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焦山寺”
标签:
杂谈 |
分类: 京外景观古迹风光 |
山西大同“焦山寺”

寺路:

焦山寺碑亭:

重建焦山石窟寺碑:

碑首:

碑文:
重建焦山石窟寺记
焦山石窟寺者古之大尼寺也与云冈石窟寺同肇于北魏距今阅千六百年然岁月苍桑风雨磨勒云冈石窟幸存而焦山石窟至灭矣今人唏嘘
予观夫焦山雄姿在势与形势出孤峰形在山峦孤峰直竖突兀而峥嵘有须弥入云之势山峦横陈圆环而周匝呈金验覆地之形证之梵方犹须弥之西来
譬之器物似车轮之平置九山八海四大部洲之势帝择天宫圆环统之形莫不依具也僧家以之焉祗洹住地良的情也文献有据者水经注灅水云武门
川水以东南流水侧清石祗洹舍亟诸石窟比丘尼所居也者焦山石窟山也继云耑水又东务经灵岩南凿石开山因岩结樽者云冈石窟寺也大唐内典录
云恒安郊西大谷石壁皆凿为窟高十余丈东西三十里栉比相连其数缺矣者自云冈自焦山三十里间吴官屯鲁班窑昔遗迹斑斑多有石窟存焉广弘明
集道宣之释老志云今时见者传云谷深三十里东为僧寺名曰灵岩西弥尼寺谷凿石为龛者东之僧寺即云同古名灵岩石窟寺其西三十里之尼寺即焦
山石窟寺也史藉可徵者魏书释老志记北魏天兴初道武帝命高僧法果于京郊建饰容范今信向之徒有所居止乃成乎城之五级佛图以置道人统云冈
之耆闍崛山以居僧焦山之须弥山殿以居尼郊西之僧尼二山乃为京师之灵山胜地也其后明元帝频繁往祈于武州车轮二山者祈灵也继武州山后世
更名为云冈有考而车轮山为何者所替则不明于是明元之祈祷车轮山成为历史不解之迷证得焦山即车轮山则历史之迷可解矣地理有据者平城至
武州山武州山至车轮山实各距三十里梵方为一由匀中国为一盒之距有高意存焉虽为天然抑亦人谋北魏此山名车轮山者取形也而不名须弥山者
犹武州山之不名耆闍崛山命名之讳也证其乡土名曰高山者亦须弥山之中译而不直用梵名者也焦山之名乃后世所出或云兵燹焚焦或云焦赞为寨
殊无确据洎辽景宗行宫之设明清用为屯军之汤砖塔峙矗围城环势山起变矣况名出无据方志不载者有难言也
二十世纪杪高山镇政府绿化河山改善环境积数年之功焦山已颐导翠入廿一世纪又展宏图为开发旅游而重建焦山石窟寺经勘测设计意复古制及
施工中发现十一间殿之柱础等遗址乃知兹事非常遂请大同古建所赘凯先生为之斟酌工程悉依古迹不行立异之举亦有知而为者是役之举陶文秀
领其总李慧明孙国义襄其戊胡其荣许飞执其事乡邻四方助其资全镇上下协其力不避寒暑两阅春秋建百八台阶依山墙体环山围城及天王殿观音
殿地藏殿大雄宝殿禅房钟鼓腋石窟洞天殿须弥山殿凡六九间造泥像铜像石像凡七十二身又设牌坊观景亭奶奶庙古井亭共凡十三处总投资人民币
六百万元于是大同云冈西谷代现北魏益观溯古则武州车轮僧尼乎应览胜则云冈焦山石窟联历史胜境再展风采颇可一壮观瞻斯役之功非行古
刹重新尤在文化传承然以今人之所识复古人之为观实非易事是非功过文虽率定有识之士其为铭款
观音殿:

上院台阶:

钟亭:

鼓亭:

大雄宝殿:

左端文殊殿:
右端:普贤殿;右厢:往生堂(吉祥堂和往生堂与北京和和平寺相似!)

石窟洞天:


塔身:

塔顶: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