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泊头市实验小学
泊头市实验小学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729
  • 关注人气:2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年级语文   阅读链接的教学

(2017-11-22 10:00:08)
标签:

教研

分类: 教研之窗

  阅读链接的教学策略

一、巧用链接,激发阅读兴趣。

    俄国文学泰斗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蔡元培先生也说:我们教书,是要引起学生的读书兴趣,做教员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地都讲给学生听,最好使学生自己去研究。可见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多么的重要。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在教学《牧场之国》时,一上课我就出示资料袋的内容让学生阅读,绿茵茵的牧场,美丽的郁金香,大小不一的风车,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那么课文描写的牧场之国会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呢?怀着这样的好奇心,学生迫不及待地读起了课文,很快便陶醉在课文描绘的异域风光中。在学生有了初步的情感体验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了解牧场特点,感受乡村生活的可爱,体会修辞手法的精妙……在阅读兴趣的趋动下,课文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一教学难点也迎刃而解。再如《冬阳童年骆驼队》《丝绸之路》这些课文后面的资料袋都极易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滋生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对文本产生一睹为快之感。教师巧妙地用其导课既是对教材资源的充分利用,又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愿学、爱学、乐学,并且学得活、学得好,学得有滋有味,这岂不是一举两得?

    二、活用链接,丰富情感体验。

   文学的魅力不仅仅在于文笔的变化多端,更在于唤醒读者的情感意识。课堂上,当师生的感情趋向热烈的时候,链接与课文内容、情感相关的大作家的作品让学生参读,对于形成与课文特定情境相一致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感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以下是《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阅读教学片断:

    师:是啊,这挽联,这花圈表达了人们对鲁迅的——

    生:爱戴。

    师:当时有个青年作家叫巴金,在先生逝世以后,他目睹了人们追悼先生的全过程,并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的情景。幻灯出示阅读链接”——《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的部分内容,指名读:

    1:一群小学生恭敬地排成前后两列,一齐抬起头,痴痴地望着那张放大的照片……

    2:一位拉黄包车的青年人端端正正地立着,抬起他那饱经风霜的脸茫然地望了望前面,又低下头,恭恭敬敬地行三鞠躬……

    3:两个老太太埋着头,闭着眼睛,默默地合掌祷告了一会儿,脸上挂满泪痕,继而响起了悲痛的哭声。

    师接着深情范读并提问:鲁迅的逝世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伤心、落泪呢?

这样恰到好处的链接,点燃了孩子心头情感的导线,使孩子内心受到强烈的冲击,从而将课堂推向了情感的浪尖,于是各种感受便真实地渲泻出来。

    三、借助链接,凸显文本内涵。

    在博大浩渺的语文天地里,常有不同的文章表达着相同的意思,如苏轼、苏小妹、秦观他们所做的字谜可以暗指同一个字一般,《匆匆》一文和它课后的链接《明日歌》也有着异曲同工之效。《匆匆》这篇散文,作者通过不断地追问、反问、责问,反思自已尽在徘徊的思想状态和不甘虚掷光阴,力求上进的精神。《明日歌》这首诗,短小精悍,节奏明快,音韵和谐却寓意深长,劝勉人们要珍惜时间,勿虚度年华,莫荒废光阴。在学完散文后补充这么一首古诗,是对课文内容的补充,对文本内涵的提升,让学生更有一种意犹未尽之感。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在不断地吟咏和诵读中,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朱自清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的感受,并且像他一样自问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于是珍惜时间这一文本内涵便在学生读、悟、议、诵的过程中得以凸显。

    四、利用链接,获得习作启示。

    叶圣陶先生认为:凡是学习语言文字如不着眼于形式方面,只在内容上去寻求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少。光是走从内容上寻求这一步,不是完整的语文课,必须着眼于语文形式方面,才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收获。例如《北京的春节》课后链接了梁实秋的《过年》和斯妤的《除夕》片断,并且在课后第4题明确指出下面阅读链接是两段关于春节习俗的描写,与课文中的相关部分比较一下,看看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对你的习作有什么启发。。表达方法是高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再加上这篇课文的内容不难理解,因此我把教学重点落在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上。教学时,我把详略得当,总分等表达方法的渗透与指导落实到位后,便引导学生带着课后第4题的问题阅读阅读链接。学生在理解、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得出了梁实秋用明贬实褒的方法表达他小时候并不特别喜欢过年的感受。和老舍抓大场面按总分顺序描写除夕相比,斯妤用的则是抓局部从一个家庭来反映整体热闹繁忙的写作方法。同样的除夕,不同的内容,同样的春节,不同的感受,三个名家选材的角度与写法都不大一样。学生在对比阅读中不仅了解了春节的众多风俗习惯,还拓宽了习作视野,获得了从多角度观察生活和表达生活的启示。

    五、运用 链接,开阔阅读视野。

    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一本语文书教给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而课外书是无限的,犹如浩瀚的大海,只要你勇于探索,就能享受那书海的无穷乐趣。语文教材后面的资料袋阅读链接就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做了一定的导向,教师要充分利用资料袋,发挥它的最大功效。如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我抓住周瑜长叹一声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展开研读,学生通过抓重点语句细细品味,深切地感受到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这时我再适时引导:在《三国演义》这本书中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还在很多故事中体现出来,课后资料袋中提到的火烧赤壁”“空城计都非常有意思,想不想读?此时的学生对诸葛亮佩服得五体投地,岂有不读之理?于是还是带着刚才的问题文中哪些地方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用刚才抓重点语句进行文本研读的方法自读这两个故事,诸葛亮的形象便在学生的头脑中定格了。这时的学生正处在阅读的兴奋点上。于是我又请了一个读过《三国演义》的自称为三国通的黄炜彬同学讲述《三国演义》中最吸引他的故事。他谈到了关羽千里走单骑、刮骨疗毒等故事。听着他绘声绘色的介绍,看着他神气活现的样子,同学们羡慕不已,课后很多同学都自觉地读起了《三国演义》。在学期末的我也说三国读书会上,同学们对这本书的故事,对故事中的人物都能说上一二,虽然稚嫩,但毕竟是自已学习的收获。

    总之,从文本出发,巧用文后链接,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拓宽了语文教学的外延,使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进行深度地阅读和思考,从而提高了阅读教学的质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