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隆兴寺殿堂瞻赏(二)

分类: 京外景观古迹风光 |
正定隆兴寺殿堂瞻赏(二)
河北正定县兴隆寺,又叫大佛寺,原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后燕慕容熙的龙腾苑,隋朝开元六年(公元586年)隋文帝在此建寺,始名龙藏寺。起初龙藏寺并不大,自北宋太祖皇帝着人修铸七丈三尺高的千手观音建大悲阁后,便以大悲阁为主体进行扩建,随后便大致奠定了现在的规模。在以后和历史长河中,各朝代都进行过不同程度的修缮。到了清朝康乾盛世又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扩展和修葺,使兴隆寺发展到鼎盛,成这规模宏大佛教寺院。
现在的兴隆寺占地八万二千五百平米,坐北朝南。主体建筑由南到北是琉璃照壁、三孔桥、天王殿、大觉六师殿、摩尼殿、牌坊、戒坛、大悲阁、弥陀殿、毗卢殿等,其各殿院还有厢殿或碑亭及历史留下来的碑。后院主体是紫虚山。主体东侧原是僧侣、方丈居住、养性、坐禅的场所,现地前头是办公区,办公区后是梁思成纪念馆,其后是延光堂止湖,湖东侧还有碑廊。
现在的兴隆寺的天王殿、摩尼殿、慈氏阁、转轮藏阁还保留着宋代形制和风格,有些地方还保存着隋唐以来的石刻、雕塑和壁画等,极其珍贵!八、大悲阁:
前正联:办得宝筏慈航普渡大千世界,无有言语文字是真不二法门!
具何神通三界俯归一指,得大自在四禅不隔微尘!

中门:

东侧门:

西侧门:

大悲阁侧出:

大悲阁背影:

后门:香刹清华,楹联:慧日普圆通下禅枝而返照,灵台凝正觉浮定水以涵光!

殿内圆通大士:

圆通大士顶匾:

圆通大士前联:宝纲绚云霞现世阁崛山庄严自在慈容陶法相变相那是本来面目,

巨雕下的小佛:

巨雕石台:


石台雕塑:

九、大悲阁东侧的御书楼:

二层东耳阁:

上层额匾:楼上不开放!

下殿额:惠泽广被;楹联:法润东土融儒道众臻教化,经来西天运悲智共参因缘!

下殿阁内雕像:没有介绍,但置在显要位置,也可能是哪位皇帝的变相?

正位的观音菩萨:

两厢的十八罗汉:


楼廊铜钟:



钟上有文:
钦差御马监太监卢永寿
钦差御用监太监张
御书楼前李宝臣残碑:看了半天,也没能把碑文拍下来!



十、大悲阁东侧的集庆阁:

与东耳对称:

上层额匾:也是不能上!

下层额:法雨惠施;楹联:万法皆空洞彻有无明佛性,一尘不染屏却罣

阁内正位:地藏王菩萨

两厢同样的十八罗汉:


十一、四进院弥陀殿:

四进院北殿房:

西边不开放的药师殿:

东边不开放的净业堂:

中间的弥陀殿:

殿前抱柱蹲狮:

殿前香炉:

明代泥雕:阿弥陀佛


精雕宝座:

两厢的十八罗汉:


北墙的两尊观音:

北墙的两尊韦陀:






十二、东西两厢殿房:东厢,客服中心


西厢:展室,但不开放!

廊下古物:

敕赐客记:像是明碑,可惜了!

十三、五进院毗卢殿:

毗卢殿正景:

毗 卢殿侧影:
唐碑房:

房内唐碑:

阳碑首:应有“大唐开业寺李公之碑”,但实在难看清!

碑身:有字,但大多都已风化蚀损!


放大后仅见的文字:
德想祝遵两舍之池四禅定林
前一篇:正定隆兴寺殿堂瞻赏(一)
后一篇:附有墓院的石景山清真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