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2023-07-21 08:45)
标签:

教育

文化

情感

历史

育儿

分类: 随笔

 

中华民族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经常干一些“傻事”。

1960年,全国正处于三年自然灾害特殊时期,河南林县人民用铁锹、小推车等最原始的工具,在党的领导下,不怕牺牲、倾其所有,历经十年艰苦奋战,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凿出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

要引漳入林完成红

(2023-05-23 08:05)
标签:

教育

分类: 随笔

我经常会想一些奇怪的问题,诸如看到一朵红色的花朵,你看到的红色和我看到的红色是一样的吗?有人喜欢红色,有人喜欢绿色、有人喜欢蓝色,是因为我们的偏好不同,抑或是我们看到的颜色本就不同?

最近,我又对另一个问题产生了兴趣,你的时间和我的时间一样吗?为什么年长的人感觉时间过得快,而年轻的人感觉时间过得慢;在同一个年龄段,愉快的时候过得快,而煎熬的时候过得慢?

标签:

文化

教育

历史

分类: 人物

杨绛(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钱锺书夫人。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范蠡约为孔子同时期人,出身贫寒。父母早亡,由哥嫂扶养成人。范蠡小时天资聪慧,博闻强识,喜读书,抱负大,不喜耕作,为众乡邻不齿。范蠡说:“你们怎么知道我的志向呢?”他苦读《书》、《易》、《诗》等典籍,掌握了许多历史知识和治国安邦的理论。范蠡不仅弄通了风后的《握奇经》,还潜心钻研了姜太公的军事书籍《六韬》和《三略》。姜太公把大力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作为军事韬略的三宝,这一点范蠡特别推崇。后来范蠡无论是

标签:

健康

体育

图片

分类: 经典推荐

我受椎间盘突出困扰1年有余,请教过三甲医院专家、拜访过推拿按摩大师、咨询过针灸大夫,很多病友也传授过各种经验方法,各种意见方法可谓见仁见智,可惜效果均不理想。

昨天有幸接受厉彦虎大夫的专业指导,传授了

(2019-05-21 13:56)
标签:

教育

历史

文化

育儿

杂谈

分类: 随笔

引子

欲画竹者,若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追其所见,起而从之,如兔起鹘落,其竹乃成。何以如此耶?盖因其心通于竹也。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高山。”少时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sh

标签:

时评

体育

教育

先看看乒乓球集体罢赛的背景:

20174

标签:

历史

文化

军事

分类: 读书心得

       

        假途灭虢的典故出自《左传》中的《宫之奇谏假道》,因为经典,所以人人皆知,也让大家明白了唇亡齿寒的道理。

       近来重温两篇经典短文《宫之奇谏假道》和《邹忌讽齐王纳谏》,不由让我产生了疑问,宫之奇为什么进谏失败?邹忌进谏为什么能够成功?本来宫之奇更应该进谏成功,而邹忌更应该失败。因为宫之奇是在决策过程中向虞公进的建言,而邹忌则是指责齐威王偏听偏信。

        是因为虞公愚昧而齐威王睿智吗?很可能。但是仔细对比两人的进谏方式,我认为是两个人的进谏内容、策略不同,才导致截然相反的结果。

        宫之奇的失败在于他“明于事而暗于势”,宫之奇犯了两个重要错误。一个是进谏的时机和内容不对。秦晋争霸之背景下,晋国要打通黄河南岸的“崤函通道”向中原渗透,必须拿下中条山南侧的魏、虞、虢三国(见下

标签:

文化

历史

分类: 经典推荐

 前几天读到欧阳修的《与高司谏书》,非常欣赏,在道义、文采、逻辑三个方面都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堪称骂人的经典,知识分子骂人的经典,读后大有痛快淋漓之感。为向公众推介该文,配上网上搜来的译文并按照自己的理解加以改写。

 

 

标签:

教育

分类: 大学生教育

   网上出现了两个名人的成绩单,质疑学习成绩的意义。在校学习成绩能说明什么?天赋?能力?抑或是前途?恐怕大部分人的答案是不一定。

先看看两个成绩单。

   “水稻之父”袁隆平,在大学一年级(1950)的期末考试成绩:英文93分,国文64分,植物学65分,普通化学60分,地质学88分,农业概论88分,气象学84分,农场实习67分。专业成绩在班级仅仅处于中等。

文坛巨匠郭沫若,宣统元年(16岁)读完中学二年级成绩单:修身35分,算术100分,经学96分,几何85分,国文55分,植物78分,地理92分,体操85分。平均79分,有三门不及格。

   当然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有人据此总结出,学习成绩并不代表素质,更不能决定未来的成就。

   这个结论当然是对的,袁隆平和郭沫若的成绩单已经说明了这一点。但是这个结论容易对人产生误导。因为这很容易给人留下“读书无用论”的印象,也使一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有了不好好学习的理由。

   我们可以反过来想一想,学习成绩差能说明一个人的素质高吗?学习成绩差将来就能做出一番成就吗?答案毋庸置疑:更不一定。这就好像马拉松比赛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