴国围困勾践于会稽山上,越国面临着亡国的危险,范蠡出计,让文仲去议和,刚开始吴王不答应,通过贿赂吴国的太宰喜否,议和成功。越国保住了,但吴王夫差提出勾践必须到吴国为人质。

吴王夫差好色,为投其所好,消磨敌人的斗志,麻痹对方,范蠡向勾践献策:用美人计。勾践同意了,下令在全国遍寻美女上报朝廷。最后各地共报上美女20多个,范蠡亲自去挑选,选出了容貌最美的一个女子———西施。西施是越国苎罗(今浙江诸暨南)人。苎罗山有东西两村,两村人大多姓施,她住西村,故称西施。西施是个绝色美女,其容貌之美,方圆皆知。西施不但貌美,而且深明大义,是一个爱国之人。西施与范蠡几经交往,相互产生爱意,但为了越国就答应前往吴国。范蠡先带西施来到越国国都。快到国都时,城中的百姓听说西施貌美,纷纷出城来到郊外,想一睹西施的美貌。

范蠡见人多拥挤,道路堵塞,便将西施安排到城外馆舍,并让人传话:“要想观看西施,须先交纳金钱一文。”于是设柜收钱,顷刻之间,钱柜就满了。西施在郊外停留三天,范蠡得金钱无数,他将钱运交国库。

范蠡把西施送给夫差。夫差见到西施,喜其美貌,非常宠幸她。为她修建了馆娃宫,馆娃宫内造了响廊。廊下的土地被挖成瓮形大坑,上面用厚木板覆盖铺平,西施和宫女们穿着木屐(木板拖鞋)在上面行走,笃笃有声,悦耳动听。夫差还为她修建了姑苏台,夫差与西施经常在姑苏台上饮酒作乐,逐渐不理朝政,朝纲日坏。

吴亡后,西施因与范蠡早已心心相印,就随范蠡一同出走,留下了千古传颂的英雄与美人的传奇佳话。

义救文仲叹无功

公元前476年,在范蠡和文仲的帮助下,勾践卧薪尝胆,经过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深谋20余年,终于灭掉了吴国。灭掉吴国后,勾践挥师北上,与众诸侯会盟于徐州,勾践当了霸主。自徐州返回后,勾践摆宴祝贺,群臣欢歌笑语,十分高兴。此时,只有勾践一人面无喜色,范蠡看到后叹道:越王不想将功劳落到大臣名下,只能同患难,不能共享乐,猜忌之心已露,我若不走,必有不测。第二天,范蠡就向越王道别,勾践说:灭掉吴国,全凭你的帮助,现吴国已灭,天下太平,我正要和你共享富贵,为什么要走?如果走,我将杀掉你的全家。”范蠡说:“臣的生死全系大王,但我辞官决心已下,你若要杀我,我亦无法。”于是范蠡在夜间悄悄出走。

范蠡出走之后,给文仲去了一封信,信上写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

文仲接到信后,就称病不朝。越王的左右有嫉恨文仲的人向勾践进谗言道:“文仲自认为功高盖世,现在大王不封赏他,他心中不满,所以不上朝。”勾践了解文仲的才干,觉得吴国已灭,他对自己已经无用,更害怕文仲有朝一日作乱,无人能制,现听群臣这么说,就有了杀文仲之心。

有一天,越王突然到文仲家中探病,随手解下宝剑,放在文仲床边,对他说:“你教我七条计谋,我用了三条就已灭吴,剩下的四条你帮我到地下去见先王如何。”说完就走了,文仲把宝剑取出一看,正是当年吴王赐令伍子胥自杀的宝剑,立即就明白了越王的意思,于是仰天长叹道:“我不听范蠡的话,今日终被越王所杀,我真后悔呀!”说完举剑自刎而死。

经商致富陶朱公

范蠡到了齐国,隐姓埋名,自称“鸱夷子皮”即生牛皮,意为“有罪被流放的盛酒皮囊”。这是为了纪念被吴王逼杀、并装入叫“鸱夷”牛皮革囊中抛入大海的伍子胥。范蠡认为自己的遭遇同伍子胥一样。在齐国,范蠡充分利用青年时期向计然学到的经商知识。范蠡想:对付吴国定了七条计策,只用了三条就灭了吴,我要把治国与治家结合起来,来置家产。所以他们一家在海边开荒种地,引海水煮盐,没多久财产已达数十万钱。齐国人听说他贤能,便想让他做齐国的丞相。范蠡感叹地说:“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丞相,这都是普通人最梦寐以求的事了,长久地享受这种荣誉不好呀!”于是范蠡归还相印,悄悄地把财产分给亲戚乡邻,只带少量财物又一次不辞而别。

这次,他到了“陶”(今山东定陶)这个地方,陶当时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商业往来频繁。他认为陶是天下的中心,是交易买卖、互通有无的商业要道。在此谋生置产,可以致富,于是自称陶朱公。陶朱公做生意讲究薄利多销,赚钱只赚十分之一的利润,看准行情买卖货物,货物的买入和出售都很谨慎,不多久家产数以亿计,富比王侯。天下都知道陶朱公了,诸侯争相与他交往。

