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晋祠碑纪(一)

(2019-08-03 03:00:11)
标签:

杂谈

分类: 京外景观古迹风光

晋祠碑纪(一)

山西三晋之胜,晋阳为最,晋阳之胜就在晋祠。晋祠是山西现存规模最大,历史最为悠久,保存完整的古典园林,而中心则就是晋祠。晋祠占地130余万平米,现存三百年以上的建筑98座,塑像110尊,碑刻300块,但见到的并不多,而见到的碑之中有不少是关于晋祠修葺事宜的碑,虽有此碑漫漶不清,但从可读的碑中,可以了解晋祠的历史状况。
一、圣母殿台墙刻石应是重修圣母殿刻石)晋祠碑纪(一)
只看清重修……张村等和落款道光叁拾贰年年字样
晋祠碑纪(一)
二、圣母殿前廊碑   1、重修晋祠庙记(中间模糊不清!)晋祠碑纪(一)
碑首:
晋祠碑纪(一)
碑文:

重修晋祠庙记

                  西                   

                  西                        书丹

出晋城西南四十里有曰大唐民俗淳厚科办易集邑之美者也去邑西南八里余有庙       而府有祷辄应庙之灵者也朝邑之广安前庚面叩及何悬览之山崩

嵂而森耸前横汾河之入淳流而衍迤其土饶沃可耕其谷窃深可盧二泉水出览山之  胎庙前梁而沼池水则泌佛深沉隐然不可穷其露引而为渠去则引滈浩荡沛然

莫可过其势有河广志之道卷之则蒇于敛密放之则弥乎宇宙曾也上盖二亭左曰邦老  成田二百余顷旱则祷而即雨民多腹其忠则故历代崇祀靡替我

明契有司时祀尤谨顷祭钦承

监察巡按是藩今夏六月三十日以巡历郡邑归自平阳道经太原时定阳盛暑禾稻焦庶民心   之将无收悲余捧香于祠下祝曰民为邦本食乃民天公厚令兹其忧饥饿政成

    多间成未清致此必徵岂无所自常当有过民实堪怜愿降甘庆以活民命祝皆顷刻间云               阴雨紧骤若盆倾如是者连日小雨以如而睹其凤辞以之所顺

解呈雨阻徘徊庙宇见其性记骇落水阖倾欹默兴修葺之念既临行台会同宿江浙计              公惮自其事佥谓晋祠之神利泽及民者广庙宇修葺之其配以乃云

贶而忍福祜也哉况正统间有

敕修葺祀典神庙昭布郡邑举而行之夫岂不宜于是令有司聚材鸠工重为修理倾者扶之圯者整之缺者补之圯通以旧水有水阁之过亭也今则带环之裨庶则两房殿之贯以

昔未有周垣之栏栅也今则始设之俾无水竖以青之亵卖规制完美丹垩炳明桷翼翬飞其敬者常邦会士女视恪下何用俾山水增辉修惩畅遵五役施舍百姓捐赀后以成

功众谓以勒贞珉以垂有永功惟治民事神有司职分惟诚有以业乎神斯政有以治乎民 望祭也可及瑞微明矣颂周持葛伯祀仇饷以人而专修助时昭明如近久之

敬乎为乡人之助愍也昭昭益纪是称乃三晋之名山为一方之胜斯载在纪典意为有灵乃者早讫一诸而葺葆俀施弊陋一修而丰穰即应则其宇从此峰而昭于心者容唯

缓乎是创修理之举唯余发心以倡之而实群公协力以成之也继是凡以来范于斯者宜远似周公得人之心体群公作兴之心嗣而葺之不惟斯庙之胜永所如还贺尔见

斯民之福亦永锡而无穷矣故适其兴以祝岁月云

大明崇祯五年岁在辛已润七月初吉记

    山西布政司左布政使张戊  左参政魏林  ……

    山西都司都指挥使朱忠

                太原府知府殷谦  同知张绍  周复……  太原县知县徐纯  县丞申昱
晋祠碑纪(一)

