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无上心法

(2019-05-21 13:56:09)
标签:

教育

历史

文化

育儿

杂谈

分类: 随笔

引子

欲画竹者,若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追其所见,起而从之,如兔起鹘落,其竹乃成。何以如此耶?盖因其心通于竹也。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高山。”少时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shng)乎若流水。”何以如此耶?盖因其心通于山水也。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y),砉(hu)然响然,奏刀騞(hu)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其刀随身十九年,所解数千牛,而刀刃若新发于硎(xíng)。何以如此耶?盖因其心通于牛也。

古人云: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求其下者无所得。由此论之,何人能得其上?余试补之:求其极者得其上。唯有潜心于物追求极致之人,方可心通于物而得其上也。

何为心法

心者,心法也,引领指导言行与思想之意识也,心通于物者,无上心法也,追求圆满极致之必所由也。

见婴孩而心慈,然后知爱护;遇忤逆而心怒,然后知惩戒;受名利而心喜,然后知广告;遭不平而心怨,然后知争夺;丧亲朋而心悲,然后知哭泣;睹虎狼而心惧,然后知躲避。可知心法无处不在。

书家讲究意在笔先,画者讲究胸有成竹,文人讲究见仁见智,武士讲究以意领气,兵家讲究运筹帷幄。可知心法通于百业。

舜告禹治国心法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可知心法通于治国理政。

毛泽东《心之力》开篇即云:宇宙即我心,我心即宇宙。细微至发梢,宏大至天地。世界、宇宙乃至万物皆为思维心力所驱使。

心法之妙用

刘邦斩蛇起义,霸心使然;岳飞坦然送死,忠心使然;司马迁忍辱著史,责任心使然;范仲淹划粥而食,进取心使然;张敦复六尺巷宽,宽容心使然;陆绩怀橘遗亲,孝心使然;韩信千金赠漂母,感恩心使然;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好奇心使然;詹纳试用牛痘预防天花,爱心使然。

夫三皇无言,化流四海,五帝有德,恩溢八荒。

夏人尚忠,民风粗犷;商人尚敬,鬼神兴旺;周人尚礼,德义芬芳。汉朝尚武,开疆拓土;唐朝尚容,八方共主;宋朝尚文,文化卓著。

世上万事,无不成于心法。

心法决定道路

佛家讲“相由心生,境由心造”,成就菩萨;儒家讲“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成就君子;道家讲“尊道贵德,天人合一”,成就真人。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军阀混战,欲称帝称王者无数,藏器在身之文武干才各择其主。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知奇门,晓阴阳,通阵图,明兵势,善卜筮。不投雄才大略之曹操,不投贤能为之所用之孙权,而蛰伏隆中,等待明主。最后选择地无立锥之刘备,终成天下第一贤相。此先有择主之心,而后成贤相也。

毛泽东精研哲学之外,阅读范围涉猎历史、经济、生物、伦理、逻辑、法学、古文、诗词。投过军,办过报,做过图书馆佐理员,组织过驱张运动。报考过警官学校、制皂学校、法律学校、商业学校、师范学校。为锻炼坚强之体魄,在大雨中淋浴,在烈日下曝晒,秋天露宿田陌,冬天畅游寒溪。最终打碎旧世界,建立新中国,终成一代伟业。此先有救国之心,而后成伟业也。

可知心法决定道路。

心法决定成败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孰遂其愿?孰成其功?何由遂其愿?何由成其功?决于物质耶?决于心法耶?若决于物质,则以弱胜强不存其理,盛极而衰不存其道矣。古往今来,以弱胜强者不胜枚举,盛极而衰者无物可逃。是知成败得失必决于心法之深浅,非决于物质之多寡。

事有得失,善为者得之;业有进退,善行者立之;谋有成败,善思者成之;势有涨消,善借者利之;国有兴亡,善治者兴之;家有治乱,善持者治之。

曹操计穷于孔明,项羽终败于刘邦;勾践忍辱于夫差,孙膑苟活于庞涓;孔丘受教于老子,苏轼数折于佛印;李太白齐名于杜子美,王安石比肩于司马光。

可知心法决定成败。

心法之要

心法无上,得之有道。欲得心法,其要有三:

一曰正心诚意。心犹镜也。圣人无私欲,其心如明镜清净,则随感而应,无物不照;常人有私心,其心如昏镜蒙尘,则随物照影,模糊不清。阳明先生云:心即理也。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以此纯乎天理之心,发之事父便是孝,发之事君便是忠,发之交友治民便是信与仁。圣人之心如明镜,只是一个明,只怕镜不明,不怕物来不能照。

二曰知行合一。阳明先生曰:“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知行是一体两面,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二者不能分离,也没有先后。与行分离的知,不是真知,而是妄想;与知分离的行,不是笃行,而是冥行。

三曰惟精惟一。孔子韦编三绝,谓其读书求精也;管宁割袍断义,因华歆心有不专也;惟精者,欲其深也,惟一者,欲其专也。欲收心法之效,必下惟精惟一之功。惟精惟一,意为做一事,其心只在此事,心无旁骛,追求尽善尽美。非谓只做一事不顾其它也。

七心法之功

事事有心法,则必事事可练心法。积木、七巧板、九连环、孔明锁,可练具象思维也;书法、刻印、绘画、雕塑,可练意象思维也;象棋、围棋、语言表达,可练逻辑思维也;音乐、文学,可练感性思维也;跨栏、跳高、武术、跆拳道,可练动作思维也;足球、篮球、乒乓球,可练控物思维也。

心法玄妙,不练难收其效。以事练心,方可渐得其妙。

遇一事,其目的意旨、条件基础、时间地点、先后次序、手段工具、方法途径、效果得失,皆需反复推演思考。如洒扫庭除、送往迎来之小事,可边做边想;买房造屋、方案策划之大事则必事先推演取舍;中间过程亦须随时观察,因应变化及时调整,以便控制发展方向。事事如此,天天如此,方能思虑精微,心机缜密,可渐入无上心法之化境矣。

 

2019-3-2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