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上灵寿

(2022-10-17 16:46:12)

三上灵寿

 

在我们老家,灵寿就是县城,上灵寿就是去县城。

小时候,总感觉灵寿很神圣,也很遥远。小伙伴们谁去了灵寿,一进村就会急切地从自行车大梁上出溜下来,撒腿跑到孩子群里,趾高气扬地讲着在灵寿看到的稀罕事儿。不定那个班里,总会有从灵寿来奶奶家或姥姥家常住的小学生,他们的一举一动总是那么洋气,课间休息的时候,屁股后面总跟着一群崇拜者。

其实灵寿离我们村才15里。就是这短短的15里,却成为我小时候的“天堑”,上灵寿成为一种奢望。

三上灵寿

一上灵寿

1974年,11岁的我上小学五年级。刚进腊月的一天上午课间,我正在和其他同学跑着耍,一个小伙伴悄悄捅了捅我,把我拉到一旁,抑制不住喜悦地对我说:“想去灵寿洗澡不?”“想!”我差点喊出来。

我俩一蹓小跑着到了校院外,比我们大3岁的俩高年级同学正驾着自行车等我们。我也没问怎么想起叫我了,一下子窜上一辆自行车后座上。

车子很快行使在村西大道上,掩饰不住兴奋的我们早忘了给老师请假,说着话就来到了京获公路上。一上油路,自行车就快了起来,只穿一个小棉袄的我赶紧从后面搂住了高年级同学,脸也贴住了人家后背,即使这样也冻得直打哆嗦,根本顾不上浏览路上风光。

谢天谢地终于进了灵寿。记得过了大石桥后,又往南走了一段再往西,我们到了澡堂的存车处。骑车的同学让我下车,我双腿冻得发麻,根本沾不了地,最后还是另一位骑车的同学扶着我下了车。忘了是谁买的票,带我们进入澡堂。一进澡堂,一股说不上的澡水味随着热气扑面而来,木板上、过道里全是赤条条的洗澡人。印象中,先在澡塘泡了一会儿,又到沐浴喷头下面冲了一下,吃中午饭的时候正好回到了家里。

去了一趟灵寿,特别是洗了一个澡,心里那个美呀!进屋看到了小姑,我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猜猜今天我去哪啦?”小姑猜不出来。我伸了伸头:“你看看我的脖子!”小姑看了看说:“洗脖子了!”我大声自豪地告诉她:“我今天去灵寿洗澡了!”小姑楞了一下,“嗤、嗤”笑了起来:“你怎么没洗头呀!?”

洗澡还洗头?

二上灵寿

1975年,我上初一。

应该也是冬天的时候。经过一个多月的辛勤排练,学校组织我们排练的文艺节目被公社中心学区选中了,让我们去灵寿参加28个公社汇演。

一大早,几个老师先给我们化妆,然后带着一群孩子就出发了。虽然步行15里,但几个孩子一边走一边说笑,没感觉出累就到了灵寿。印象中好象顺着现在的城东街一直往南,过了最繁华的老街还往南,再往西是一个带围墙的大坑院落,院内是一个篮球场,最西边有一个高高的戏台,这就是我们的演出地俱乐部了。

早忘了表演的什么节目。只记得演出结束后已经快中午了,老师们领着我们几个孩子,从俱乐部西边穿过书店胡同到了城内大街。在新华书店前面顺大街往东走,没几步就到了路南的第一食堂。

这是灵寿最大的食堂。临街的大门镶嵌在一幢高高的深灰墙建筑里面。从大门进去,光线一下子暗了起来,仔细一瞧,里面是一个很宽敞的大厅。大厅内摆放着一排排方桌和长凳,大部分桌上都坐着几个吃饭的人。大厅的南面是一排窗口,窗口里面就是做饭的操作间了。一位老师拿着粮票和钱帮我们到东边的一个窗口买了一沓塑料饭票。饭票有好几种颜色,一种颜色代表几两粮食或几毛几分钱。一个缸炉烧饼需付2两粮票、6分钱,一碗鸡蛋汤需付1毛钱,一碗肉丝汤好像需付2毛线。我们的伙食费由学校统一出,老师和学生无论年纪大小,都是每人两个烧饼、一碗鸡蛋汤。

吃了饭,老师们还在桌上说话,我们几个小学生早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在食堂里面四处观赏。有一个学生是第二次来这里。他领着我们到了食堂的大门处,用手指着上面的灰砖建筑,告诉我们这就是楼,还说门锁着呢,里面有楼梯,通过楼梯才能上去。我们正说着呢,老师们也过来了。知道我们想看楼,一个老师说:“走,我领你们去文化馆看楼去!”

出了食堂门往西走,很快就到了县文化馆。不知老师和文化馆那个领导熟,领着我们就进院了。院内还真有个楼梯,我们就跟着老师一级一级登上了二楼。

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上楼。

三上灵寿

三上灵寿

第三次上灵寿,时间记不太清了,好像是1976年春天。也是一次文艺汇演,但表演地点却挪到了西关中学。

印象中那次特别累。跟着老师眼看着已经到了灵寿,但还得顺着京获公路往西走,拐过现在人民路和西环那个90度大转弯,继续往南走、再往西走才能到西关中学,比去俱乐部远好几里地。

表演场地设在西关中学大操场的东部。也没有戏台,只划定了一个表演区域,轮到谁的节目谁就上去表演,其他人都在四周观看。我们表演的什么节目一点印象也没有了,只记得我们表演结束后,趁其他节目正在表演的空闲,我们几位同学顺着操场400米跑道在西边转了一圈,一边走一边惊叹操场的宏大,却不知道在操场的西边还有更宏大的松阳河,更没想到两年后我每天都会在这个操场上遛弯。

回来的时候,老师领着我们走了另一条近路。只记得穿过西关村后,走到了一个悬崖下边。悬崖东西朝向,西北角大概有十几米高。站在悬崖下面,望着西边的村落和北面的麦田,感觉自己特别渺小。悬崖往东不知道通向了那里,但在西头却向南拐了。这个悬崖后来总萦绕在我的梦中,几年后回灵寿参加工作,也曾刻意寻找过这个悬崖,但始终不知所踪。直到20年后我到县委院里工作,有一天站在院内东北角看到看守所的犯人在一个大坑里训练,再仔细观察大坑外面竟然是城北街,才猛然醒悟我20年前看到的正是灵寿的北城墙!

也可能是命运使然。第三次上灵寿,印象最深的就是去了西关中学和县委后面,却没承想这两个地方后来竟成为我人生的重要转折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