晋祠碑纪(一)

晋祠碑纪(一)

晋祠碑纪(一)
2、重修晋祠庙记晋祠碑纪(一)
碑首:
晋祠碑纪(一)
碑文:

重修晋祠庙碑记

昔叔虞剪桐封地子历因地号国祠因以名故至今称之附于祠有庙凡有八圣母祠玉皇庙三清庙泰山庙观音堂台骀庙药王庙真乃波皆有利于民以也一心祀

榭凡十二清华堂环翠亭均福堂仁智轩涌雪亭流柸以纪实堂善涧泉亭智孝泉亭望川亭萧春殿慕萧门皆壮观乎祠者也故建之岁久年淹存必一朗

七年余倡义督工修叔虞祠善利亭建读书台望川亭实也事尚未逼焉至肆拾年

晋府

宁河王府捐金百余两督同儒官智周乡民张廷瓒郭崇富等修  圣母正殿肆拾堂中海

宁河王府捐金督同把总杨宝等重修殿前神桥嘉靖四十二年乡民王文泰等皆诸善女勔炙十道士兴其一募缘资财建楼于难为泉之上纶欲流公温以则传

    有基址疑即古之均福堂地也复以余力修惠远门八庑墙广舍制碑事坊牌涌道鼎新革故一持焕然邑人录之千户王君贞吉出俸金易庇石乃依教而请余以记之

    余以晋祠为晋阳第一名区代显灵异即加增餙盛世明王名代巨乡勒之金石载之典籍记之非不详矣余何容文命惟以大渠指之古者身无宁彰昭诚感祀壮宫宇

    所以栖神明神得所栖祀事乃虚惟晋祠北冲云朔南引河东东职汾榆西扼虽石其闻枕石漱流吞云吐月风轮水阁教雪滋涛翠于松柏风屈益干龙蟠四季景态百

    咏不穷岂特恣邀游供憩赏息珍禽育乔木已耶尝闻凌霄起阁而帝子兴王鷄蟠敕山而金陵恬气是可以观风可以镇俗可以如资疆可经餙太平此又以形胜云尔

    至若善利龙渟难老神瀵波分燕尾胜叠鱼鳞灌溉千家膏腴百里或水旱作渗而扬雨非时则有祷辄应或六气津疠而凡师矣淐办无焏不响一方民耒命文其赐而

    不知其利于民者又何如事故璿台享神而夏后永祚汾阴祀土而汉室隆符公羊传曰山川有能润乎百里者天子扶雨祀之着于山川偏于群神以祭我民社以佑我

    国家有是哉所系之重也然则兹举也其容或废乎哉惟时知县王公世业县丞杨松主簿李隶典史李崇道皆然有是土示樨作兴理者也濡于政命央媛诏导刘惟拯

    则朱洪济皆周旋祀典而乐观厥成者也因併书之以望夫力之人后人有感于余言观感使如今之属成下使之人之复望夫后人立

大明隆庆元年岁次丁卯季夏吉旦立石

  赐进士中大夫浙江按察司副使邑人高次行撰  男府庠生高麟

          承务郎陕西布政司理间邑人杨逖书  舍理都功德主庠生王佳

  文林郎知太原事知县褚宾    迪功即县孔贾应祯    将仕郎王簿刘朴

  赐进士河南左布政使榆次冠阳千户部福建同知事王缉  广平府通判王纬

  赐进士榆次县知县董三迁  文水县知县李秀  主簿赵珰

钦差镇守陕西地方都督郭  镇守延绥都督郭  固原游击赵九思

  宁化府奉国将军知糗  宁河府镇国将军珍臬

钦差固原中路入卫游击将军都指挥佥事王绿叶勋
晋祠碑纪(一)

晋祠碑纪(一)

晋祠碑纪(一)
三、圣母殿周廊碑  晋祠碑纪(一)
1、重修献殿碑晋祠碑纪(一)
碑首:
晋祠碑纪(一)

晋祠碑纪(一)
碑文:(下摆处不清!)

