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武法源寺纪略
在宣武门外教子胡同南端东侧有一座唐代起建的古寺,据说是唐太宗征高丽,不克而返。武则天追感先帝遗志,于万岁通天元年(696年)择地而建的。后来几度毁废,几度重建,直到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发帑金重修,才赐名法源寺。但南部早已废弃,直到2004年才拆除地上建筑,建成园林绿地,并建仿唐石灯一座作为标志。
这个古寺很有历史,大宋皇帝钦宗被俘曾在此羁押。也曾是元代都城游览胜地,但近代却颓变成了棚寮杂处之地。直到新中国成立,千年古刹得到保护,并数次斥资修缮。1956年,在此成立了中国佛学院。1980年,还开办了“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便成了佛教文化和佛学研究的一个场所。
法源寺坐北朝南,由南往北依次有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悯忠台、、大悲坛、藏经阁,还有东西廊庑,规模宏大,结构严谨,中轴对称,古色古韵浓厚。
一、悯忠遗址:
唐塔前边一对唐坐龙:

塔铭:
悯忠寺沿革记
南横西街为唐幽州旧街,东段之北侧有悯忠寺故址。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自幽州征高丽,不克而返。武则天追感先帝遗志,于万岁通天元年(696年)择地迎春门内建悯忠寺。荐福亡殁将士。安禄山、史思明寺前增东西两塔。武宗会昌灭法,幽燕八州惟存此寺。僖宗中和二年(882年)毁于火。后节度使李匡威重修,寺内建七间三层高阁,中奉观音立像。辽时多次遭火灾地震,道宗大安十年(1094年)重建,寺宇焕然一新。金时一度改寺为祠。金人俘获宋钦宗及后妃宫人等,途经燕京曾羁押于此。元代悯忠寺为都人游览胜地,时有《悯忠高阁,去天一握》之誉。元末全寺毁于兵燹。明正统三年(1438年),司礼监诸巨阉重建北部殿宇,更保崇福寺。明末颓圮,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发币金重修,赐名法源寺。寺前南直至近代,悉为棚寮杂处之地。上世纪中,在此兴建学校住宅。二00三年,宣武区政府斥资搬迁整治,辟为园林绿地,复立厂灯,以标示故址。既增景观,又续文脉,诚为民造福之善举。赞曰:
殿阁已泯,故址犹存。树标志古,辟园维新。往者匆匆,来者莘莘。沿革其记,用飨诸人。
公元二00四年十一月
王世仁记
隋唐幽州图:
唐代悯忠寺构想图:
二、法源寺门影:门前影背
寺院三孔门:
门前文保碑:
三、钟鼓二楼影:东侧钟楼:
楼北侧,天下至尊,招金金石影:
西侧鼓楼:
楼北古石件影:
四、天王殿:
殿前一对铜狮:
殿内正位,弥勒佛:
两厢四天王:

背面韦陀护法:

韦陀殿匾联:护法安僧亲受灵山嘱咐,降魔伏怨故现天将威风!
五、大雄宝殿:殿前香炉

殿前佛灯:二宝弟子供奉
三宝弟子供奉:
殿额匾联:法海涵空普滋万类深见灵缘结淼,源头玉宇统摄三千且瞻佛日辉煌!

殿内
乾隆御书“法海真源”:
殿中正位:我佛如来:
殿东佛钟:

殿西佛鼓:

大殿西墙《
法源寺重修大雄宝殿碑》:
法源寺重修大雄宝殿碑记:
北京法源寺,创建于唐贞观年间,代为名刹。明正统二年,敕名“崇福寺”,颁赐大藏。清顺治命建戒坛,雍正发币重修,定为律宗寺院,赐名“法源寺”。乾隆临幸,赐匾《法海真源》。
解放兴国,政府拨款修缮,古刹重光。一九五六年设中国佛学院,学子云集,文物汇粹,寺运兴隆,未曾有也。
然寺内大雄宝殿,年久失修,幸寺中圆寂比丘宏义老法师生前宏愿,其信徒发端修葺。八方信众,随喜功德,共襄盛举。今工程圆满,是为记。
法源寺常住立
公元二000年庚辰桂月
大雄宝殿西侧客堂:

联曰:客尘易伏家贼难防各自谨守,堂前扫净宾主相见送公迎来!

大雄宝东侧祗园:

联曰:接十方法炬选佛地场中每结莲台之座,迎三界菩根散花室里常流福慧之泉!
六、悯忠祠:

祠门有联:悯公难忆神州昔日总尘劫,忠臣常颂华夏今朝尽和谐!

正位观士音菩萨:

后位地藏王菩萨:

西厢供卓:

东厢供卓:

悯忠阁东侧五观堂:

有联:粥去饭来莫把光阴遮面目,钟鸣板响常将生死挂心头!

堂前云板:

堂前龙头木鱼:
悯忠阁西侧禅堂:
有联:禅展宗风法门不二,堂开觉路妙
諦宜参!
七、毗庐殿:

有联:常清常净性海无波帆正满,不去不来心中有愿月已圆!

殿廊西侧石涵:

石涵盖上文字多多:

西廊壁达摩渡水像:

像款题文:

东廊观音像:

殿内:
毗卢遮那佛

千佛铜座:

殿内东厢:
殿内西厢:

院内东配殿:
院内西配殿:
八、观音殿:

有联:华雨静飘空色外,心中常印摩尼中!

观音菩萨,上匾乾隆御笔“存诚”:

观音殿脊雕:

观音殿院西配殿:
观音殿院东配殿:
九、藏经阁:(原是卧佛殿)

阁前经幢:

阁前古件残留:

藏经阁脊雕:

藏经阁西厢殿:
藏经阁东厢殿:
十、法源寺丁香:

法源寺海棠:
十一、法源寺《中国佛学院》:
加载中,请稍候......