先知先觉难救子

范蠡在陶居住的时候,又生了一个小儿子。待至小儿子长大时,范蠡的二儿子杀了人,被楚国关押起来了。范蠡说:“杀人者偿命,本因如此,但是我听说千金之家的儿子不应死于闹市。”于是他准备打发他的小儿子去楚国看看。他让小儿子带着黄金千镒装在麻袋里,放在一辆牛车上拉着。当小儿子即将出发上路时,范蠡的大儿子坚决请求让他去。范蠡不答应。大儿子说:“长子应该是一切家务的总管,现在我的弟弟犯了罪,您不让我去搭救,却让小弟去搭救,这说明我是没有出息的。”于是就要自杀。他的母亲这时也帮着说:“即使派老三去,也未必能救活老二的命,反而先让老大白白地死了,何苦来呢?”范蠡无法只得派老大去了,他写了一封信让老大带着交给自己的好友庄先生。并嘱咐老大说:“你一到楚国就把千金给庄先生送去,听凭他随意处置,不要和他发生任何争执。”大儿子接受了嘱咐,自己又另外带上了几百两金子,于是出发了。 

到了楚国,范蠡的大儿子找到了庄先生家,原来庄先生住在一个靠近城墙的地方,房舍四周都长满了荒草,家境非常贫困。但是他还是按照他父亲的嘱咐给庄先生呈上了书信,奉上了黄金。庄先生说:“你赶紧回去,千万不要在这里停留!一旦你的弟弟被放出来,你们也不要问他是怎么出来的。”大儿子离开了庄先生家后,并没有走,他在楚都留下来,用他手中所带的那另外的几百两金子去贿赂楚国的当权者。

庄先生虽然身居陋巷,但是他那种廉洁正直的名声却无人不知,所以自楚王以下全国的人都把他当成师长来尊敬。当范蠡让儿子给他送来黄金,他也并不是真想接受,想等到事情办完以后再退还他以表信义。所以当他一见到黄金时,就嘱咐他的妻子说:这些金子是陶朱公的。没有想到他突然给送了来,我们日后要退给他们,你们不要动。可是范蠡的大儿子不明白庄先生的想法,以为他对于自己弟弟的死活没有什么办法。

庄先生找了一个机会去见楚王说:“现在某颗星星正处在某个位置,这种现象对楚国不利。”楚王一向信任庄先生,就说:“那怎么办好呢?”庄先生说:“只有施恩于人才能免除灾害。”楚王说:“先生去休息吧,我马上就按您说的办。”于是楚王立即派人把钱库封了起来。

这时,楚国权贵们,因为接受了范蠡长子的财物,赶紧告诉范蠡的长子说:“大王马上就要宣布大赦。”大儿子问:“有什么证据呢?”权责们说:“每回大王宣布大赦前,总要把钱库封起来。昨晚大王又派人封钱库了。”范蠡的大儿子以为楚王既然要宣布大赦,他的二弟当然就会被释放的,因此再把千金的重礼白白地送给庄先生,就没有什么必要了。于是他借口辞行又到庄先生家里去了。庄先生一见惊讶地说,“你没有走吗?”大儿子说:“本来我就没有走。当初我是为了救二弟来的,现在我弟弟马上就会自己被放出来了,因此我特来向先生辞行。”庄先生明白他的用意是想把金子要回去,于是说:“你自己到屋里去拿你的那些金子吧。”大儿子立刻进入屋内拿了金子走了,自己还觉得挺美。

庄先生羞愧被一个年轻人戏耍,于是又进宫去对楚王说:“我前些天说过某星处某地的事,大王也准备用修德的办法来报答上天。可是今天我出门,听见道上的人们都说是陶县富翁朱公的儿子杀了人被关在楚国,是他们家里用钱贿赂了大王的亲信,所以大王的大赦不是为了体怜楚国人,而只是为了要赦免朱公的儿子。”楚王闻听大怒说:“我的道德水准尽管不高,难道竟可以为了一个朱公的儿子宣告大赦么!”于是下令先把朱公的儿子处决,第二日才宣布了大赦令。结果朱公的大儿子只好拉着他弟弟的尸体回家了。

回家后,他的母亲和邻居们都很哀伤,唯独范蠡笑着说:“我早就知道会有这个结果的。他不是不爱他的弟弟,而是他太爱金钱了,这是因为他年轻的时候和我一起创办家业,深知钱财来之不易,看得重。而小儿子生而富有,不知钱财来之不易,所以他会轻易舍弃财物,这一点长子做不到。”这就是著名的成语“千金之子,不死于市”故事的来源。

范蠡三次搬迁,每次搬迁都有自己的目的,每次都能成名。治国则国盛,治家则家富。他淡泊名利、急流勇退的行为给后人很大的启示,后代有贤德的人都把范蠡的这种行为作为处世的楷模。他一人集政治、财富、美人于一身,试想,古今中外,有几人能够达到这一层次? 

范蠡曾著有《范蠡篇》(已轶)、《范子计然》15卷、《养鱼经》1卷。其中《养鱼经》是世界上最早一本关于养鱼知识的书籍。

代代相传生意经

根据陶朱公的经商思想加工整理而成的《陶朱公生意经》,又称《陶朱公商经》、《陶朱公商训》或《陶朱公经商十八则》,至今仍在定陶一带流传。《陶朱公生意经》内容如下:

  生意要勤快,懒惰百事废。

  用度要节俭,奢华钱财竭。

  价格要证明,含糊争执多。

  赊欠要证人,滥欠血本亏。

  货物要面验,滥入质价减。

  出入要谦慎,潦草错误多。

  用人要方正,歪斜托付难。

  优劣要细分,混淆耗用大。

  货物要修正,散漫查点难。

  期限要约定,马虎失信用。

  买卖要随时,拖延失良机。

  钱财要明慎,糊涂弊端生。

  临事要尽责,委托受害大。

  账目要稽查,懈怠资本滞。

  接纳要谦和,暴躁交易少。

  主心要宁静,妄动误事多。

  说话要规矩,浮躁失事多。

  工作要精细,粗糙出劣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