重修献殿碑记

圣母祠前原建献殿碑文汇豪庆志久年淹葬墓摄毁栋宗将顾乡耆张经飞每议

万历二十二年春五月雨

  邑侯李父母珍念民瘼祷于祠下邑庠生智烈默赞祎学即乘鼎御命遂治学太和

各捐已资觅址兴修于基址则整饬使平环绕檐台悉压方石于栋宇

较无少顾欹至若台阶起为层叠垣墙场以碍砌焕然一新足壮瞻仰

立贞珉以纪之予谓献殿何为而设也窃意酬时奉祀祷

传曰山川有能润乎百里者天子秩而祀之我

圣母永泽无崖灌溉粳田二百余顷或年逢荒旱祷雨屡应斯

神佑我国家者岂没鲜哉以故历代崇祀靡替迨我

  朝明诏邑侯将祀尤谨以此方之人久恷  神庥忍不报赛于每岁七月十五日

享献凡尔须既清致于以设资感疏洁献于以殿忏牲既成献于然启供

纵略吻将警献于何地矧其日  御制敕碑有三又溪敦今垓乎呜呼

曰存旧为新节乎费兴废补獒节乎以崇神报本寓采敬一事而众

事乃经始于万其申午年夏法咸于一未季秋遂吉以识

大明万历二十四年岁次丙申夏五月吉旦

    万历乙酉科举人          邑人关国宠撰文

  文林郎知太原县事睢阳李宁一立石

    ……
晋祠碑纪(一)

晋祠碑纪(一)
2、重修台骀庙碑(下半部不清,上半部勉强读之!)晋祠碑纪(一)
碑首:这篆字还真不认识
晋祠碑纪(一)
碑文:

重修台骀庙碑记

事必原所自始善则归诸先人注子云翼篇之前醮美而彰莫为……

备矣自雍正十肆年重修历今曰十余年

忘甚非所以光元业而六子落也岁在壬辰族人

彰之功必惠其报而亦以元泽所存

而享等器吐炳若濯皇治也事长而功倍矣自此

士久前兴思永铭念先人遗泽记存长留勿替其有利于

以有启之为道兴事之曰以记其实而于前人创治之力也

铭辉焕受主之为读对笅刈随前之顾勿遭斧斫则瞃以光先

                      耀……

……

清乾降叁拾柒年岁次壬辰
晋祠碑纪(一)

晋祠碑纪(一)
3、补修晋祠庙碑晋祠碑纪(一)
碑首:补修晋祠庙碑记
晋祠碑纪(一)
碑文:

