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导学案教师版
(2015-12-18 19:17:33)
标签:
教育 |
分类: 王红伟 |
《苏幕遮》导学案
设计人:王红伟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背诵这首词,并感受诗词创造的意象和丰富意境,品味诗意。
2、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小组合作赏析词作情景交融、含蓄柔婉的抒情特点,提高鉴赏诗词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读并感受词人笔下“风荷”的神韵,体会周邦彦的浓郁的思乡之情。
二、自主学习
1、作家作品
周邦彦是北宋后期著名的婉约派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妙解音律,善于作词,作品多为闺情、羁旅,咏物之作。他的词富艳精工,自成一家,有“词家之冠”、“词中老杜”之称。有《清真居士集》,后人改名为《片玉集》。
2、基础积累
(1)读准字音、辨析字形
侵晓窥檐语(
三、合作研读
1、本词选取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本词中,联系上下片感情纽带的是哪个意象?
意象:沉香、鸟雀、初阳、荷叶、水面、荷花。
意境:画面清新自然,从容淡雅
本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联系上下片感情纽带的意象是“风荷”。词人从眼前的风荷想到了家乡的荷花。词人的家乡在钱塘,由描写荷花很自然地过渡到抒发怀乡之情
2、词作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词中作者的情绪是怎样变化的?
表达了羁旅愁绪(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故乡遥,何日去)。
词人情绪的变化:燎香消暑---沉闷,鸟雀呼晴---欢快,风荷摇曳---欣喜,羁旅他乡---伤愁,梦回荷塘---怅然。
3、本词的表达技巧有哪些?
(1)直抒胸臆(直接抒情):“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2)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词人从眼前的风荷想到了家乡,进而发出这样的感叹——故乡是那样的遥远,我何时才能回去呢/
(3)以动衬静:“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既是拟人的修辞,也是以闹写静,能听到鸟鸣声,更衬托出环境的安静。
(4)虚实相生:上片所见沉香、鸟雀、风荷等是眼前实景,而下片“梦入芙蓉浦”是虚构的梦境描写,思乡情切,以致梦中飞渡,恍若回到故乡,与友人一起小楫轻舟畅游芙蓉浦了。
(5)对写法:不直接说自己思念友人,而用设问反写不知友人是否忆我,把自己对故乡、对朋友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更细腻真切。
4、词中除了流露出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外,还寄托了其他什么情感?
从作者对故乡的强烈思念中,对小楫轻舟泛游芙蓉浦的自在生活的深情向往中,也能依稀地感到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对回归自然的宁静生活的向往。
四、质疑探究
五、课堂小结
这首词通过回忆、想象、联想,以荷花贯穿,既细致传神的写景状物又颇有诗意的表达了思乡之情。
六、当堂检测
1、《苏幕遮》(燎沉香)中刻画荷花风采的三句是
2、《苏幕遮》(燎沉香)中词人借用虚构之景来抒怀的三句是
七、延伸阅读
阅读《月夜》,回答问题。
注释:
1.鄜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被困长安。
2.怜:爱。未解:尚不懂得。3.云鬟:古代妇女的环形发饰。4.清辉:月光 。
5.虚幌:透明的窗帷。6:双照:互相照见。
思考:《苏幕遮》中“五月渔郎相忆否”体现了古诗创作的独特艺术魅力,同样,杜甫的《月夜》也如此,请结合诗句欣赏。
(一“湿”一“寒”含蓄地写出了眺望之久,思念之深,牵挂之切。诗人不直说自己想家,却想象妻子担心自己的安危,巧妙的换位使得感情更加真挚与深沉。[不从自己角度写思念对方,而从对方思念自己的角度来反向表达思念之苦,全诗侧面虚写(化实为虚)。]
八、布置作业
1、请将“鸟雀呼晴……一一风荷举”之景扩写为一段60字左右的写景文字。要求想象合理,语言生动,至少使用两种修辞。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