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仰西安兴教寺三塔

标签:
杂谈 |
分类: 京外景观古迹风光 |
瞻仰西安兴教寺三塔

一、玄奘塔




塔门额:

塔门内唐三藏

塔背面:

唐三藏塔铭:


太过冗长,没能读下,只借网上一段,如果朋友想看全文,请网上查找!
岁丁巳开成纪年之明年,有具寿沙门曰令检,自上京抵洛师,以缥囊盛三藏遗文传记,访馀柴门于行修里,且曰:闻夫子斧藻群言旧矣。讵直专声于班、马,能不为释氏董狐耶?抑岂不闻贞观初慈恩三藏之事乎,敢矢厥来旨云。三藏事迹载国史及《慈恩传》,今塔在长安城南三十里,初高宗塔于白鹿原,后徙于此。中宗制影赞,谥大遍觉,肃宗赐塔额曰兴教,因为兴教寺,寺在少陵原之阳。年岁浸远,塔无主,寺无僧,荒凉残委,游者伤目。长庆初,有衲衣僧昙景始葺之。大和二年,安国寺三教谈论大德内供奉赐紫义林,修三藏忌斋于寺。斋众方食,见塔上有光,圆如覆镜。道俗异之,林乃上闻。乃与两街三学人共修身塔,兼砻一石于塔,至三年修毕。林乃化遗言于门人令检曰:“尔必求文士铭之。检泣奉遗教,直以铭为请,非法允之冢嫡,谁何至此乎!”轲三让不可,乃略而铭之。
三藏讳元奘,俗陈姓,河南缑氏人。曾父钦,后魏上党太守。祖康,北齐国子博士。父惠英,长八尺,美须眉,魁岸沈厚,号通儒,时人方汉郭林宗。有子四人,奘其季也。年十三,依兄捷出家于洛。属隋季失御,乃从高祖神尧于晋阳。俄又入蜀,学《摄论》《毗昙》于基暹二法师。武德五年,受具于成都。精究篇聚,又学《成实》于赵州深,学《俱舍》于长安岳。于是西经前来者,无不贯综矣。


塔窗有佛像:


塔顶:

塔刹:

二、窥基塔

大慈恩寺大法师基公塔铭并序
按吏部李侍郎乂碣文法师以
日卒于慈恩寺翻译院有生五十一岁也后十日陪葬于樊
川玄奘法师塔二起塔焉塔有院大和二年二月五日异时
门人安国寺三教大德赐紫法师义林见先师旧塔摧圮遂
唱其首率东西街僧之右者奏发旧塔起新塔功未半而戾
作会其徒千人尽出常所服玩洎向来其金舍帛命高足僧
令捡俾杂其事明年七月十三日令捡奉行师长启其故塔
得全躯依西国法焚而瘗之其上起塔焉又明年十月賫行
状请弘庆撰其铭享熟闻师之本末不能牢该师姓尉迟讳
基字弘道其先朔州人累世以功名致爵禄先者宗拟州都
督伯父鄂国公
悟能属文尤善于句读凡经史皆一览无遗三藏法师玄奘
者多闻第一见弘道颇加竦敬曰若得斯人传授释教则流
行不竭矣因请于鄂以鄂公成其言奏报
一十七改服儒服报缁衣伏膺奘公未几而水寒于水矣以
师先有儒学词藻
大行于时谓之慈恩疏其余崇饰佛像日持经式端光感应
者不可胜数叹乎弘道其家世有朔漠宜以茹毛饮血翧事
然裁背义妄信为事今莫不浮屠教菩萨胜果入其奥亏夫
鄂公佐圣立奘公盛集其出于其类为一代贤人实禀旬气
习俗不能染也明矣道为铭曰
佳城之南得面南为如法师乎章其兴也其使慈既致遂
陪其后甲子一予子四十九碣文移入兮本寺中是景取信
兮田舍翁义林写所乎曰令捡亲拜师言兮精诚代试具矞
鍤兮兹立堂今身不朽兮滋异香铭志分明发之弘道贞白
骨鲜兮无销稚瑞云甘雨兮书宿道神祗忠窣兮罗寿宫依
教茶毗兮得舍利金般盛台兮埋椁地建塔其上兮高巍巍
铭勒贞石兮无愧辞深谷为岩子曰为瀛此葬寂然兮感则
雬
右行僧录法师寺赐紫云瑞
安国寺首座内供奉内座驭坛大德方塔
寺主内供奉灌照
同司当僧怀真
兴教寺上座惠温
僧道茔
安国寺内供奉讲论大德建初书


三、回测塔


塔额名:

塔铭处:

塔铭:

铭文:
大周西明寺故大德圆测法师佛舍利塔铭并序
法师讳文雅字圆测新罗国王之孙也三岁出家十五请业初
于常辩二法师听论天聪警越虽数千万言一历直出不忘于
心正观中
太宗文皇帝度为僧住京元法寺乃览毗云成实俱舍婆沙等
论暨左今章疏无不閑晓名声蔼著
将还
奘公一见契合莫逆即命付瑜伽成唯识等论兼所翻大小垂
经论皎若生知后被召为西明寺大德撰成唯识论疏十卷解
深密经疏十卷仁王经疏三卷金刚般若观所缘论般若心经
无量义经等疏羽翼秘典耳目时人所以赞佐
东流大兴无穷之教者也
寺又去寺三十余里閴居一所静志八年西明寺僧徒邀屈还
寺讲诚唯识论时有中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至京奉
敕简召大德五人令与译密严等经
入东都讲译新华严经卷轴未终迁化于佛授记寺实万岁通
天元年七月二十二日也春秋八十有四以其月二十五日燔
于龙门香山寺北谷便立白塔在京学徒西明寺主慈善法师
大荐福寺大德胜庄法师等当时已患礼奉无依遂于香山葬
所分体一节盛以宝涵石槨别葬于终南山丰德寺东岭上
法师尝昔往游之地墓上起塔塔基内安舍利四十九粒今其
路几不通矣峭壁崭绝茂林郁閈险僻藏疾人迹罕道埋光蔽
德徒有岁年孰知归仰由是同州龙兴寺仁王院广越法师勤
诚至愿以
大宋政和五年四月八日乃就丰德分供养并诸佛舍利又葬
于兴教寺
并基公之塔即旧而新之金轮宝铎层构双耸矗如幻成其下
各环以广庑神像崇邃左右以祔
不知何时而已也乃于塔之前创修献殿六楹落成庆赞之日
不暇求能文者丐余直序其事系之以铭铭曰
仰兮千万年


四、中日友好石书心经光明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