补修晋祠庙碑记

晋祠为吾邑名胜之区祠宇亭楼见于碑碣者其多然名存而神废者几过半焉余又以岁久井断藩板级夷丹漆暗然里人熟筹无敢肩其事者

嘉靖辛酉岁    幽州理父以江右名孝廉来字昊邑治民事神必诚必敬越九年讼简刑倚民安乐业因公诣祠下周行院宇见栋楹衰桷板栏

之腐黑挠折葢瓦级砖之零落后出赤白之漶漫不鲜喟然叹息曰叔虞为晋始封之君允宜庙食兹土而晋水四渠流灌千顷尤原人之所赖以

衣食者其在祀典曰有功德于民者则祀之以神之祀已其重矣予承之是岂而使揭虔妥灵之区陊剥不治非所以崇祀典重民事也爰集阖镇

士庶谕以修葺口讲祯授若者宜因若者宜创若者宜华而勿近于靡若者宜朴而勿邻于陋兼出俸廉以佐公费里人闻命咸踊跃从事焉鸠工

庀村卜吉典作经始于十四年四月十九日竣工于十五年九月十二日总计瓴瓷灰石之费一百九十三千二百有奇金木丹漆之费一百三十

八千一百有奇工匠之费六百五十三千八百在奇出柏铺户居民者三百缗余皆募诸四方若莲池水榭板桥凡有关于水利者皆计亩出钱司

河者董其事镇人无与焉以及骀台庙之葺于东庄高氏公输祠之新于木石诸工三圣祠则里人新之业岐黄居药饵者施丹鹱焉皆感我 

之意而兴焉者也计其费约千余缗签縻不及二千金而残者完缺者整祠宇严肃金碧焕然矣予以董役随诸君子后窃叹夫事之成天勇决

而坠于因循者比比也庙修于明隆庆元年距今二百有余岁使其间有崇祀重民如  侯者出而振新之当不至即敝亦未必若斯之甚也惟

始幸惟未颓也而安之继若其功钜也而置之日引月长而未敝者敝敝者益敝益徵  侯之力其不至一败涂地也者几希后之人有鉴于此无

俟其敝越数年而一加修葺则新者常新而  侯之德且与晋水悬山并垂不朽矣是为记

诰授文林郎知太原县事加五级纪录十次江右钟德广捐银伍拾两  监修

岁贡生候铨儒学训导里人             孙康世  撰文

恩贡生            里人                 书丹

国学生            里人             宁德泰  篆额

经理人胡冠群……  住持僧普升

嘉庆十五年十月吉日立
晋祠碑纪(一)

晋祠碑纪(一)
4、修建晋祠桥亭碑晋祠碑纪(一)
碑首:修建晋祠桥亭记
晋祠碑纪(一)

晋祠碑纪(一)
碑文:

晋祠为山右名胜之区剪业归禾传美史乘碧波古柏幽翠袭人祠南其奉圣寺唐鄂国

公尉迟敬德所创也浮图高耸远视数十里  先祖心斋公因恋晋祠山水清幽于祠南

五里之牛家口薄管田宅以为徜徉驻憩之所清末余移家居之丙辰冬余典津监事务

鞅掌遂以致疾急假归休养于祠生三台阁地爽气清顿涤尘虑旋获愈行有日矣寺僧

觉志持缘皿来请曰奉圣古刹代远失修屋宇飘零游者惜焉各欲募资重葺而事钜费

繁非方外人所见独荷向稔檀越慈悲感请玉成余闻之义不可辞遂受册以行历在津

晋共募洋七百余元见已未复奉调回晋携款以归明年欧阳县长庸民有古唐模范村

之议壁画吉祥而经费苦绌闻此款就商于余余亦以该寺工程浩大非此少数所能蕆

事遂废洋百数十元补助之余就余资于关公桥建桥亭一名曰翠波桥庸民县长更题

额曰冻碧亭复于莲池南辟地数弓筑茅亭一颜曰美荫砌石四围广植花木以为游憩

之所是役也虽觉微违觉志之请然皆所以修葺晋祠保存胜迹而于初衷亦未全背益

以欧阳县长之惨淡经营古迹名胜多复旧观教育设施焕然皆备诚盛举也至重葺奉

圣寺惟有俟之异日世不忘乐善之君子吾知必有闻风兴起者焉今取经过实情刊志

贞珉用垂久远乐捐姓氏附勒碑阴敬告来者以为喤引

持等又吉韦四等吉禾韦简任职任甲山西第一监狱典狱长许伯华撰

署山西晋等督判厅厅长广州东莞县崔斯哲书丹

  中华民国十四年岁次乙丑夏历六月谷旦立
晋祠碑纪(一)

晋祠碑纪(一)
5、晋祠圣母殿修缮碑晋祠碑纪(一)
碑文

晋祠圣母殿修缮碑记

晋祠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圣母殿乃晋祠之主体建筑,位于中轴线末端,前临鱼

沼,后拥危峰,坐西面东,独居中冠。宋太平兴国《新修晋祠碑铭并序中》记述“正殿”之位置,形制均与圣

母殿相付。据此,其创建年代应是宋太平兴国九年(公元九八四年),迄今千年有余。宋、元、明、清屡有修

葺。宋崇守元年(公元一一零二年),因地震影响重棛,明嘉靖四十年(公元一五六一年),修补瓦顶,更换

脊饰,余皆葺残补缺,殿之结构,形制乃至大木棛件仍为宋代原作。圣母殿上承隋唐,下启元明,是形容中国

建筑发展史的珍贵实物资料,堪稳中国宋代建筑之典范。因其坐落在山前基岩一淤土之上,历经沧桑,年久失

修,随着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基础不均匀沉陷,致使殿宇向东南倾斜,梁架走闪,梁枋脱榫,殿顶漏雨,

部分木棛件腐朽折损,如不及早修缮,大有倾塌之虞,为此,一九九一年十一月,山西省文物局组织省古建筑

保护研究所,晋祠名胜风景区管理局,对圣母殿进行了实地勘测,在取得科学数据的基础上,制定维修方案,

经国家文物专家组实地考察论证,上报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拔款维修。为使维修工程顺利进行,由领导

专家组成“晋祠圣母殿维修工程领导组”,下设维修工程办公室和技术组,负责工程管理与技术指导。圣母殿

落架维修工程,投资五百余万元,一九九三年七月十六日开始,一九九六年六月十八日竣工。经国家文物局验

收,质量优良。在整个修缮过程中,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文物保护方针,始终坚持“不改变文

物原状“的原则。经过修缮,根治了圣母殿不均匀沉及弊端,疏通了鱼沼泉原有渠道,保护了殿周古树和鱼沼

飞梁基础,一举三得,效果良好。为增强大殿的抗震能力,墙内施心柱及斜撑。对劈列构件进行了加固保护。

极少数残损严重无汉继续使用之构件照原样复制。恢复了正脊升起。修筑台明,复制正面勾栏,同时揭取、修

复、安装、壁画一百一十六点一二平方米,保护了宋、元墨书题记。复制棛件予以作旧处理。梁架、斗拱等百分

之九十七以上的原有构件继续使用,保持了圣母殿的原貌、原状,原构和宋代建筑原有的风韵。晋祠圣母落

架大修后,古貌依然。它的成功经验,必将促进文物保护技术的发展与提高。    谨记

  公元一九九六年七月三日  晋祠圣母殿维修工程办公室立  袁旭临 
晋祠碑纪(一)

晋祠碑纪(一)
6、重修公虞子祠碑晋祠碑纪(一)
碑首:重修公虞子祠碑记(下半截不清楚!)
晋祠碑纪(一)
碑文:

重修

玉皇祠三清祠关帝庙书名碑

凡事之兴废必有其时而人之能与不能弗与焉先是乾隆癸已年间里人杨给谏公以  唐叔为晋源主也

役从庚寅感已重新之而  关帝庙居左  玉皇  三清殿居右日就倾圯新旧相形之下较为减色况

不泉非不能也时未至也越二十有二年而岁在乙卯公议于  关帝庙之遗址座后一丈七尺有余

  玉皇于上  三清于下左右配以庙祠各三间而加亭阁于其上改殿基两丈有册于前而居其

也墙外古槐二而一偏于东合铭堂就树法而端挺于殿台之两旁于正南是代代

开拓以势之大于  文昌宫也稽计东西九丈南北二十余丈后高前下使

日仰经营之本邑捐输而外流募于四方者其伙约卖金钱三千余缗五易春秋而

以湆合其意果后人之能于前人乎哉时至较未至之别焉而第所叹者左右洞之

祯足云尔是为略叙其事之颠末以著布施之芳名于不朽

邑人乙卯科选拔贡生  朝考一等引  见以教职印用原任绛州

总司营造杨作枢

……

大清嘉庆六年岁在乙酉四月吉旦
晋祠碑纪(一)

晋祠碑纪(一)
四、唐碑亭外新修晋祠碑铭并序》碑。据说原碑被宋太祖毁了,现在看到的是复制碑。晋祠碑纪(一)
碑:
晋祠碑纪(一)
碑首:新修晋祠碑铭并序
晋祠碑纪(一)
碑文:

新修晋祠碑铭并序

将士郎中尚书职方员外郎臣赵昌言奉敕撰  翰林侍诏中大夫司农少卿赐绯鱼袋张仁庆奉敕书

除历阶而成混一式显帝功资幽赞而致和平必宗神道盖所以光昭设教启迪储休益隆统御之基永茂文明之化天眷文

谟武列大圣至明广孝皇帝受三灵之睠命应千载之昌期操斗极而乘六龙聿升大宝明并日中德符乾徤运璿玑而齐七

政允叶天时稽洪范而叙九畴维新民正四门以之咸穆三圿由是克平曰慈曰俭以居怀知几知微南御物临丹墀而选士

则时毛邦彦奉腹心于域中运秘思以敷文则理本化工穷精微于象外典谟耀于千载政教迈于百王惠化普及动植皆苏

庙略所加幽遐咸服元年则东平江浙踰海峤以波清次岁则南下漳泉越番禺而尘静四夷献深之不暇百蛮请吏以争先

蠢彼并门独为巨寇扰乱堦于三纪恣虐烟于一方逐之则恃其狡穴以遐域为身谋纵之则悬施兽心以限隔生边患示之

以声教而弗化谕之以心腹而屡违文教敷而独异尧民两阶舞而不归舜化粤三年秋乃连王拾讲英武  西郊而训万旅

四年春爰告清庙仗黄鉞指北陲而张九伐招摇太一导灵旗以前駈勾陈羽林奉帝车          水慑陆慓鼓鼙震而

雷动风行是年夏五月哉生明上亲运成谋俯临逆境布之以问罪之词坟之以大顺之众秋霜降而品汇肃春雷发而幽蛰

开渠魁畏威降款纳土既而示贷以安歹侧德                      览形胜于山川访贤穆于古昔顾谓群臣曰晋祠

者唐叔虞之神也叔虞承后稷之洪德衍周武之丕基炳灵钟异则有文在掌命名符上帝之言胙土分茅则剪桐为封开国

荷成王之业为时立则济物推诚符卜年定鼎之基显磐石维城之祚其始也嘉禾入贡周公明一德知微其后也践土寻盟

文公成五霸之业所谓功垂奕世泽及生民昭王德于靡穷蔼芳风而自远乃眷灵祠旧制仍陋宜命有司俾新太之由是中

贵人          观夫正殿中启长廊周布连甍盖日    而翚飞巨栋横空蜿蜒而虬  栏堂延而            万拱星

攒二楹藻耀皓壁光凝于秋月璇题色冕于朝霞轮焉奂焉于兹大备况复前临曲沼泉源鉴沏于百寻后拥危峰山岫屏开

于万仞实惟胜概克助神居若古柏阴森遣像肃穆衮冕在德如膺爵土之辰牺象具陈似听轩悬之际制命有司以时致享

有严有弱美矣盛矣论者曰大哉我后纂皇图而临大宝御丕基也来宗庙以荐时食广孝治也开成均以劝讲学兴儒教也

务乙夜以观坟籍勤圣学也均叛逆以施广典恤人隐也体治辜以除缧絏致刑措也而又晋阳之役靖兹乱畮抅此祠庭岂

不以旌彼哲人既示于    资其        也岂比秦帝浪游祀八神于海上汉皇尚异祀后土于沧阴事出不经政无及物

者哉夫如是则我后之为民司牧为民父母也其化广矣宜乎百神享祀观燔既陟于圜丘五载一巡检至或封于岱岳受天

之禄亿万斯年者耶巨紫宸侍  曾无演诰之能翠琰将  愧游文之妙拜承诏旨恭述铭曰

大明在东光乎乾道无幽与远罔不临照四夷百蛮咸入版图漳泉江浙罔不盪除猗欤皇宗于穆九五时乘六龙以御万有

仁覆下兮若彼天高德载物兮方乎地厚惟此并门敢为骜桀扰我边陲固其巢穴历三四朝莫其功伐以俟神武拔乎殄灭



      太平九年甲申五月丁丑朔
晋祠碑纪(一)

晋祠碑纪(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